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测试结果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由某些霉菌产生的天然毒素。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霉菌可于农作物收割前后及储存时,在不同食物例如谷类、水果干、香料和坚果的表面或内部生长,并有机会产生毒素。此外,若环境欠佳或虫患都会令农作物容易感染霉菌。大部分霉菌毒素的结构都很稳定,食品加工的过程亦不能把它们除掉。
是次全部样本均没有检出黄曲霉毒素。1款提子干样本,「玛莉安妮Mariani」(#24)检出少量赭曲霉毒素A,含量为每公斤2.1微克,低于欧盟对提子干所设的含量上限(每公斤10.0微克),在正常情况下食用应不会对身体构成风险;而现时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香港均未有就水果干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制定标准。
除害剂残余
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食品法典委员会辖下的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Codex Committee on Pesticide Residues,CCPR)以及欧盟《Regulation (EC) No 396/2005 on maximum residue levels of pesticides in or on food and feed of plant and animal origin and amending Council Directive 91/414》为一般农产品原料例如新鲜水果,订定除害剂残余的标准;而香港和食品法典委员会亦有为某些加工食品,例如水果干、提子干等,订定除害剂的最高残余量/最高再残余量。
新鲜水果经加工脱水后变成水果干,除害剂残余的浓度亦可能因水分含量减少而增加。如果没有该食品的指定最高残余量/最高再残余量,而该食品是属于经弄干或脱水的食品,最高残余量/最高再残余量须按水分流失的比率作合乎比例的调整。因此,于此研究中,如果相关标准只为水果于新鲜状态订定除害剂的限量,而并未有为相关的水果干订定含量上限的话,根据换算,该种类的水果干的相关除害剂限量会比水果于新鲜状态时的限量高约4至7倍。以此推论,是次检出除害剂的水果干样本,其除害剂含量均没有超出香港、食品法典委员会或欧盟的相关上限。
慎防混用除害剂或产生的「鸡尾酒效应」
测试结果发现,21款样本检出除害剂,当中3款为声称有机的产品,包括「Biomen」(#4)、「Sunny Fruit」(#5)和「楼上」(#21)。14款样本检出多于1种除害剂,其中4款甚至检出多达10种或以上的除害剂,包括「Kirkland Signature」(#10)、「马莎Marks & Spencer」(#22)、「玛莉安妮Mariani」(#24)和「妹唛Sun-maid」(#25)。虽然全部样本检出的除害剂残余量均没有超出相关上限,但混合使用除害剂有机会因为加乘效果产生「鸡尾酒效应」,带来健康风险,情况令人关注。
尽管各地对混合使用除害剂会否产生「鸡尾酒效应」存有争议,而混用除害剂会否产生「鸡尾酒效应」仍有待更多研究证实,本会期望业界采用有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的原材料供应商,先以物理防治措施来防治虫害及病害,减少使用除害剂等化学措施,以减低对人类及生态的危害。
防腐剂
在香港,防腐剂的使用受《食物内防腐剂规例》规管。规例订明食物中准许含有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及其最高准许含量,而业界应奉行优良制造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在食物中仅添加能发挥预期技术效用所需的最低分量的添加剂,以制造出可供人安全食用的食物。
水果干样本是否加入了防腐剂?
根据《食物及药物(成分组合及标签)规例》(下称《规例》),除部分获得豁免的食品外,预先包装食物需要在配料表上列出防腐剂(preservatives)或抗氧化剂(antioxidants)的作用类别,以及其名称,或在食物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International Numbering System for Food Additives,INS)中的编号,有时还会加上「E」或「e」为词头。
苯甲酸
苯甲酸(benzoic acid)天然存在于某些植物中,例如小红莓、士多啤梨等,亦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于食物之中。它在国际编码系统中的编号为210,其盐类包括苯甲酸钠(211)、苯甲酸钾(212)和苯甲酸钙(213),是食物中常用的防腐剂之一,能抑制酵母菌及霉菌生长,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由于苯甲酸属低毒性,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可随尿液排出,故于正常食用分量下,应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小红莓干检出苯甲酸 或为天然存在
全部4款小红莓干样本均检出苯甲酸,含量由每公斤77.37毫克至189.46毫克不等,含量均低于香港《食物内防腐剂规例》对水果干的最高准许含量每公斤800毫克。由于测试未能分辨检出的苯甲酸是添加进水果干抑或天然存在,本会已将相关资料转交食安中心跟进。其余的水果干样本则没有检出苯甲酸。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是一种防腐剂,普遍用于水果干中。它除了能防止或减慢微生物在食物中生长,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外,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保存水果干的色泽,防止水果干变成褐色。二氧化硫亦是法例订明的8种致敏物之一,根据《规例》,所有预先包装食品如使用了或含有浓度达到或超过百万分之十的亚硫酸盐(即每公斤食物含10毫克或以上亚硫酸盐),均应在配料表中列明其作用类别及名称(即二氧化硫、亚硫酸盐及亚硫酸盐衍生物)或其在食物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中的编号。二氧化硫在国际编码系统中的编号为220。焦亚硫酸钠(223)亦属亚硫酸盐。
二氧化硫毒性低,进入人体后,一般都能迅速代谢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但若消费者对二氧化硫敏感,则可能出现头痛、气喘、恶心、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甚至哮喘发作。
4款杏脯、4款芒果干和3款提子干样本均检出二氧化硫,由每公斤8毫克至1,249毫克,检出量均低于香港《食物内防腐剂规例》为水果干、杏脯和葡萄干的最高准许含量。
4款样本未有按规例标示二氧化硫
4款样本包括「Sunny Fruit」(#5)、「绿日堂Green Sun Garden」(#18)、「CITYSUPER」Australian Sultanas(#26)和无核青提子干 天然干燥(#27)检出的二氧化硫含量均高于每公斤10毫克,惟未有依法例所订,于成分表上列出有关的亚硫酸盐的作用类别及其名称。亚硫酸盐除了可以添加于水果干内作为防腐剂,亦可能天然存在于某些水果中,然而天然存在的亚硫酸盐并非可获豁免标示,故即使该4款样本内的二氧化硫或许天然存在于水果干内,本会亦已将检测结果交予食物安全中心跟进。
是次测试的全部样本均没有检出山梨酸(sorbic acid)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disodium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