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慎防医疗中心低价体检陷阱

慎防医疗中心低价体检陷阱

近年有集团式经营的医疗中心,标榜旗下医疗网络庞大、仪器及团队专业,能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除体检,更有中医、牙科、疫苗注射、美容等服务,看似方便消费者。然而,本会发现有医疗中心借低价体检之名,推销昂贵的疗程,当中更有以弱势社群为硬销对象,情况令人关注。

总结及消费提示

首两宗个案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未必能够判断职员推销的疗程是否合适及费用是否合理,亦有机会因消费者不善沟通或不懂拒绝而容易成为游说目标。本会认为案中公司职员利用消费者判断能力或较薄弱,乘虚而入进行硬销。个案一的消费者于大半年内接二连三地遭推销购买多项疗程,消费金额让人哗然!但疗程到底有多切合其实际健康需要令人质疑。在个案二当中的涉案商户声称消费者经已申报没有长期服用药品,但对于患有脑退化的长者而言,是否全然明白申报的用意及所申报之内容值得商榷;此外,职员陪同消费者到柜员机提取现金亦非一般常见做法。
本会不时接获关于时光共享公司、美容院或健身公司涉及不良营销之投诉,对于有消费者于大型医疗中心遭遇相类似经历,本会深表关注。本会特此警示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司务必自律,应以为消费者提供适切医疗服务为首要目标,并要规管旗下职员操守,尤其非医疗专业职员推销医疗服务之手法。本会提醒商户必须向消费者提供清晰及准确的陈述,如服务设有冷静期,应将此重要资讯告知消费者,避免发生如个案三之情况。假若商户于销售过程涉及使用虚假商品说明、误导性遗漏或具威吓性的营业行为等不良手法,有机会触犯《商品说明条例》。

  • 勿轻信免费或低价体检宣传招徕:网上广告不时看见一些标榜「低价」或甚至「免费」的体检服务宣传,过往亦有商户于电话推销过程中声称与政府部门合作呼吁市民进行体检,但实际与政府部门并无关系,消费者必须小心提防。消费者亦应留意此类低价或免费体检可能仅以简单仪器进行检查,结果未必有其代表性或指向性。倘若商户借机推销其他疗程,消费者无需急于决定,切勿为了享有称声的优惠而冲动消费。
  • 就体检内容及服务提供者多作比较,并确定其符合专业资格:现时提供体检服务的医疗中心、诊所或私家医院,一般会于网站载有各种体检套餐内容及费用,消费者可以先作比较,以及向家庭医生查询。《私营医疗机构条例》(第633章)(《条例》)规管注册医生和注册牙医的私营执业处所,包括医院、日间医疗中心及诊所等私营医疗机构。政府现正按私营医疗机构类型的风险程度,分阶段实施《条例》。市民如对私营医疗机构之牌照及规管有疑问,可浏览私营医疗机构规管办公室网页,及查閲私营医疗机构登记册有关私营医疗机构的牌照资料(https://www.orphf.gov.hk/tc)。此外,就有关提供中医服务方面,根据《中医药条例》(香港法例第549章)第108条,只有注册及表列中医方可在香港作中医执业。任何并非注册中医或表列中医的人士如在香港作中医执业,即属违法。如市民对中医的执业资格有怀疑,可要求有关人士出示有关证明文件。注册及表列中医的名单,可浏览上载于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网页(www.cmchk.org.hk)。
  • 按实际需要选用医疗服务: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一般消费者未必能掌握,亦切勿认为检查项目越多越好,如不必要地进行健康检查,除浪费金钱和时间外,亦可能引致不必要的担心,甚或进行对身体有损害但不需要的入侵性检查。因此,消费者应先听取医生专业评估及治疗建议方为上策。此外,体检结果/化验报告亦应由医生讲解,以防非医疗专业人士错误解读或夸大病情。家人亦应尽可能陪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消费者进行体检及听取报告,以策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