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自1974年成立以來一直緊貼時代脈搏,與社會共渡消費環境及模式的轉變;由「街市買餸」到「網購送貨」,由印刷版報告到車用燃油App,消委會一直不斷求進,從衣、食、住、行多角度,以不同途徑發布資訊,維護消費者權益,同路見證歲月點滴。
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引發高通脹,導致日用品、糧油食品價格高企,惟質素良莠不齊。在此背景下,消委會於1974年4月成立,以監察市面上的產品、服務質素,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創會主席為簡悅強爵士,張綠萍女士出任首屆總幹事。
製作「主要食品零售價格行情報告」,每天清晨由電台廣播,率先替市民格價。
《選擇》月刊前身 ─《消費者月報》面世,免費派發,月印3萬份。
在灣仔及深水埗民政署開設諮詢中心,為亞洲首創。
《選擇》月刊面世,定價1元,首項產品試驗報告以食油為題。
成為國際消費者聯會正式會員,與世界各地消費者組織並肩,為爭取消費者權益而努力。
同時發表首份「樓宇買賣」研究報告書和香港分期付款購買(租購)及片商刪剪影片報告書。
消費者委員會條例通過,成為法定團體。
與教育署合作編撰消費者教材,獲各校廣泛採用,並舉辦多場研討會,直接向市民推廣消費者權益。
首次籌辦國際消費者聯合協會的國際研討會,主題為「法律和消費者」,參加者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及地區。
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由製造業逐漸轉型至服務業,而消費者的消費意識亦從單純關注產品安全及價格,提升至追求其服務質素。同時遇上多個行業如旅行社的倒閉潮,消委會在處理投訴問題時亦提出建議,奠定多條消費者保障條例的立法基礎。
政府於1981年11月立例管制在公眾地方吸煙。本會協助政府化驗師公布香煙含焦油及尼古丁成分定期報告。
以公開點名方式譴責以不良手法經營的商店,八十年代公布的商號共 34間。
政府多次就氣體及電器用品安全問題諮詢本會意見,並於84年批准全面修訂「電力供應條例及規例」,授權政府部門制訂安全標準,用以管制電器裝置。
政府通過實施《商品說明(標記)(黃金及黃金合金)令》,規定市面出售的黃金商品必須標明純度。本會在條例草擬過程中,委派代表出任諮詢委員會成員,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兌換商收取佣金方法的投訴遞增,政府接納本會建議,實施條例予以管制。
84年3月15日舉行「世界消費者權益日」,為本港首次推行大規模的消費權益宣傳運動。
第110期《選擇》月刊開始邀請名人擔任封面人物,第一位是巨星張國榮,焦點產品測試是錄音帶。從內容至編排、設計等均煥然一新。
1985年全年公開點名譴責11間經常以不良手法經營的商號,包括二手車行、電器行、遊客相機商店及搬運公司。本會不僅藉此向商號提出嚴正警告,亦促使公眾對不正當經營手法提高警覺。
消委會多年來倡議多項保障消費者的法例生效,當中包括《商品說明條例》及《旅行代理商條例》等重要條例。
1985年5月1日,陳黃穗女士接任成為第二任總幹事。
於86年通過《食物及藥劑(成分及標紙)(修訂)規例》,保障消費者權益。
86至87年數間大型旅行社先後倒閉,經本會多年的推動,當局接納本會建議改革賠償機制及保障消費者的長遠辦法,同時為《旅行代理商條例》進行修訂。
新《度量衡條例》正式頒行,旨在規管按重量或度量供應貨物的商業交易。
88年8月號《選擇》破格地為安全套進行產品測試,銷量達73,000本,創歷史記錄。
89年,本會與9個團體提出統一實用面積計算方法,成為日後售樓書及買賣合約的依據,改善樓宇交易問題。
宣傳短片為呼應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外出旅遊為主題,並以「消費者有權知,問多啲,係醒啲」作宣傳標語。
