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页显示
骨质疏松是位「无声杀手」 当患上骨质疏松,骨量或骨质密度减少,骨骼结构变差,会引致患者发生脆弱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s)的风险增加,即使轻微创伤,也可能导致骨折,严重骨折更可致命。骨质疏松并无明显征状,只有使用骨质密度测量仪器才能检测骨质是否疏松。 更年期妇女容易患有骨质疏松症 骨骼和其他器官一样,需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当中有2种细胞负责此项工作,包括造骨细胞(osteoblasts):制造新骨骼;以及破骨细胞(osteoclasts):令骨骼减退,达致体内骨骼平衡。但当约40岁尾或女性雌激素减退时,破骨细胞会变得更活跃,造骨细胞却不会相应增加,令骨骼中的平衡渐失,骨质流失及密度减少,骨骼因而变得脆弱。 常见的骨折部位 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手腕骨、腰椎和髋骨,手腕骨及腰椎骨折较常开始发生在50至60多岁人士,髋骨骨折则较多在60多岁后发生。当中髋骨骨折后果较为严重,因很多髋骨骨折长者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在住院、手术或康复期间,容易发生其他并发症而死亡。就算没有失去性命,也很大机会失去部分活动及自理能力,无法独立生活或需长期入住院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另外腰椎骨折亦有其他后遗症,包括脊椎骨塌陷而令背部弯曲致驼背及变矮,或是出现背痛,影响生活。 6大生活习惯令你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骨质流失速度与生活模式息息相关,长期摄取钙质不足或缺乏维他命D、过量饮用含咖啡因饮品、过量摄取钠质(盐分)、吸烟、酗酒以及缺乏运动,都会令你较易患上骨质疏松。 同时,女士亦比男士更易患骨质疏松,因女性在更年期的激素改变及影响下,骨质流失会加剧,故刚停经的妇女患骨质疏松的比率较同龄男性高。此外,长者、体型瘦小人士、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或有其他疾病,例如妇女因化疗、电疗,导致提早停经,或是男性的睾丸素过低、内分泌失调病症(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需长期服用高剂量类固醇药物的人士,都是高危一族。 及早预防骨质疏松 除了先天提及的高危因素外,其实上面所提到的不良生活习惯,只要能正视的话,已可大大减低或纾缓骨质疏松出现的情况。包括接触适量阳光让皮肤产生维他命D,帮助吸收钙质,及透过均衡饮食摄取足够钙质及维他命D,例如进食奶类食品、豆品、深绿色蔬菜、连骨或壳类食用的鱼类及海产等: 部分人士如因某些身体状况,例如乳糖不耐症、需长期接受类固醇治疗、患有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症或麸质敏感症,而未能在食物中吸收足够钙质,或因长时间于室内工作或居于院舍,以致少接触阳光而缺乏维他命D,可与医生商讨服用适当的补充剂。 至于运动方面,宜多做负重和改善平衡力的运动,如步行、缓步跑、跳舞等。耍太极亦是很好的平衡运动,有研究指有助减低跌倒机会,间接减低骨折风险。除运动外,,平日多闲逛和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坐卧,对骨骼以至整体健康都有好处。 此外,亦应提高日常生活警觉性,慎防跌倒,例如穿防滑的鞋子、避免服用令人晕眩的药物、改善视力障碍等。 若不幸患上骨质疏松,应谘询医生,考虑是否开始接受药物治疗,把脆弱性骨折风险降低。 了解更多,请参阅【496期《选择》月刊 更年期小知识 活学饮食窍门预防骨质疏松】。 延伸阅读:选购防滑拖鞋 拣啱拖鞋,可有效减低在家中滑倒的机会,从而亦降低骨折风险。怎样的拖鞋才够防滑?《【拖鞋懒人包】小心地滑!拣拖鞋5大要点免「被跣」》一文,为你整合各项选购要点!
