Skip to main content

《皮肤冷知识:防晒产品要识拣,点止睇SPF咁简单?》

《皮肤冷知识:防晒产品要识拣,点止睇SPF咁简单?》

在【皮肤冷知识:别让紫外线偷袭皮肤!】一文中跟大家分享过,紫外线无处不在,亦不受四季影响,故无论何时都要注重防晒,否则患上皮肤癌的风险大增!这篇文章,就教大家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

文章内容

根据防晒产品中含有的防晒分子(UV blockers/filters)种类,防晒产品一般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混合性(即同时含物理性和化学性防晒分子)。 

物理性防晒

物理性防曬

物理性防晒分子的颗粒,透过反射、散射、折射的能力,来避免皮肤直接受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的照射而受伤。(关于UVA和UVB,详见【皮肤冷知识:别让紫外线偷袭皮肤!】一文)

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锌(Zine oxide)和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性质相对温和,较少机会引致皮肤敏感,但颜色偏白,涂后肤色或欠自然。其质地也较黏稠,较难平均地涂抹。

化学性防晒

化學性防曬

它的原理是将紫外线吸收,再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藉此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其主要成分为阿伏苯宗(Avobenzone)、二苯甲酮(Oxybenzo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yl methoxycinnamate)等。通常质地较稀薄,涂后感觉较清爽,不过刺激性较大,容易致敏。

化学性防晒成分当中,有2种比较值得关注:

二苯甲酮

这是其中一种较常见的防晒成分,能同时吸收UVA和UVB。但部分研究指出,二苯甲酮能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并有可能影响人体荷尔蒙,故不建议幼童或孕妇使用。

另外,亦有环境研究报告指出,若二苯甲酮进入海洋,会影响珊瑚生长甚至导致珊瑚白化,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这种成分容易导致皮肤敏感,亦是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在动物测试中发现会影响生殖能力和胎儿发展,因此它的健康风险存疑。 

选择防晒产品,看其SPF系数是常识吧?SPF,全称为Sun Protection Factor。SPF防晒系数属国际标准,以数值标示产品能阻隔UVB之效能,延缓皮肤被晒伤、晒红的时间。SPF值越高,表示在太阳曝晒下可以保护皮肤更长的时间。

SPF值点睇?

大家可以看看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b1yd8NTv4

假设一个人的皮肤在太阳底下曝晒10分钟就会被晒伤,使用了SPF30的防晒产品,就能延长至300分钟(10 x 30 = 300分钟)才被晒伤;使用SPF50的防晒产品,则能延长至500分钟(10 x 50 = 500分钟)才被晒伤。

SPF不是越高越好

虽然SPF值代表能延缓皮肤被晒伤的时间长度,不过并不代表数值越高越好,因为SPF值与防晒效能,其实不是一个直线关系。

SPF值与防晒效能

从上图可见,SPF50的防晒效能基本上已达98%的保护。SPF值太高的防晒产品,代表内里的防晒分子浓度更高,或会堵塞毛孔,并增加皮肤过敏的风险,适得其反。

SPF 50+

为免消费者误解防晒产品的效能,欧盟和澳洲等国家已立法要求SPF50以上的防晒产品,只可标示为「SPF50+」,以免消费者过度追求SPF数值高的产品,增加皮肤负担。同时,一般人在户外活动2至3小时后,其实已需要为身体和面部补上防晒产品,所以毋须特别追求SPF系数极高的产品。 

刚才提到,消费者毋须特别追求SPF系数极高的产品。再看看消委会检测市面上的防晒产品结果,16款属极高度保护(Very High Protection)的产品(标示的SPF值为50+)中,其实亦只得1款完全符合欧盟要求。 

此外,14款属高度保护(High Protection)的产品(标示的SPF值介乎于30至50)中,亦只得4款完全符合欧盟要求。故本会再次提醒,消费者不用特别追求极高度防晒产品。

上文提到,SPF能反映产品阻隔UVB的效能。但另一方面,由于有不少研究指出,UVA对皮肤的伤害不低于UVB,故美国、欧盟和澳洲等地已要求在当地出售的所有防晒产品,亦应能阻隔部分UVA,以进一步减低紫外线对皮肤所造成的伤害。

PA System

目前国际上还未有一个统一的系统去标示产品的UVA防晒效能,不过由日本设计的PA System,是其中一个较多亚洲国家使用的UVA防晒标示系统。

PA值点睇?