90年代經濟蓬勃,香港晉身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同時,樓市甚為暢旺,炒風熾熱,樓價於1997年升至歷史高位;但銷售手法和合約規範一直為人所詬病。消委會為此研究並草擬多項重要消保政策及法例,為倡議市場公平競爭奠下重要根基;同時成立消費者訴訟基金,為受影響人士提供訴訟。
《管制免責條款條例》於90年12月生效,「貨物出門,概不負責」不再是商戶逃避法律責任的藉口。
推行大型消費者教育宣傳運動,主題為「消費者有權索償──消費權益在你手,據理力爭要開口」。
《消費者委員會條例》獲得修訂,本會職權範圍擴闊至物業交易和租賃方面,加強保障消費者權益。
91年7月主辦第十三屆國際消費者聯合協會世界大會,約 500名來自60個國家及地區的代表參與。
92年,本會因應港督彭定康爵士在施政報告中強調捍衞自由市場的想法,成立工作小組,為日後訂立《競爭條例》打下基礎。
92年7月頒布的《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條例》,為確保兒童用品安全的里程碑。
94年2月發表首份競爭政策研究報告,建議分階段撤銷利率協議,獲政府接納。
發表3項市場競爭環境研究報告,包括建議開放煤氣管道以及設立政策局,由一位司級官員統籌廣播、電訊和資訊政策,獲政府接納。
94年10月,《服務提供 (隱含條款)條例》、《不合情理合約條例》、《消費品安全條例》獲得通過頒行。《貨品售賣(修訂)條例》亦同時獲得通過。
94年12月,獲政府撥款1千萬元,成立「消費者訴訟基金」。消委會受委託為基金的信託人,為涉及重大消費者利益的案件提供法律協助。
95年,《不合情理合約條例》生效,授權法院可裁定不合理合約條款為無效。
《消費品安全條例》頒布,全面管制消費品的安全。
96年11月,發表《公平競爭政策:香港經濟繁榮的關鍵》研究報告,建議本港制訂全面的公平競爭政策和相關的法例。
本會就地產代理的發牌制度作出建議,並獲政府的監察小組支持。及至97年地產代理監管局正式成立,在監管局常設委員會與專責小組之內均有本會代表參與。
97年,《電氣產品(安全)規例》生效,規定電氣產品必須符合基本及特定安全規格,避免成為計時炸彈。
自99年始,與教育局合辦「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
90年代本會的宣傳標語「消費權益喺你手,據理力爭要開口」深入民心,由鄭裕玲、吳孟達等領銜演出的廣告更是街知巷聞。
千禧年代,香港受到沙士和金融海嘯的雙重打撃,經濟民生大受影響,市民對產品價格及質素更為關注。政府為令經濟回穩,在SARS後開放自由行政策,以刺激旅遊業發展;本會亦因應時代的轉變修訂及開展不同的條例及服務,同時透過訴訟基金協助在「雷曼事件」及「畢架山一號」中受影響的消費者,保障消費權益。
01年本會發表研究報告,向政府建議加強立法,遏止消費交易上出現的欺騙、誤導及不公平手法。其中包括修訂《小額錢債審裁處條例》、《商品說明條例》、《簡易程序治罪條例》及《不合情理合約條例》內的條款。
7月,就銀行全面撤銷利率協議展開調查,確認銀行有推出替代產品、存款計劃,迎合社會不同類別人士的需要。
10月啟用位於尖沙咀的「消費者委員會資源中心」。
02年4月在港舉辦「多哈會議後有關競爭政策及多邊談判亞洲研討會」。參加者包括來自15個國家及5個地域和國際機構的代表。
年中制訂《招標者預防串通投標指引》,讓招標者採取適當預防措施及評估投標者會否有串通行為。
03年SARS肆虐,為確保市民健康,本會對口罩、清潔消毒用品,和聲稱能防禦SARS的產品進行研究和測試。
7月發表「街市vs超市:食品及家居日用品零售市場的競爭研究報告」。
04年1月6日網上《選擇》面世。
7月成立「美容業營商守則研究小組」,小組由本會代表擔任召集人,包括11名行業代表等。
11月與國際消費者研究及測試組織(ICRT)在港合辦首次洲際會議及培訓工作坊。
12月與北京、上海、澳門的消費者組織簽訂合作協議。
於05年透過消費者訴訟基金先後協助一群「畢架山一號」的買家。其後歷經8年多的訴訟,最終於2014年與訟雙方達成和解,成功為業主爭取合理賠償。