市面上的测试包五花八门,标榜有官方认证,消费者选购前要留意甚么? 购买前做功课:查证测试包声称之认证及使用期限,不要过量购买,以免造成浪费。 政府已就认可的快速测试包整合成名单供市民参考,消委会在此基础上建构相关名单的搜寻器,涵盖香港、中国内地、澳门、新加坡、澳洲、欧盟和美国的认可名单,方便消费者买到符合要求的测试包。 消费者网购测试包要留意甚么? 网店一般不会提供货品之使用期限,消费者不要尽信网页所列之测试包声称。 尽可能使用设有退款机制之付款方式,例如信用卡。 避免直接汇款至不知名的个人私人帐户,一旦发生争拗,或难以追讨。 光顾信誉良好之商店/网店。 按实际需要购买适量之测试包,以免造成浪费。 坊间不少测试包都用欧盟CE的标志做宣传,是否就等如产品通过欧盟认证呢? 单单印有CE标志,并不代表产品经由欧盟当局测试过品质,它只属于自我宣告性质,也不需要取得任何牌照。 如果快速测试包上有CE标志,消费者可以查核产品是否在欧盟快速抗原测试产品的通用名单上。纵然该名单原意只包括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的快速抗原测试,名单中部分的制造商亦有生产供非专业医护人员使用的型号。 如产品属于供自行测试使用,例如通常在零售点售卖,消费者可留意产品上的CE标志旁有否包括一组四位数字,这组是公告机构的编号,公告机构需确保产品的设计及包装适合一般消费者使用。 测试包上的灵敏度(sensitivity)和特异度(specificity)是甚么? 灵敏度:检验出受感染人士属阳性结果的能力。 特异度:非感染人士检出阴性结果的能力。 世卫建议快速抗原测试包的灵敏度,最少要达 80%,而特异度最少要有97%。 如快测包品牌在消委会搜寻器的名单内榜上无名,是否就等同该产品无效用? 难以一概而论,相关产品不在名单上可以有不同原因,例如厂商可能没有申请加入名单,或没有在当地市场出售,所以不在相关地区的名单内。 然而对消费者来说,如相关产品在搜寻器的名单上,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指数自然较高。 消委会会不时更新搜寻器内认可名单的资料,故建议消费者购买前,先参考本会的搜寻器。 如何解读认可名单上会提供前瞻性临床研究(Prospective clinical field studies)和回顾性体外研究(Retrospective in vitro studies)的资料? 欧盟要求有独立机构,透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或者回顾性体外研究,以核实测试包的表现。 名单一般会列明是根据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立机构进行核实,例如有DE字样,表示由德国的测试机构进行。 前瞻性临床研究 (Prospective clinical field studies): 在独立实地研究中通过RT-PCR核酸检测确认 诊断的情况下,有征状参加者 (征状发作后的 首7天内) 或无征状参加者进行测试时,灵敏度(sensitivity)超过80%;或 在独立评估中,检测对CT值<25(即是 高病毒量)的参加者的灵敏度应为90%或以 上。 特异度(specificity)需达98%以上。 参加者有最少100名核酸检测阳性及最少300 名核酸检测阴性人士。 回顾性体外研究 (Retrospective in vitro studies): 测试参考样本组中的所有样本时,灵敏度超过 80%;或 对于 CT值 < 25 的样本,检测的灵敏度应为 90% 或以上 参考样本组需由最少50个临床样本组成,能复盖新冠病毒天然存在的浓度范围。CT值 需在17至36范围,并分成3小组,相当高病毒量( CT值17至25 )占40%,高病毒量(CT 值25至30)占40%,中等病毒量( CT值30至 36 )占20%。 特异度需达98%以上。 有说必须使用2021年11月Omicron出现以后所生产的快测产品才可靠,是否属实? 市面的快速抗原测试产品大多检测新冠病毒的N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 )。一般而言,N蛋白的基因突变较少,因此,即使感染的是变异病毒株Omicron,理论上快速测试包仍有能力检出。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的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曾就政府所采购的快速抗原测试(RAT)包作初步评估,并确认其对变种病毒株Omicron有效。相关评估亦已涵盖在确认发现Omicron变异病毒株前(即2021年11月前)所生产的快速抗原测试套装。事实上,政府采购及派发的快速抗原测试(RAT)包均针对N蛋白抗原,因此,变异病毒株Omicron的出现不会对该些测试包的有效性有明显影响。 