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網上消費 – 香港消費者態度、 營商手法及法律保障的研究

  • 研究報告
  • 2016.11.07

香港的網上消費較其他已發展的經濟體不算盛行,但穩步增長。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1]的數據顯示,過往12個月內有網上購物的人數比率由2004年的7%升至2009年的16%及2014年的23%。網上購物滲透率於英國為81%、美國為78%、德國為73%、日本為69%及中國大陸為67%。其他國家的網上零售普及是因網上零售不但提供多元化貨品,其價格通常比實體店便宜。這些優勢尤見於大型平台,例如:淘寶或亞馬遜。消費者一經習慣於網上購物,他們便會嘗試到其他平台選購五花八門的貨品,及將他們的良好經驗告知親朋戚友。

網上零售在其他國家已在多個行業佔主導地位,當中包括航空旅遊及酒店、電腦及電器。網上零售的創新技術正在改變人們在這些行業的購買方式,其一例子是消費者可實時取得航班空餘座位的資料。這全賴生產與分銷之間商業安排的重大改變,尤其是推動大型以至全球的網上零售商及平台的增長。

這個全球化的影響下,有關的趨勢無疑日益在香港普及,因此了解消費者和零售商的網上購物經驗以及他們對適應未來動向的準備是重要的。此研究的另一動機是探討如何改善在未有網上購物環境出現之前已設計的現行規管架構,調節使之應對經網上零售推廣及交易帶來對消費保護的新挑戰。

此報告公布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就香港網上購物研究的結果,這研究是探討網上購物的普及性、對消費者的不利情況以及有關網上購物時身處的商業和法律環境。報告提出數項主要建議,確保在網上購物繼續發展的同時,消費者受到的保障能予以維持。

消委會進行了一系列不同的考察分析去更了解香港的網上消費,包括:

  • 以街頭訪問收集1,010位年齡為15歲或以上曾在12個月內使用互聯網的消費者;
  • 分析消委會於2013-2015年接獲對網店的投訴;
  • 訪問27間機構包括監管機構、商會以及有網上銷售貨品和服務的商店;
  • 審視23個提供電子零售的網站及其條款及細則;
  • 於15個網站以一般消費者身份購買貨品和服務以體驗運送和退貨過程;及
  • 以法律角度探討香港和其他幾個主要經濟體進行網上購物的消費者法律保障。

[1] 政府統計處 (2015) 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54號報告書,受訪者年齡為15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