07年3月,本會總幹事陳黃穗女士榮休。同年4月1日,劉燕卿女士履新為總幹事。
4月《選擇》月刊報道有婦女以PAAG隆胸後出現嚴重問題,不久後內地政府禁止注射PAAG。
07年9月21日,新網站「精明消費香港遊」啟動,配合內地旅客需要。
08年就內地旅客對不良營商手法作出連串投訴,本會發表《公平營商、買賣共贏》報告,並提交政府考慮。政府及後建議擴大《商品說明條例》的範圍以涵蓋服務和打擊不良營商手法。
8月,發布活豬價格研究報告,審視新鮮豬肉市場的結構特點,觀察會否帶來反競爭行為。
統一的「實用面積」定義在10月起應用在新批的預售樓花項目,有助置業人士更準確掌握物業的面積資料。
消委會一直關注燃油價格,於2月再推出油價計算機,比較本港5間油公司的汽車燃油價格供市民參考,並於同年4月推出手機版。
消委會自08年推出多項格價新措施,當中包括食品、日常必需品、每日街市行情等等;並於09年4月主動派員調查在港銷售的嬰幼兒奶粉價格,再於網上發布供市民參考。
2008年雷曼兄弟迷你債券事件發生,本會接獲多宗投訴, 自2009年亦透過消費者訴訟基金向消費者提供法律協助。經過多年來積極跟進;終於在14年成功協助部分消費者獲得退款。
7月舉行「推動消費權益,宣揚公平文化」的35周年研討會,超過二百人出席。當天8位歷屆主席出席名為「展望將來 一 昨日的智慧,明天的卓見」的圓桌討論。8月至10月舉行35周年巡迴展覽。
9月推出「每月街市行情指數」,計算全港18區共44個街市所出售的26種食品的價格水平,以及了解肉類、魚類、蔬菜和水果四項食品的按月價格變動。
10年代,科技發展迅速,網購普及,消費者越加重視個人私隱及可持續消費。消委會與時並進,高瞻遠矚,保障消費者的長遠福祉,在此期間透過不同渠道發放資訊,先後發表逾20份研究報告涵蓋強積金半自由行、一手物業銷售等議題;多份測試報告如蜂蜜及除皺面霜等也大受歡迎,需加印以應付大眾需求。另外,多條消費權益保障有關法例均於這10年相繼落實,包括競爭法、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等,自80年代不懈付出的努力終有收成。
在汕頭大學辦行首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推行消費文化考察的相關議題、概念和技巧培訓;而專為第三齡人士特別設計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亦於同年試驗推行,以促進年長人士對本地消費文化的了解和剖析。
本會自10年起先後發表多項市場研究及調查報告,當中包括當時熱門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嬰兒奶粉供應、車用燃油價報告等等。
新營養標籤條例於10年7月生效,本會與食物安全中心合作宣傳條例和教育消費者,並於同年3月至7月進行了一連串調查研究。
12月舉行中小企業研討會,蒐集業界對建議中的《競爭條例草案》的意見和問題,超過120位來自不同行業和工商組織的人士參加。
主題為「消費者應享有公平金融服務」。本會於3月初進行網上調查,了解消費者對銀行服務的意見。
5月3日至6日,本會協辦第19屆消費者聯會全球會議,來自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名代表參與,創下大會紀錄。
就《禁止層壓式計劃條例草案》諮詢提交改善建議,法案於同年7月通過,12年1月1日生效。
主題為「我們的金錢,我們的權利:爭取金融服務有真正的選擇」。本會於3月的《選擇》刊載專題報告,提醒消費者注意金融服務常見的收費投訴。
為改善殘疾人士使用消委會網站的體驗,本會與路德會合作,為視障人士提升網站的無障礙瀏覽功能,弱聽人士亦可透過本會網站及3G手機取得超市格價和油價計算機的資料。
點名公布不良店舖,分別是時尚數碼、日東公司、Q&A+ Health Spa。
4月發表《公平條款互利共贏》研究報告,指出標準格式消費者合約中存在的不公平條款。
