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小心应用程式「订阅」功能 试用期内删除仍可能收费

小心应用程式「订阅」功能 试用期内删除仍可能收费

手机应用程式早已融入生活,种类应有尽有,不少更可供免费下载,消费者不消数秒即可於手机安装使用,但方便背后亦暗藏一些风险。本会接获一些关於应用程式无故收费的个案,有消费者指免费试用期过后已没有使用程式,甚至已於手机删除程式,但程式仍自动收费,才发现有些程式预设了订阅功能,消费者一不留神或会蒙受损失。

个案

杨先生于去年经A程式销售平台下载文书应用程式,享有7天免费试用期,他随后发现程式不太合用,便于手机上删除该程式。杨先生以为一了百了,后来发现下一期电话帐单上有一项其他资讯收费($238),并已透过自动转帐支付。电讯商职员回覆杨先生该费用是文书应用程式的订阅费用,他反驳早已删除程式,不可能再订阅该程式,投诉电讯商为何在事前毋须通知的情况下便自动收取费用。

 

职员解释登记上台时,杨先生已设定默许由电讯商收取使用程式的费用,故此电讯商按其购买纪录代为收款,但不会处理交易争议,建议他直接联络应用程式销售平台或程式开发商。杨先生随即以电邮通知A程式销售平台,表明7天试用期届满前一天已于手机上删除程式,之后没有再安装,他认为已取消程式,不明白何以无故继续订阅。在要求退款不果后,杨先生联络本会求助。

跟进

本会向电讯商了解,该公司回覆是获授权作为收款渠道,而资料显示杨先生于4月21日有订阅该程式的纪录(预设于7天试用期后收取费用),故将之置入下一期帐单代为收款,相关交易争议需由程式销售平台跟进。杨先生对回覆感到无奈,他指A程式销售平台政策订明,退款申请必须于购买日(即4月21日)起计48小时内提出,因他逾时提出已不获受理。虽然杨先生未能取回款项,但在电讯商协助下已取消订阅该程式,不会再衍生其他费用。

 

李女士观看手机影片时,突然弹出一个有趣的健身应用程式广告,她于是经B程式销售平台免费下载。李女士首先按「继续」按钮选择运动目标,再按「下一步」输入身高、体重及运动习惯等资料,随后她看见页面同样有「继续」按钮,不以为意按下并进行指模确认。李女士的手机随即接到一笔$938的交易短讯通知,她十分惊讶,于是联络B程式销售平台,职员后来回覆此乃订阅健身程式1年的费用。

 

李女士非常不满尚未试用经已被扣费,及后发现健身程式实际上不外如是,只不过是制定健身计划,定时提醒用户步行、跑步及饮水,更发现程式的用户评语一律欠佳,有多名用户同样「中招」。李女士深知自己一时大意固然有责任,但受影响的消费者不只她一人,明显反映该程式有问题,要求B程式销售平台认真跟进。

跟进

B程式销售平台回覆因应是次个案乃李女士首次提出的程式交易争议,同意作出一次性特别安排退回$938。同时,B程式销售平台提醒李女士要于手机取消相关应用程式之订阅服务,以免再次衍生费用。

 

黄小姐看到C公司的设计软件程式可以免费试用,正合心意,于是输入电邮登记。网页随即转到输入信用卡资料的付款页面,资料显示「首7天免费体验,试用期后$158/月」,她当时明白试用期后的收费,遂输入资料完成安装。7天后,黄小姐收到C公司以电邮发出的收费单据,亦发现信用卡已自动支付$158,才记起忘记取消订阅程式,不料当她提出取消时,C公司竟要求收取违约罚款。黄小姐十分疑惑,她一直认为程式是按月收费及可以随时取消,对违约条款更是茫无头绪。

 

黄小姐于是重复当日的登记步骤,始发现收费页面有一栏订阅选项,要自行开启才看到三个收费计划:「月付年度计划$158/月」,「预付年度计划$1,776/年」及「月缴计划$248/月」,而系统预设的是「月付年度计划」,一不留神便会确认此选项。黄小姐认为C公司的写法不清晰,应该列明$158X12个月,否则容易令人误会,同时应展示所有收费选项供用户自行挑选。黄小姐自知迟了取消,被扣一个月月费无可厚非,但她是不知情下订阅了年度计划,事前亦不见违约条款,要求本会协助无条件取消订阅程式。

跟进

本会致函C公司后,C公司回覆会替黄小姐取消订阅程式,亦不需要收取违约罚款,个案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