在欧盟通用名单上,有小部分产品已有资料显示其所能检出的新冠病毒品种。 有说快速测试包的敏感度较低,是否容易出现假阴性?如何能提高准备度? 与核酸测试比较,以及当样本的 Ct 值高时,快速抗原测试的灵敏度较低。 由于快速抗原测试套装的灵敏度始终有其限制,不应完全信赖快速检测的阴性结果而自觉已经安全,特别是单次的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检测者已受到感染但正处于潜伏期,或检测者是在感染初期的可能性。 市民即使快速检测呈阴性,仍须做好防疫措施。 会否建议风险较大人士复检?当中有甚么要注意? 如果担心第一次检测的结果不准备,或检出为阳性,而手上仍然有快速测试包,建议市民可再检测一次。 检测前应查证测试包为政府接受的认可名单内,并留意使用期限,检测前1-2小时内应避免洗鼻、饮水、进食、刷牙、漱口、吸烟或饮酒,并依照说明书所列的方法进行检测。 由于快速抗原测试套装的灵敏度始终有其限制,所以市民即使快速检测呈阴性,仍须继续保持警觉,做好防疫措施,包括适当佩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和遵守社交距离。 购买测试包后,应如何贮存?要放入雪柜吗? 细阅说明书,依照制造商的指示储存快速抗原测试产品。 一般可储存在2至30°C及阴凉处,毋须特意储存于雪柜内。 若储存于雪柜内,取出测试包时,应置于15至30°C的室温不少于30分钟才进行检测。同时置于室温时不要预先打开袋口。 使用试剂瓶后须拧紧瓶盖。 本会透过建构认可名单搜寻器,方便消费者在选购前查证比较,相关名单内容会持续更新,确保消费者掌握最新消费资讯情况。此外,本会将继续密切注意市面上测试包的供应情况、价格、品质,以至商户销售手法,适时向市民大众提供消费贴士和作出警示,努力守护大众的健康。
1. 画面篇 高效能影片编码技术 众所周知,镜头拍摄的解像度愈高,影像愈清晰。不过串流高清影像的数据量可以颇高,远端观看时有机会断断续续,所以消费者宜尽量选择支援H.265/H.264(MPEG-4 AVC)高效能编码技术的镜头,可以提供高清画质之余,又能令数据量大幅减少,令影片播放更为顺畅。 一览无遗的广阔视角 产品声称的视角(field of view)说明镜头所复盖的角度,例如达100°或以上的镜头已属超广角镜;达180°的「鱼眼镜」型号视野则更广,但拍摄的人、物会变细,空间会扭曲,放大观看时影像亦显得模糊。 想影像大而清且视野广阔,电动转向镜头是个好选择。用户能透过手机或电脑应用程式遥控镜头上下左右转向(pan & tilt),部分型号更可左右转向近360°,上下转向约120°。但此类型号通常体积较大,售价也较高,且不如超广角镜般能一眼看尽全景。使用录影功能时,亦只能录到当时镜头面向的影像。 如不喜欢电动转向的产品,消费者亦可选择加装一两部监控镜头,拍摄家中不同的位置,但就要考虑到接驳电源的问题。 有红外线夜视,画面不再蒙查查 当家中的光线昏暗,所拍摄的影像就会更昏暗模糊。具红外线LED灯、有夜视(night vision)功能的镜头,能清楚拍下环境。然而,人眼不会察觉到红外线的照射,故不会对用家产生滋扰。不过消费者宜选用设有自动红外线滤光功能的产品,镜头会因应环境的光暗而自动加上或移除红外线滤镜,否则在光线充足时,影像感应器会同时接收自然光及红外线,容易导致拍摄时曝光过度,令影像欠佳。 一般而言,凭红外线LED的颗数或规格上所声称的照明距离,可粗略估计红外线的强弱。如家居狭窄,或不需要很强的红外线。而假如用户只想在日间外出工作时监控家中情况,亦未必需要此功能。 录影功能 镜头具备录影功能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讲,但消费者应留意,监控镜头储存录影的方式各有不同,例如记忆卡、USB装置、云端等。。若影片储存于记忆卡内,当记忆卡的容量储满后镜头通常会自动删除最旧的片段,腾出空间以储存最新的录影。若想保存较多日数的录影,可配备容量较大的记忆卡。而采用H.264影片编码技术的产品,由于其产生的影片数据量低,更可减少记忆卡的数据写入量。 双向语音实时对话 监控镜头多数设有收音咪,让用家可从远端听到现场环境录下的声音。但假如想透过镜头实时与家中宠物互动或与家人对话,就可选择内置扬声器、能双向传送声音的型号。 2. 私隐篇 大家不时听到监控镜头被黑客登入,家中状况被公开到互联网的情况出现,故选购私隐度较高的产品及提高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以保障网络安全及个人私隐。 选择可靠的产品制造商 很多监控镜头会自动连接到厂方的伺服器,故使用有高诚信的制造商的产品,相对会令人安心。同时,如监控镜头的设计不够安全,即使数据传送会加密,黑客也可轻易破解镜头运作,掌握技术资料。 定期转密码 务必更改所有出厂预设的密码,密码亦要有足够的强度(包含字母、数字甚至符号、不宜少于8位),并要定期更改密码。