PA指标

上图所见,PA System主要用「+」号代表UVA的防晒效能,产品标示的「+」号越多,代表越能延长被晒黑的时间。

眼利的朋友,相信亦留意到上图出现的UVAPF数值。UVAPF,也就是Ultraviolet A Protection Factor,是欧盟针对UVA防护效能所定的标准。

Broad Spectrum UVA Protection

欧美等地较常用「Broad Spectrum UVA Protection」或「 UVA Protection」去标示防晒产品的UVA防晒效能。这款标示正是参考产品的UVAPF值,若产品的UVAPF值能达其SPF值的三分之一,就能在产品上标示为「Broad Spectrum UVA Protection」或「UVA Protection」。

香港目前并未有规管标示产品SPF和UVA防晒效能的法例或统一标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标示SPF和UVA防晒效能的要求都不同,所以在选择防晒产品时,应小心阅读产品标签,以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

根据消委会检测结果显示,虽然所有样本都能提供部分UVA的防晒功能,但在23款以「PA System」标示UVA防晒效能的产品中,只有7款量度出的UVAPF值合乎标准。而7款标示了「Broad Spectrum UVA Protection」和「UVA Protection」等字眼的 样本中,则只得4款合乎标示。

由此可见,市面上大部分产品均未能提供所标示的防晒功效。若消费者涂抹该等属于高度和极高度保护的防晒产品,分分钟会以为皮肤已有足够的防晒保护而去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这或会令皮肤晒黑甚至晒伤,并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 

想知道哪款防晒产品的防晒效能达标,马上看【528期《选择》月刊 逾8成防晒液不达标示效能 6款表现优良但价格可相差23倍】

挑选了合适的防晒产品后,亦要学懂正确使用防晒产品,才能完全发挥其功效!

1. 提前涂防晒?

不同类型的防晒产品的使用方法或有所不同,例如部分化学性防晒产品,须在户 外活动前20至30分钟涂上,方能完全发挥其功效。另外,亦有不少产品需用力摇匀才能使用。所以在使用防晒产品时,应留意产品上标示的注意事项,确保能为皮肤提供足够防护。

2. 每次搽多少防晒乳?

要达到产品标示的防晒效能,应最少涂上每平方厘米2毫克的分量。以脸部面积而言,涂抹用量大约为1个茶匙左右。若预期要长时间户外活动,更不要忘记为身体其他暴露在阳光下的部分涂上防晒产品。当中,头皮、嘴唇、耳背或手背等位置,大家都比较容易忽略,而这些都是常见皮肤晒伤的地方。 

此外,紧记不要为了节省使用量或追求清爽感而减少用量,否则防晒效果有机会大打折扣!

3. 隔多久补涂一次?

长时间在户外,防晒液会因流汗等原因而逐渐流失,所以最好每隔大约2至3个小时就补一补。若是进行水上活动,无防水效果的防晒很容易被水冲走,所以更需勤于补涂。如果皮肤上有汗水,可先用纸巾抹干汗水,或用吸油面纸轻压油分后,再补涂防晒产品。

4. 流汗该怎么补防晒?

如果皮肤上有汗水,可先用纸巾抹干汗水,或用吸油面纸轻压油分后,再补涂防晒产品。

5. 室内也要涂防晒? 

即使在室内,如果你身处靠近窗边的位置并会受到阳光照射的话,亦代表有被紫外线接触的机会,所以还是有涂上防晒的需要。 

6. 使用有期限?

由于部分防晒产品含水量较高,在有效日期后防腐剂或已失去效用,令细菌或微生物生长的机会增加。而产品在开封后摆放时间亦不宜太长,由于产品已经与空气或皮肤接触,同样会增加微生物滋长的风险,所以消费者应按产品指示在限期内用完。

7. 小朋友适合使用成人的防晒产品?

其实小朋友专用的防晒产品当中所含的防晒分子与一般成人防晒产品无大差异,只是有可能会含较少容易致敏的防腐剂如MIT或CMIT。如小朋友有皮肤敏感病史和湿疹的话,可考虑选用物理性防晒,减少过敏风险。

小朋友专用的防晒产品一般会使用喷剂类(spray)包装。切记不要直接把喷雾喷在面上,建议可先把适量喷雾喷到掌心,再涂在皮肤上。 

8. 涂防晒产品,用后须清洁?

一般来说,如果防晒产品上标示了「防水」或「遮瑕」等功效,建议使用后要卸妆或用洗面产品清洗,因为标榜「防水」、「遮瑕」的产品,使用后残余在皮肤的机会较高。如不彻底清洗,残余物质可能会阻塞毛孔,甚至引起不同的皮肤问题。

这篇文章对您有用吗?

Pleas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