《競爭條例》、《商品說明(不良營商手法)(修訂)條例》和《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相繼獲立法會通過,進一步保障消費者權益。
10月發生一宗醫療美容事故,本會積極參與新成立督導組的工作,檢視有關美容服務行業的操作,並敦促政府盡快落實措施,以有效監管。
本會分別與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及職業安全健康局合作,測試旅行篋及旋轉式工作椅;「強積金半自由行」的研究報告更深受市民歡迎,該期《選擇》需要加印以應付需求。
11月本會總幹事劉燕卿太平紳士榮休,黃鳳嫺女士接任。
水貨客大量掃貨,導致香港奶粉供應短缺,個別奶粉品牌嚴重缺貨,亦有藥房趁機抬價。本會除處理相關價格暴升的投訴外,亦督促業界需要確保本地供應穩定充裕外,也就奶粉缺貨問題於14年1月公布初生嬰兒奶粉供應及價格調查。
公布未來三年工作計劃,可持續消費成為未來重點工作。
透過多渠道全力宣傳新修訂的商品說明條例,提升公眾對消費者法律權益的認知,及推廣「精明消費」的概念。
12月發布雜貨市場研究報告,全面研究雜貨市場的競爭情況,評估大型連鎖超市有否濫用其市場權勢。
點名譴責佳遊旅運(香港)有限公司。該旅遊會籍公司以免費酒店住宿作招徠,吸引顧客購買會籍,惟最終未能兌現承諾。
4月與澳門消委會攜手舉行了第一屆「兩岸四地推動消保權益論壇」。
於4月舉行四十周年慶祝酒會,並邀得特首任主禮嘉賓。現場冠蓋雲集,包括政府官員、商界代表、前消委會主席和總幹事,以及各地消保團體領袖等共500人;同時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包括舉辦4x10漫畫展、贊助香港流動影片節「最佳主題微電影大獎 – 消費是……」,以及贊助電台攝製《消費新潮》等,與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從多角度及多元化方向探討消保議題。
年內《選擇》月刊分別對防皺面霜及蜂蜜進行測試,結果大受歡迎,初版均於數天內沽清,需要加印應市。
《選擇》月刊深受讀者歡迎,7月書展上即場訂閱人數突破2,100名,打破有史以來錄得的即場訂閱紀錄。
點名公布寶庫購物網為不良商店,是首次就網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銷售行為作出點名。本會共錄得91宗針對該網站的投訴,涉及金額港幣285,000元。
11月發表《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研究報告》,顯示《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雖然已實施年半,若干問題尚待解決。
12月發表《探索新路向 一 香港電力市場研究報告》,檢視香港電力市場的規管、競爭及可持續發展三大重點。並於15年6月倡議改革規管架構以回應《電力市場未來發展》的公眾諮詢,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建議引入「能源效益責任」,藉此資助及推動家居和商業用戶減少消耗能源;並於9月與競爭事務委員會合辦「電力市場之競爭」論壇,邀請新加坡、歐盟及美國具有電力市場規管改革經驗的專家就議題交換意見及分享經驗。
15年2月公布《車用燃油價格監察分析報告》,促請政府及油公司提高透明度,公布更多資訊,如燃汽油進口價、油站租金及營運成本等。同月推出「柴油計算機」手機應用程式,協助消費者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7月與香港洗衣商會攜手推出首個《洗衣業營商實務守則》,協助業界自我規管,提升服務質素。
本會就《毒藥批發牌照持有人執業守則 》及《 註冊為藥劑製品進口商及出口商的證明書持有人的執業守則》 草擬本提供意見。
就7月一名內地女遊客在本港購買兩支共值3.96萬元的「天價」黑鬼油,呼籲業界反省及自律,勿因私利損害本港購物天堂聲譽。並於8月公開點名譴責7間藥店,批評他們以內地遊客為目標,利用不良銷售手法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