此外,如监控镜头是由专人上门安装及设置,过后也应立即转换密码。 只用私人装置登入 不要使用任何公用、自己没有管理权限,或有机会不安全的装置登入,以防登入密码被盗取。 镜头不宜长开 在有监控需要时才启动镜头。 经常更新 负责任的生产商在推出产品后,会继续改善产品的运作及修补漏洞,用户应时常检查并更新韧体(firmware),亦即嵌入硬体装置中的软体。 特别一提,在家中安装监控镜头,除了要通知家中每位成员(包括家佣)及所有访客,亦须考虑监察的范围和程度。以使用摄录机监察家佣活动为例,此举本质上已侵犯了家佣私隐,所以雇主应考虑是否有其他可行的方法。如仍决定进行摄录监察,亦要与雇员充分沟通,并妥善处理影像纪录。有关个人资料的私隐问题,可向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查询或浏览其网页:www.pcpd.org.hk。 3. 可持续消费篇 有没有想过,其实你可购入二手镜头?某些用户可能因家中长者已入住安老院、不再聘请家佣等原因,没有再使用家中镜头,又或是想另购其他款式,而有意出让镜头。购买此类二手镜头,就可以善用资源。 一般而言,品质可靠的镜头,如非摔坏或进水等导致硬件受损,通常可使用超过5年,所以消费者要注意产品会否太旧,规格不合心水。同时,二手镜头有机会单据不齐或保用期已过,未能获享售后服务,故必须要仔细检查以确保镜头运作正常。如担心镜头内部系统曾被改动,可将全机还原出厂的设定。 此外,消费者可选用较流行或受欢迎的牌子及型号,会较容易取得技术支援,亦有较多用户于网上分享使用的心得,甚至有非官方的资源可以运用,例如由第三方提供的程式,为镜头添加额外的功能。不过要留意,非本地购买的产品,可能没预计用户于香港使用,以致接驳速度会较慢,甚至因加入了地区限制而无法使用。在决定购买前需先查询清楚此等细节。 想了解更多,请参阅【485期《选择》月刊 如何选购家居监控镜头?专家教路防范私隐外泄】。 延伸阅读:电子门锁 有了电子门锁的出现,不但不再需要担心忘记带锁匙,其警报系统更可提升家居安全。拣选电子门锁时有甚么需要考虑和注意?即看《「大头虾」恩物 一文掌握拣电子门锁3个要诀》。
芝士种类有几多? 你知道吗?世界各地原来有超过500种芝士(cheese,又叫干酪)!由于市面上有众多来自不同产地的芝士,消费者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名词,如fromage(法文)、formaggio(意大利文)、queso(西班牙文)等。但无论如何,芝士大致可分为天然和加工2种。 天然芝士(natural cheese) 这是用新鲜奶类直接制成的芝士。根据食品法典干酪通用标准(Codex General Standard for Cheese),天然芝士的主要原料是未经或经巴士德消毒(pasteurisation)的牛奶、水牛奶、山羊奶或绵羊奶等,加入乳酸菌(starter cultur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及/或产生香味的发酵细菌(non-starter cultur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和其他无害微生物(如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将奶类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之后再加入凝乳酶或其他凝结剂(酸性物质如醋、柠檬汁)使奶中的蛋白质凝结,并加入盐分、饮用水和其他添加剂(如色素和防腐剂)。 特别一提,传统天然芝士的凝乳酶(rennet)多由小牛的胃部抽取。有见近年素食兴起,故现在也有天然芝士以微生物培养出来的凝乳酶制成,让奶素食者也能享用。 天然芝士也可根据其熟化特征,分为以下4种: 未熟化芝士(un-ripened cheese)/ 新鲜芝士(fresh cheese) 制作后需短期内食用,例子有茅屋乳酪(Cottage cheese)、丽克塔(Ricotta)和用奶类及忌廉制造的忌廉芝士(cream cheese)。马斯卡邦尼(Mascarpone)和布尔辛(Boursin)均属忌廉芝士。 熟化芝士(ripened or aged cheese) 主要靠酶、酵母及细菌熟化,需在特定温度和条件下存放若干时间,让芝士中的酶和在表面或内部的微生物有足够时间继续将乳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 霉熟化芝士(mould ripened cheese) 主要利用特殊霉菌在芝士内部和/或表面生长来熟化。 蓝纹芝士(blue cheese)就是其中一种,在制作过程加入罗克福尔青霉菌(Penicilliumroqueforti), 令芝士呈蓝绿色的纹理。