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3年度:2038 地球人計劃之可持續消費旅程
2038 地球人計劃之可持續消費旅程 (「地球人計劃」) 是由本會主辦,香港教育城協辦的小學生教育活動。
透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實感消費處境體驗和走進社會的延伸學習活動,讓同學重新檢視自己日常的消費行為和態度,並了解每個消費選擇背後對自身及地球所帶來的影響,藉此建立「可持續消費」的生活態度。
極端天氣、海冰溶化、物種消失等問題,均在反映:「地球已經超載了!」作為城市人,你可能認為這些生態問題離我們很遠,又或感覺單靠個人去改變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
事實上,我們每一次的消費選擇、每一個被忽略的生活微小細節,無時無刻都影響着地球、甚至我們的未來。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於2021年6月發表了新一份「可持續消費」研究,發現與2015 年的可持續消費基線調查結果相比,消費者於「消費者的認知和態度」及「消費者的行為和意願」兩個主要指數均略有進步,但升幅輕微;而當中「回收行為」的次指數更沒有上升,反映消費者的認知與實際行為之間有差距,一旦該消費行為需改變原有生活方式,或引致不便,例如回收設施不足或地點太遠,受訪者便會猶豫,難以付諸行動。
為及早讓下一代了解自己作為「地球公民」的角色和責任,消委會繼續於2022/23學年推行 「2038地球人計劃之可持續消費旅程」(「地球人計劃」) 的小學生教育活動,讓同學在旅程中,記下每個選擇背後的考慮和思量,重新了解和檢視自己日常的消費方式、行為和態度,思考自己與地球的關係,從而學懂以「可持續消費」的方式去作出每一個消費選擇。
(因應2019 冠狀病毒病及停課關係,2021/22部分計劃學校改以網上平台進行精簡版「地球人計劃」。)
九龍城浸信會禧年(恩平)小學
九龍禮賢學校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小學
伊斯蘭學校
坪石天主教小學
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
保良局雨川小學
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香港培道小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石圍角小學
香港潮商學校
海壩街官立小學
浸信會天虹小學
神召會德萃書院
啟思小學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鄭任安夫人學校
順德聯誼總會何日東小學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筲箕灣官立小學
聖公會主恩小學
聖公會基恩小學
聖公會聖馬太小學
嘉諾撒小學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漢師德萃學校
瑪利曼小學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德萃小學
寶血會思源學校
鐘聲學校
對象: |
小四至小六學生 |
---|---|
日期: |
2022年9月 - 2023年7月 |
主題: |
可持續消費教育活動 |
名額: |
30間小學 |
費用: |
全免 |
目的: | 透過「體驗式」的學習活動,同學須從6個精心設計的實感生活消費處境中,重新檢視自己日常的消費行為和態度,並了解每個消費選擇背後對自身及地球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建立符合「可持續消費」的理想生活態度。 |
活動內容: |
2022年9月 - 2023年7月 與夥伴學校共同協作進行體驗式學習活動,約須2-5節課時 (視乎所選擇的活動模式)。 2022年11月 - 2023年7月 按個別學校的合作計劃及實際情況,安排到不同的「綠在區區」參加約2小時的「地球人計劃」學習之旅,或透過實時軟件進行約1小時的網上學習之旅。 |
為配合學校實際課時安排,我們除可實體到校外,亦可就學校需要以實時軟件進行網課或透過網上平台讓同學進行自學,我們可與負責老師商討如何按學校情況以及同學具體需要設定合適的進行模式。課堂操作上,老師可挑選以下協作方式進行活動:
由消委會職員作主導的模式 |
按學校校本調節活動的模式 | 由教師作主導的模式 | 結合網上簡介版進行 |
---|---|---|---|
由消委會職員帶同教材及物資到校,帶領同學進行「測試」及「導讀」活動。
活動可分為全級或班際*形式進行;如有需要,職員亦可於活動完成後與老師商討如何將概念延伸至課程。
*活動形式將視乎人手及活動日期而定。 |
由消委會職員為教師提供培訓,並與教師商討如何將活動訊息融入校本課程中,作為學科的延伸。
消委會職員按需要帶同教材及物資到校主持「測試」部分的活動或帶領「導讀」部分。 |
由消委會職員為老師提供培訓,並預先提供教材及物資讓老師自行於課堂上進行「測試」及「導讀」活動。
如有需要,本會將派出職員到校觀課,及/或於活動進行期間提供適時協助。 |
左述三項主導模式可配合由消委會製作的網上平台一同進行,讓同學於課堂前預先進行部分「測試」,其後才在課堂進行餘下「測試」及「導讀」活動。
此模式特別適合課時不太充裕而又希望進行體驗式活動的學校參加。 |
本會首次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合作,為來自20間學校的29位資優學員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進階版「可持續消費旅程」!