11月世界衞生組織發起「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本會響應行動,接觸及呼籲本地連鎖快餐集團制訂行動計劃,停止採購含抗生素飼養禽畜的肉類。
《競爭條例》於12月14日全面實施,其「第一行為守則」禁止業務實體訂立反競爭協議,包括合謀定價、進行圍標等;「第二行為守則」禁止具有相當市場權勢的業務實體濫用其影響力損害競爭。
16年2月發表首份可持續消費報告,題為「促進可持續消費 共建美好將來 – 對消費行為及商務報告的研究」,並舉辦研討會,探討本港於發展可持續消費時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主題為「向餐牌上抗生素食材說不」,本會聯同全球35個消費者組織,促請各政府以及相關業界共同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
4月,以公開點名的形式,譴責連鎖健身中心California Fitness以威嚇及誤導的營商手法銷售健身會籍及私人教練課堂。
《選擇》月刊40周年,帶出的訊息及迴響,成功推動香港完善多項保障消費者的法則。並於同年7月開設選擇月刊Facebook專頁,全面擴大資訊發放的覆蓋面。
8月發表消費爭議仲裁機制研究報告,倡議成立「消費爭議解決中心」,開拓處理消費糾紛三贏新渠道。
11月發表「網上消費 – 香港消費者態度、營商手法及法律保障的研究」報告,探討網上購物的普及性,提出建議以確保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有更周全的保障。
12月發表「醫療美容服務的消費保障 - 引入新規管制度」報告,分析消費者接受醫療美容服務時主要關注的問題,提出加強保障消費者的建議,避免因不當地施行醫療美容服務對消費者的健康所帶來的風險和嚴重後果。
12月,《選擇》月刊公布市面上雞肉產品的首次測試,發現超過6成檢出耐藥性細菌。
年內首次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合作,針對年輕一代過度借貸的問題,製作網上短片在社交媒體進行推廣,合共錄得逾250萬人次收看。
向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提交意見書,支持政府建議的醫療儀器規管架構。建議主要包括規定醫療儀器必須強制註冊、對貿易商設立牌照制度、在發生醫療事故時訂立呈報機制,以及對特定醫療儀器設立使用管制。
信用卡為香港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之一,故此消委會就商戶一旦倒閉,現存信用卡退款保障機制如何更有效地保障消費者,進行了深入研究。
5月25日與港人熱門旅遊地韓國消費者院簽訂合作協議,加強雙方在處理跨境消費糾紛的協作,為首次與海外消費者權益保障組織簽訂合作協議。
首次與電視台合作,製作節目「點選宅」,介紹選購家居消費產品的資訊。
7月與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和九龍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合作推出《珠寶零售業營商實務守則》,為業界訂定一套全面和清晰的營商指引。
9月以公開點名的形式譴責 Great Time Universal (HK),在銷售海外渡假屋會籍計劃時持續使用誤導及威嚇性手法。
於2017年10月推出了試驗計劃,在10所小學試用「2038 地球人計劃」教材,並於2018/19學年正式推行。透過體驗式學習,向來自31所學校的接近3,800位小學生灌輸負責任的消費者價值觀和態度。
