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最新30款外科口罩效能大測試 助消費者齊心抗疫

2019冠狀病毒病在全球大流行至今接近一年,香港市民由疫情初期經歷了口罩荒,及後疫情曾稍見緩和,街上亦不乏口罩供應,部分市民一度轉而追求口罩的外表是否美觀;至近日第四波疫情爆發,各人對防疫不敢鬆懈,再次認真講求口罩的保護和防疫效能。正確佩戴外科口罩有助預防經飛沫傳播的疾病,本會繼2017年的測試後,今次再從市面搜集了30款口罩進行測試,檢視坊間一次性口罩的質素。結果發現大部分樣本都能在細菌過濾效率和顆粒過濾效率兩項重要的抗疫指標達到95%以上,整體表現不俗,但有約三分之一樣本在耳帶測試中,表現未如理想。

測試樣本及項目

2020年初,2019冠狀病毒病蔓延至本港,市民開始爭相搶購口罩。本會一直留意市面情況,並開始計劃再次測試口罩。然而,由於年初時內地部分省市停工,口罩有供不應求的現象,一些零售店更需設定限購量。及後有一些本港的生產商加入生產口罩的行列,加上內地各省市逐漸復工,年中時的供應變得比較穩定。

 

在2020年7月至8月期間,本會職員以一般消費者身分從醫療用品店、藥房、家品店、便利店、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化妝品店、購物網站等,共購買了30款一次性口罩樣本。

 

本會在購買「HKTVmall」(#16)及「Protector」(#26)2款樣本時,需要與其他物品例如搓手液或濕紙巾等一併購買,因此未能計算出每個口罩的平均售價。其他型號的每個口罩平均售價約$2.0至$9.0,最高和最低的價格可相差3.5倍。然而,隨著疫情變化和市場上口罩供應的增減,口罩的價格或會不斷波動,消費者宜加以留意。

 

來源地方面,18款聲稱來自香港,餘下樣本的聲稱來源地包括中國內地、台灣和越南。

本會在2017年發表的口罩報告中,只有約兩成樣本標示口罩標準。而是次測試樣本中,約有八成樣本標示了口罩標準。最多樣本標示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簡稱ASTM)醫用口罩材料標準ASTM F2100,該標準的3個不同級別分別有12款(Level 1)、5款(Level 2)、2款(Level 3)樣本標示,不過,當中有2款在其包裝盒上分別標示ASTM Level 1或ASTM Level 3,沒有標明標準的編號,本會假設其聲稱ASTM F2100標準,另有2款沒在包裝盒上標示ASTM標準,但在其相關的網站上作出聲稱時,也只是列出ASTM Level 1或ASTM Level 2,本會亦同樣假設其聲稱ASTM F2100標準。另一較多樣本標示的標準是歐盟標準EN 14683,有7款樣本標示,其中5款還同時標示美國標準。此外,分別有2款提及中國國家標準和1款提及台灣標準。

自本會在2017年出版口罩測試報告後,ASTM醫用口罩材料標準F2100在2019年發布了更新版本,本會是次測試乃參考該新版本進行。除了涵蓋2017年已包括的細菌過濾效率(簡稱BFE)、顆粒過濾效率(簡稱PFE)、壓力差和合成血穿透等測試外,還分別參考了歐盟口罩標準EN 14683:2019和中國國家標準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加入含菌量測試和口罩耳帶測試。是次測試在本港的實驗室進行。

 

ASTM對口罩材料的要求分為3級,本會參考該標準的1級(Level 1)要求作為測試基礎,評估各樣本能否應用於一般社區防護用途。上述各項測試當中,細菌過濾效率和顆粒過濾效率是判斷口罩保護能力的最重要指標,因此,本會在計算評分時,亦給予這2項目較高的比重。

 

(本文部分內容由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陳子泰醫生及香港醫學會代表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廖頌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