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营养标签冷知识:读懂健康指标》

《营养标签冷知识:读懂健康指标》

近年在超市「湿平」,不难见到人们站在货架前埋头细看,比较食物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希望食得健康点。不过香港有大量食品都由外国入口,而不同国家的营养标签亦有所分别。面对各种标签,你真的理解它所带出的信息吗?马上一起科普,读懂健康指标!

文章内容

顾名思义,就是置于包装正面的标示,清楚易明地列出食品中较重要的营养资讯或特点,方便消费者比较。英国、澳洲及新加坡等地已先后推行自愿性质的包装正面标示制度。

至于在香港,我们亦有自愿性质的预先包装食品「 盐/糖 」标签计划。那些合乎《食物及药物(成分组合及标签)规例》中低盐、无盐、低糖及无糖定义的预先包装食品,可以参与计划,于包装加上标签。

外国食品上的包装正面标示大致分为三种,以下为大家详细讲讲:

  1. 实际值标示(Fact-based)

这款标示提供实际营养含量供大家参考。如有欧盟的「每日建议摄取量」(Guideline Daily Amount,简称 GDA),提供每食用分量的营养素资料,以及食品的营养含量占人体每日建议摄取量的百分比。简单来说,望望标示你就能容易计算到吃了这份食品后,会否卡路里或糖等超标。

fact-based

  1. 符合特定营养标準标示(Criteria-based)

这款标示就较有地区特色,以图示或标誌显示食品符合某地区或某机构所订立的营养标準,如新加坡的「更健康选择标签」(Healthier Choice Symbol),包装正面印有此标签就代表较健康,与上述香港的「 盐/糖 」标签计划类近。

  1. 解释性标示(Interpretative) 

解释性标示以颜色、图形等表达不同水平的营养成分。例如英国的就有如交通灯般的「交通灯标签」,以不同颜色代表营养素含量水平;澳洲则有以星星数目多寡,表示食品健康程度的「健康星级评分」(Health Star Rating)。 

interpretative

总括而言,虽然这些正面标示方便大家比较食品营养,但你亦要留意标示上的资料其实都是根据生产地或出口地区的饮食习惯而制定,就以营养素占每日建议摄取量的百分比为例,不同地区的参考值与香港採用的参考值可能会有所出入。所以这些标示未必完全适合大家参考。所以,想吃得健康的不法之门是先了解自己的营养所需,然后花点时间学习。利用标签所提供的营养成份实际含量计算最终摄入量。

顺带一提,消委会早前就比较了坊间不同的能量棒及小食棒的营养标示,如果你平日喜欢以小食棒为代餐,即Click入【523期《选择》月刊 能量棒及小食棒高糖高脂 小心越食越肥】文章内,看看比较结果及注意事项!

这篇文章对您有用吗?

Pleas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