11月就網約車服務發展,發表《更多選擇 更佳服務 -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市場競爭研究報告》,檢視公眾對的士服務的意見;並倡議引進一個包括的士和網約車服務的平行體制,在加強競爭的好處下,提升市場參與者的服務質素。
主題為「創造更公平的數碼市場」,呼籲消費者留意程式開發商過度蒐集個人資料以及網絡安全等問題。
4月發表《倡議設立強制性冷靜期的研究報告》,探討自願性冷靜期的不足之處,建議強制性冷靜期的應用範圍和運作安排。
6月發表題為《學生有保障?細看海外教育諮詢服務》的研究報告,是首份針對此行業的詳細研究。
6月與日本國民生活中心簽署合作協議,為外遊旅客提供更周全的消費保障,繼韓國後第二次與海外消費者權益保障組織簽訂相關協議。
6月號《選擇》月刊第500期邀請以堅毅著稱的倫敦奧運會競輪賽銅牌得主李慧詩擔任封面人物,與《選擇》多年來努力不懈,堅持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而努力的形象一致。 同時開設專屬YouTube頻道,讓市民能透過更多渠道接觸本會資訊。
10月發表題為《風險或機遇 - 共建長者友善消費環境的研究》報告, 關注長者的消費權益。
11月以公開點名形式譴責「凱詩美容」採用多種不良銷售手法,令消費者蒙受重大金錢損失和精神壓力。
作為消費權益的監察機構,本會以「堅守消保信念,擁抱科創未來」為45周年慶祝活動的主題,於5月首辦「消費權益廣告創作大賽」,邀請中學生自行創作廣告短片,向年青人推廣消費者權益和保障,吸引了50隊來自30間中學共158名同學報名參加。
點名強烈譴責4間健身中心針對入世未深的年輕消費者,使用高壓手段銷售,逼使消費者就範簽約。
4月30日至5月1日期間,消委會總幹事出席葡萄牙國際消聯全球高峰會。高峰會主題為《數碼匯集-擁抱消費權益為核心》,發表多場演講,積極討論及倡議有關數碼消費的問題。
與9個大灣區城市簽訂跨境消費爭議合作協議書,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在保障消費者方面的交流。
9月發表《保障消費權益—改革放債法規和營商手法》研究報告,倡議修訂《放債人條例》及加強規管放債市場及其營商手法。
以《為香港個人醫療保險市場締造可持續的價值》為題作深入研究,探討消費者的期望與實際保障的落差,以及個人醫保缺乏可延續性的問題。
與社會服務機構合作,年內為長者籌辦了36場社區講座;另外與無綫電視合作,製作一系列以長者健康管理為主題的短片,於節目「無耆不有」內播出。
7月推出附設強化功能的手機版「網上價格一覽通」,新增功能包括「跌價貨品」、「掃描條碼」等。年內「網上價格一覽通」總瀏覽量達創新高的1,054萬。
與教育局合辦旗艦教育活動「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至今已20載。10月2日舉行嘉許禮,向一直支持報告奬的評審、學校及老師頒發嘉許奬項。
與新加坡消費者協會簽訂合作協議,為首次與東南亞國家簽訂相關協議。此協議除涵蓋兩地旅客互訪時遇到的消費糾紛外,亦適用於網上購物引起的爭議。
社會運動及疫情期間,新聞發布會難以傳統形式舉行。為方便繼續向公眾發放最新資訊及讓傳媒採訪報導,本會新聞發布會自11月起改以網上直播形式進行。記者可經網上提問,市民亦可透過本會Facebook平台全程觀看。
踏入2020年代,香港迎來世紀疫情的挑戰,消委會積極為市民測試不同防疫產品,譴責銷售抗疫物資的不良手法,並透過直播,讓市民可安坐家中觀看新聞發布會,接收最新消費品資訊。消委會更全面加強消費者教育,以嶄新手法和活動將正確消費意識帶給不同消費族群包括銀髮族及特殊需要人士等,以提升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疫情下,本會早在2020年1月,推出「齊心抗疫」一站式專頁,方便公眾一覽最新和最可靠的衞生及防疫資訊,包括提供消毒酒精、新冠病毒快速測試、除菌卡及外科口罩等的調查和測試報告,供市民免費閱覽。
同時,為口罩荒的燃眉之急,本會亦聯同多個機構,包括…研究以日常家居物料自製口罩,,以解燃眉之急。
