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存「假陰性」風險 勿胡亂自行檢測

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存「假陰性」風險    勿胡亂自行檢測

新型冠狀病毒(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已在全球大流行,截至2020年4月初,確診個案已超過120萬宗,死亡個案超過6萬。本港的確診個案在3月下旬亦急速增加,截至2020年4月5日,已達到890宗。現時有數個方法檢測新型冠狀病毒,例如檢驗鼻咽分泌物、深喉唾液、痰涎、大便、氣管內窺鏡樣本等。近日市面出現一些快速測試工具,售價由數百元至近千元,聲稱使用者可於15分鐘內檢測出有否受到感染。這些測試工具的原理是甚麼?測試結果是否準確?本會邀請了醫學專家提供意見。

測試方法

自疫情開始在本港出現後,市民一般認知的測試方法是醫護人員從疑似感染人士的鼻咽或喉嚨採集樣本,例如鼻咽分泌物、唾液或痰涎,使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進行病毒基因測試,直接檢測病人體液是否含有病毒基因,此方法的好處是,在感染的較早期及不用等待身體的免疫系統作出反應已經可以作出診斷,而且準確度高。

 

坊間的快速測試工具採用的樣本和方法跟醫院現時採用的不同。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指出,快速測試工具主要是一個測試卡,以病人的血液滴在測試卡的特定位置,測試病人體內有否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抗體,而非直接測試病毒抗原或基因。

 

testing way快速測試工具測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