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牛丸有豬肉?首測60款肉丸基因 小心高鈉高脂

肉丸配以湯粉麵、作為火鍋或燒烤材料是常見的食法。雖然牛丸、魚蛋等名稱好像已說明肉丸是以甚麼肉類製成,然而,當肉類製作成丸狀後,消費者已難憑其外貌和色澤等判斷實際是哪種肉類。有宗教信仰而需避免進食某種肉類的人士尤其要多加留意。是次檢測共60款不同類型肉丸樣本,部分檢不出其聲稱的肉類的基因。此外,營養檢測發現七成半樣本屬高鈉,更有部分檢出少量重金屬及防腐劑等,其安全度和營養價值不容忽視。

持份者意見及回應

Dr Baker表示,綜觀測試結果,某些魚蛋看來由多種遠洋和海洋底層附近的魚類製成,相信這是用拖網這種無差別和具破壞性的方法而捕獲所致。同理,對於墨魚丸由部分甚至全以魷魚製成亦不感意外。商販通常用當地方言來標籤物種,而科學家則用物種的拉丁名稱。Dr Baker則認為最好採用國際通用的語言來標籤物種,以便鑒定該海產是否可持續性物種更恰當,這更讓消費者能確定是否自己打算購買該物種的食物。Dr Baker認為錯誤標籤產品當然不能接受,不過漁民及商販不是魚類生物學家,標籤錯誤可以理解。加上大部分商販及街市等分銷點並無設立品質管理的機制。而魚類需保鮮及盡快出售或運往處理的廠房,採用「高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