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發起,獲本會及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應用科技研究院,和科技園公司多間機構合作,指導市民以家居物料自製口罩,解市面口罩荒燃眉之急。本會更製作自製口罩影片,2月中播出,吸引超過18萬人次觀看,其後更製作成英文版,吸引歐美日等地民眾觀看及海外媒體引用,同時提醒消費者切勿重用口罩。
主題為「可持續的消費模式」,本會於3月的《選擇》月刊呼籲消費者和生產商充分善用資源,並於月刊及網站推出一項「環保消費達人小挑戰」的遊戲鼓勵公眾在日常消費行為中實踐。
抗疫期間,本會於4月發表消毒酒精及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工具報告後,再於及後月份陸續發表除菌掛卡掛章及隨身空氣淨化機等報告。
儘管國際原油價格曾於2020年4月跌至歷史新低,本港的車用燃油價格卻居高不下。本會於2020年5月發表《2020年車用燃油價格監察分析》報告,分析7年的數據,揭示本港油價的「加多減少」現象,以及油公司牌價高度一致的問題。同時建議政府再就燃油市場作政策研究和長遠規劃。
與教育局合辦的消費文化考察報告奬,是本會的年度重要的青少年消費者教育活動。今屆有多達64間中學、770隊參與。
為配合疫情下的社交距離措施,本屆特以視訊會議形式進行諮詢會談,協助同學構想考察意念、內容及方式,並於2020年10月31日舉辦首次網上直播頒獎典禮。
本會經過一年籌備,於2020年11月推出全新「油價資訊通」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多個經改良的功能,能讓車主更易隨時查閱不同油公司的牌價和優惠,作更精明選擇。
第20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頒獎禮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並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先生及消費者委員會主席林定國資深大律師主禮。頒獎禮頒發7個組別合共40個獎項,包括「可持續消費獎」及新增設的「20周年年度大獎」及「20周年榮譽大獎」。
為增強特殊需要人士的自我保護能力,本會於2020年11月推出全新的「特殊需要人士支援計劃」,透過製作3輯針對健身及美容中心銷售陷阱的教材,協助社工或教師向自閉症譜系、輕度智障,以及一般精神障礙人士灌輸防範意識與方法,避免墮入不良銷售陷阱。
由消委會主辦的「鼠年十大消費新聞」選舉於2021年1月圓滿結束,投票人數再創新高,疫情相關的新聞更全面進佔十大。當中2則有關口罩的新聞被選為「最抵讚」及「最大快人心」,而超市推限買令則成為「最離譜」新聞。
2020年度的「消費者委員會周年總結發布會」於2021年2月4日舉行。受疫情影響,發布會歷史性首度以網上直播形式舉行。
受疫情影響,2020-21年度本會共接獲4,116宗與醫藥及健康設備有關的投訴,此類別投訴由2019-20年度之第9位躍升至第1位,升幅超過4倍。當中有關口罩的投訴個案佔約97%,比上一年度增加5.6倍。
2021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為「應對塑膠污染」(Tackling Plastic Pollution)。本會除了參與由國際消費者聯會統籌、與全球其他8間消費者機構攜手進行的包裝研究外,更於2021年3月號的《選擇》月刊內刊載有關「7R」減塑的內容,並在《南華早報》發表文章,呼籲政府、商界及消費者三方共同應對塑膠污染。
消委會發表《可持續消費 知行融樂—消費行為追蹤研究》報告,監察自2016年發表的基線調查5年間,消費者對可持續消費的態度和行為的轉變。
比較兩次調查的2個主要指數得分,顯示消費者略有進步,但其認知與實際行為仍存有差距,尤其在回收習慣方面。
本會提出9項建議,推動消費者、企業和政府三方攜手合作,共建可持續發展文化。
