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广告泛滥诱青年借贷 倡改革法规对症下药

广告泛滥诱青年借贷    倡改革法规对症下药

过去10年,本港消费借贷市场快速增长,信用卡透支及个人贷款金额升逾2倍至$6,739亿,持牌放债人由2009年的779个大增至现时2,260个。可是,借贷市场欠缺透明度,广告内容有误导之嫌,放债人的营销手法亦备受质疑;而消费者对信贷产品、信用评级及贷款利率一知半解,面对以低利率及易批核为招徕的广告,容易导致过度借贷,情况令人担忧。规管市场的《放债人条例》,40年来却未有重大修改,与市场发展严重脱节,规管乏力,对消费者保障甚为不足。因此,本会於今年9月发表题为《保障消费权益 ― 改革放债法规和营商手法》的研究报告,旨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保障需要借贷以解财困的消费者,并就法规改革提出4大建议。

过度借贷及负债的成因

caption A

过度消费

从访问个案和相关调查发现,消费者借贷的主要原因是「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支付消闲娱乐的花费」。针对年轻在职人士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曾经入不敷支,三分之一受访者曾经负债。根据破产管理署的资料,多次破产的个案从2013年的151宗上升至2018年的617宗,升幅达309%,而引致多次破产的主要原因为「超支」、「失业」及「过度使用信用贷款」。

 

caption B

受充斥市面的误导性广告影响

本会的研究发现,借贷广告铺天盖地,并且往往令人觉得贷款容易,易令消费者养成不理性消费的恶习。部分借贷广告更营造无忧无虑或快乐轻松的感觉,使消费者忽视过度贷款的严重后果。此外,有些广告让人误以为借贷可以得到高回馈例如「新客户成功贷款有现金奖高达$2000」,甚或不收取利息例如「"0"息私人贷款」。

 

caption C

借贷容易

部分贷款宣传强调免入息证明或信贷报告,有些更指明欢迎被列入信贷黑名单和破产期满的人士借钱。有放债人更以手机短讯确认借贷合约、以便利店收据作还款收据,合约和还款纪录非常简陋。放债人提供简单便捷的借贷背后,是非常高甚至达到不合理程度的利率。为了偿还贷款,消费者可能需要再次借贷,付出更高利率或甚至接受更不利的条款,堕入恶性循环,终导致过度负债。

 

caption D

理财能力和谘询途径不足

调查显示19%的借贷人曾延迟还款,1%的人士更经常延迟还款。只缴付信用卡帐单部分或最低还款额的情况也有上升趋势,显示消费者有可能低估延迟还款甚或破产的后果。另一方面,借贷广告列出息口范围通常都很阔,例如有放债公司标示的实际年利率由最低4.49%至最高59.26%,欠缺参考价值;并以最低年利率做例子计算还款额,消费者容易被误导以为利息极低;同时,不同机构表达利率的方式差异很大,难以比较。

 

此外,非政府债务辅导机构和个案受访者均表示,财困人士无法获得合适的帮助和建议,尤其是寻找贷款选择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