透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體驗式學習活動,參與學員在輕鬆及愉快的氣氛下,成功掌握「可持續消費」的概念及生活模式。
此外,學員就「可持續消費」不同範疇的專題,如保護瀕危物種、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待遇等進行桌面研究,從中學習如何整理文字、數字和圖像,以提升運用、分析及創意表達資料的能力。課程完結後,學員發揮創意,按自選主題自行設計資訊圖表,以將課堂所學之理論及技巧融匯貫通並加以實踐。
參加學員反應熱烈,他們認為是次課程不但讓他們了解到「可持續消費」的重要性,更有學員表示,當了解到貧困國家的童工問題後,自己不禁更加珍惜現時擁有的充裕資源。
1 | Protecting Endangered Animals |
---|---|
2 | Protecting Endangered Species |
3 | Save Marine Life and Stop Water Pollution |
4 | 環保回收你我都有責 |
5 | 瀕危物種 |
同學透過點算自身物件數量,拯救消費品的生命等測試,學習如何選擇、運用和管理資源,藉此檢視自己日常的消費方式、行為和態度,了解作為「地球公民」的角色和責任。
1 | 李樂誠 (6A) |
---|---|
2 | 董卓霖 (6A) |
3 | 鄭學蘊 (6B) |
4 | 王穎詩 (6C) |
透過「體驗式」的活動及回收環保站導賞,讓同學認識消費品的生產及回收過程,並理解不同消費選擇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從而反思自身的習慣。
為協助老師明白「可持續消費」的理念及掌握「地球人計劃」之帶領技巧,消委會舉辦一系列的教師培訓講座,協助老師按校本需要,構思及設計出不同「可持續消費」教育活動。
此培訓由消委會消費者教育部專責主任介紹「地球人計劃」內各項測試的帶領技巧,並就各測試提供不同的延伸活動設計建議;此外,消委會亦再次邀請浸信會天虹小學常識科主任葉訊邦老師,於席間分享設計延伸活動時所面對之困難及建議,藉此鼓勵有意自行帶領活動的老師,掌握如何更有效地將「可持續消費」的訊息向學生呈現。
此培訓由消委會消費者教育部專責主任介紹「地球人計劃」的活動內容及主要訊息,透過分享不同計劃學校的參加經驗,讓老師明白如何將計劃教材與校本課程結合,以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消委會再度與教育局合作,舉辦教師培訓講座。講座除了介紹如何以「地球人計劃」實踐價值觀教育外,亦分享與「可持續消費」相關的教學資源,讓老師掌握最新的「可持續消費」發展方向。此外,是次培訓亦邀請計劃學校 – 浸信會天虹小學常識科主任葉訊邦老師、常識科任李希文老師和余凱域老師,分享延伸活動的設計和實戰經驗,以鼓勵更多學校以「教師主導之模式」,設計符合學校特色的「可持續消費」教育活動。
是次培訓由消委會消費者教育部代表介紹「2038地球人計劃之可持續消費之旅」計劃,並分享與「可持續消費」相關的教學資源。此外,聖公會基恩小學課程發展主任黃禮灝先生亦分享延伸活動的設計和實戰經驗,協助老師在學校組織相類活動以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可持續消費」態度。
HK01 (2021年6月24日) | |
---|---|
南華早報(2021年6月24日) |
|
明報 (2018年11月27日) |
|
香港電台 (2018年2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