政府於2021年中宣布推出電子消費券計劃,商戶與支付平台覷準商機,迅即推出各種優惠,掀起全城購物潮。
在支持政府透過計劃振興經濟的同時,本會緊密推出一系列傳訊活動,跟廣大消費者分享重要的消費資訊,提醒預繳式消費的潛在風險及其他消費陷阱。
本會於8月推出全新官方網站,與《選擇》月刊網站同步革新及合拼,為讀者提供更高質和個人化的瀏覽體驗,迎合現今世代消費者接收資訊的習慣。
新網站除有全新的瀏覽介面,亦加入多項貼近生活的欄目及功能,包括涵蓋9類免費資訊的「消費全攻略」、題材豐富的消費貼士教育影片、「篩選比較」功能及優化的網上查詢及投訴服務。
2021年10月,本會發表《境外置業添保障》研究報告,作出5大建議,從地產代理牌照、資料披露、廣告內容、強制性冷靜期多方面入手,強化銷售香港境外物業的監管,保障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選擇》月刊於2021年踏入45周年並展開一連串精彩慶祝活動,包括香港書展的生日主題攤位、11月號由跳水皇后郭晶晶擔任封面人物、切蛋糕儀式,以及送出12位名人或組合親筆簽名的《選擇》經典封面,吸引公眾及讀者的熱烈參與。
第18屆的「十大消費新聞選舉」投票再次刷新投票人數紀錄,吸引了6,425名參加者投票。
排名首3位反映2021年最備受關注的消費議題: UA院線宣布全線結業、立法會通過垃圾徵費條例草案,以及「柏傲莊III」兩座需拆卸重建。2篇與消委會工作相關的新聞報導亦入選十大,分別為60款包裝餅乾的檢測報告及消費券相關投訴。
鑑於近年傳媒行業生態和傳播方式日趨多元化,「報道獎」亦藉著踏入第22個年頭,進行全方位改革,並於2022年2月以全新面貌登場。主要亮點和優化項目包括:重整現有參賽組別,新增「年度主題大獎」;試行引入社交平台組別,以擴大參選範圍;邀請公眾參與兩個組別的評分;同時,獎金亦倍增。
人口老化成全球趨勢,本會於2021-22年推出兩大項目推廣長者友善的消費市場,保障長者消費權益。
「智齡消費教育大使」試行計劃由本會主辦並與5間社福機構合作,讓長者學習消費權益知識及演講技巧,向區內長者傳遞消費資訊,建構有效的支援網絡。
「智齡消委會熱線」:2110 2288,為年長消費者就消費事宜及糾紛提供便捷易用的諮詢渠道。
2022年初疫情嚴峻,政府宣布承認快速抗原測試的結果作為早期診斷確診個案,令快速抗原測試包的需求及相關投訴雙雙飆升。為幫助消費者從市面上湧現的大量快測包當中,核對和選購認可的產品,本會於短短10日內開發出「不同地區認可的快速抗原測試包名單搜尋器」,推出後僅11星期,瀏覽量已突破一百萬人次。
本會於2022年6月推出全新官方微信公眾號,致力成為「掌上消費百科全書」,為兩地消費者提供廣泛而實用的消費資訊,包括「消費全攻略」文章、熱門消費題材、消費警示、格價工具、遙距查詢投訴個案進度及遞交補充資料等功能。
消委會於2022年的書展攤位,首次以電子表格全面取代列印表格,並引入八達通及PayMe 兩種電子支付方式,身體力行實踐可持續發展和電子化的新模式,獲廣泛支持,電子支付率達85%。
鑑於人工智能有如雙刃劍,機遇與風險兼具,本會於2022年9月發表《道德與信心共融 促進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發展》研究報告,歸納出6個要點,並提出6項建議,倡議政府、商家與消費者共同發展負責任及符合道德的人工智能。
2022年11月,消委會獲香港董事學會頒發此項殊榮,充分肯定本會一直以來履行嚴謹的機構管治責任及致力保障消費者權益。
經全方位改革後的第22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頒獎典禮於2022年11月舉行,共收到311份參賽作品,打破歷年紀錄。當日合共頒發34個獎項。
本會的「特殊需要人士支援計劃」推出以來大受歡迎,2023年年初更引入突破性的虛擬實境(VR)角色扮演遊戲,善用沉浸式科技,讓參加者以第一身視角體驗健身中心和美容院兩個場景中可能出現的不良銷售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