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氣炸鍋原理
氣炸鍋內置發熱管及電風扇,主要以熱氣流代替滾油氣炸食物,鍋內電風扇驅動熱空氣在爐內循環流動,令熱力傳播得更快更均勻。縱有不同型號,但設計都大同小異。用戶只需放入食材,設定溫度及時間等便可。
氣炸鍋安全問題一覽
本會測試了市面上12款氣炸鍋,發現有各式各樣的安全問題,包括:
溫升超出標準上限 | 氣炸鍋各部分的溫升不能超過指定上限,以免過熱及影響產品安全。標準容許的溫度上升幅度視乎產品所用的物料種類、結構、散熱設計及是否會被用戶觸及等因素而定。測試發現,有產品的內部電線的溫升超過標準上限,亦有產品的手柄量得的最高表面溫升稍高於標準上限,用戶長期觸摸有機會增加燙傷的風險。 |
---|---|
絕緣距離不足 | 不同電極的帶電部分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距離,以防因短路、跳火、漏電及過熱等而引致危險。有3款樣本的部分內部帶電部分與用戶可接觸部件之間的絕緣距離不足,較標準要求的少約1至2.5毫米不等,可能會增加短路的風險。 |
接地裝置設計欠佳 | 若電源線意外被拉扯及穩固裝置失效時,接地電線必須比其他帶電電線遲拉緊,以防地線先鬆脫,影響接地保護效能。但其中一款產品的地線並非最遲拉緊。 |
標示說明不足 | 有1款產品並未在產品上印/貼上牌子名稱及產品型號,一旦產品出現問題,用戶就未能憑標示聯絡代理或生產商跟進。同時,大部分產品的說明都欠缺警告字句,如小孩及老人等需要照顧的人士使用有關產品時須監督、不要讓幼童玩弄此產品等。 |
氣炸食物雖免油但仍可致癌
經常吃煎炸食物,有機會致癌,因為不少食物如馬鈴薯,經高溫(高於120°C)而少水的方式烹調時,會產生化學反應,出現丙烯酰胺(acrylamide)。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94年將丙烯酰胺歸類為「可能令人類致癌」(第2A組),故攝取量越少越好。而使用氣炸鍋烹調食物,雖然免油,但由於是以高溫氣炸食物,故炸出來的食物亦有機會含致癌的丙烯酰胺。
事實上,本會進行測試時,根據其生產商或代理商提供的食譜氣炸急凍幼薯條,並測試薯條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發現薯條經各樣本氣炸後含每公斤102至7038微克的丙烯酰胺,最高與最低相差68倍,當中有一半樣本的氣炸薯條的丙烯酰胺含量高於歐盟基準水平(500微克/公斤)!
烹調溫度及時間大大影響丙烯酰胺含量
本會曾利用氣炸出丙烯酰胺含量最高(7038微克/公斤)的薯條的型號,進行額外測試時,發現當烹調時間減少8分鐘(溫度不變),氣炸後薯條的丙烯酰胺含量便大幅下降至207微克/公斤。
同時,若將烹調溫度下降50°C至150°C(時間不變),氣炸後薯條的丙烯酰胺含量亦大幅下降至444微克/公斤,反映出烹調溫度及時間對丙烯酰胺的產生有重要的影響。故消費者可按食材的大小、分量、厚度等自行調節烹調時間及溫度,盡量避免以高溫及長時間氣炸食物,減低攝入丙烯酰胺的風險。
4招更健康氣炸馬鈴薯
消費者常用氣炸鍋氣炸馬鈴薯或以馬鈴薯製造的食物(如薯條)。以薯條為例,消費者進行氣炸時亦可透過以下4招,減低其丙烯酰胺含量:
| 若使用新鮮馬鈴薯製作薯條,應避免使用儲存在6°C或更低溫度的馬鈴薯,因為內裡的還原糖(會產生丙烯酰胺的物質)含量很可能較高。 |
---|---|
| 薯條的粗幼度會影響丙烯酰胺的產生,將薯條切得越粗身,氣炸的表面面積會越細,產生丙烯酰胺的含量會越低。 |
| 氣炸新鮮薯條前,先將薯條沖洗或水灼,可減少表面的天冬酰胺和還原糖這兩種會產生丙烯酰胺的物質。 |
| 薯條的顏色越深色(如深啡色),丙烯酰胺含量會越高,故只需把薯條炸至淺黃或金黃色便可。 |
若想了解氣炸鍋氣炸食物的表現,可參閱【532期《選擇》月刊 炸薯條過久過熱釋出可致癌物質 半數氣炸鍋存安全風險】,消費者可從中找出哪款氣炸鍋較安全,及每款型號氣炸食物的表現的詳細報告。
延伸閱讀:丙烯酰胺知多點
想了解更多丙烯酰胺這種物質,市面上哪些零食含丙烯酰胺,以及其他減低丙烯酰胺的方法,即看《煮食冷知識:炸物致癌?》一文。
想知更多
- 2024.09.16
- 家庭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