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小心应用程式「订阅」功能 试用期内删除仍可能收费

小心应用程式「订阅」功能 试用期内删除仍可能收费

手机应用程式早已融入生活,种类应有尽有,不少更可供免费下载,消费者不消数秒即可於手机安装使用,但方便背后亦暗藏一些风险。本会接获一些关於应用程式无故收费的个案,有消费者指免费试用期过后已没有使用程式,甚至已於手机删除程式,但程式仍自动收费,才发现有些程式预设了订阅功能,消费者一不留神或会蒙受损失。

消费提示

  • 下载前先阅览程式介绍及用家评价:免费版本的程式内容一般有限,如欲体验较全面的内容,用户有机会要进行「程式内购买」(In-App Purchase)或「订阅服务」(Subscription)。消费者不妨在安装前先阅览程式的详细介绍及用家评价,注意有否提及试用期限、自动订阅、收费条款及取消政策。

  • 删除程式≠停止程式服务:于手机上删除程式并不等同取消程式服务,尤其是设有试用期限的程式,消费者大有可能要按指定步骤及于指定时间内提出取消,方可彻底停止程式及其预设的订阅指示。消费者应不时查看手机「订阅项目」及「购买纪录」设定,留意每一期电话帐单及信用卡月结单,一旦发现不明收费,应尽快联络相关程式销售平台或程式开发商。然而,能否退回款项一般受条款约束,消费者宜多了解程式销售平台处理应用程式争议的方法及申索程序。
  • 切忌随便确认 宜提高手机取用限制:进行智能电话设定时,消费者有机会已输入授权进行手机交易的信用卡资料,若遇上程式要求进行例如人面识别或指模确认步骤,必须格外留神,看清楚确认内容及条款才进行。此外,消费者对手机保安设定要有认识,较稳妥是启用「购买前询问」或每次购买时输入密码等二次确认设定,甚至可考虑完全关闭「程式内购买」功能,以防万一。儿童及长者未必善于操作手机,亲友应协助他们调校手机设定,以防误用收费程式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 留意存取权限 小心保护个人资料:部分应用程式安装后,会询问用户可否赋予该程式存取手机上的资料,资料可能包括用户的通讯录、相片/媒体及办识用户位置等等。消费者如不想被应用程式过度收集个人资料,应在下载前细阅相关服务条款及审视程式所要求的存取权限,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