例子有罗克福(Roquefort)、斯蒂尔顿(Stilton)和丹麦蓝芝士(Danablu/Danish blue)等;另外,卡门贝尔芝士(Camembert)和布里芝士(Brie)的白色面层,是加入了卡门贝尔青霉菌(Penicillium camemberti),故又称白霉芝士(bloomy rind cheese)。 盐水浸泡芝士(cheese in brine) 已熟化,没有外皮,浸泡在盐水中保存的芝士。较著名的例子有菲达(Feta)和伊泊斯(Époisses)。 此外,因应芝士中的水分含量,天然芝士在室温时可以是坚硬的固体或柔软的半固体。根据不同硬度,可分为4大类: 软芝士 水分含量较高,口感柔软,如布里、菲达、卡门贝尔、忌廉芝士、莫萨里拉/水牛芝士(Mozzarella)和茅屋乳酪。 半硬/坚实芝士 水分含量介乎软芝士和硬芝士之间,如艾登(Edam)和豪达(Gouda)。 硬芝士 在制造过程加压抽出水分及成形,水分含量较低,包括车打(Cheddar)和爱蒙塔尔/瑞士芝士(Emmental)。 特硬芝士 在制造过程以加压、加热的方式抽出水分及成形,水分含量很低,质地干身和微脆,可磨碎食用,例子有帕马森(Parmesan)。 加工芝士(processed cheese) 又称「再造芝士」,最常见就是片装芝士。这类芝士是将1种或以上的天然芝士磨碎、溶化,再加入牛油、酪蛋白、奶粉、乳清粉、乳酸、乳糖等奶类配料,以让产品达至理想的味道、口感和遇热溶化度。生产商还会加入不同的色素、稳定剂、抗结块剂、防腐剂和乳化剂,帮助芝士变成理想的形状如片装、棒装等,及延长其保质期。 消费者除依照口味选择产品外,也可留意产品配料表上所注明的「芝士」含量作考虑。 BB芝士又是什么? 市面上有些标榜专为婴孩而设,并因应年龄分为不同阶段的BB芝士,其实也是加工芝士的一种。事实上,1至3岁及4至8岁儿童的每日建议摄取钠限量分别是1,000毫克及1,400毫克,但BB芝士及预先包装的片装芝士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不少盐分和添加剂,有机会让BB摄取过多钠,长远会增加患高血压及肾病的风险。 幼儿不一定需要吃芝士,但若家长想让孩子品尝芝士,可选用经巴斯德消毒的牛奶所制成、天然发酵至完全成熟的芝士(如车打和巴马臣芝士)。它们一般不含添加剂,含钠量亦较低,适合6个月或以上的幼儿食用。但如家族有人对食物敏感或患有乳糖不耐症,或BB患有哮喘或湿疹,建议待BB满1岁后才尝试在膳食中加入奶类食品,以减低出现食物敏感和加剧哮喘或湿疹征状的机会。 芝士可以好有「营」 不少人谈及芝士,第一反应都是「好味但肥」。其实芝士本身亦含丰富蛋白质、钙质、磷质、维他命A和维他命B12,对人体有莫大益处。 帕马森芝士蛋白质最丰富 本会检测了市面上40款芝士样本,有39款均属「高蛋白质」食物。以每100克计,天然芝士类别样本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2.5克,当中平均含量最高的组别是帕马森芝士(30.0克),最低的是布里芝士(17.8克);加工芝士类别样本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则为17.6克,当中平均含量最高的组别是烟熏味芝士(smoked cheese)(21.7克),最低的是儿童幼儿加工芝士(14.0克)。 某些加工芝士特别高钙 芝士的钙质有助维持骨骼健康,控制血压及肌肉收缩。在芝士发酵的过程中,有益的乳酸菌更会将乳糖分解为乳酸。乳酸菌有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类在消化系统繁殖,并促进合成维他命B杂和维他命K,维持肠道健康。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士可尝试以芝士代替牛奶补充钙质。 在此调查中就发现有36款芝士样本均属「高钙」食物,其中有2款加工芝士更因添加了磷酸钙,使其钙含量比其他样本高很多。 同时,磷质亦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元素之一。调查发现,40款芝士样本中所有样本都属「高磷」食物。 芝士有几「邪恶」? 当然,消费者也要注意,当食用了品质不好的芝士,或是进食过量芝士,会有健康风险! 致敏防腐剂 在本会检测的市面40款芝士样本中,可检出苯甲酸(benzoic acid)、丙酸(propionic acid)和山梨酸(sorbic acid)。根据香港《食物内防腐剂规例》的规定,芝士不可添加苯甲酸作为防腐剂,不过不少芝士本身天然含有苯甲酸,故是次检出的微量苯甲酸很可能非人工添加。虽然没有样本被检出含过量防腐剂,不过对此等防腐剂敏感的人士要份外小心。 含菌量超标 需氧菌落计数是一个卫生质素的指标,反映食物的一般质素和剩余保质期。这次调查中,就有1款非发酵芝士,检验出每克含13,000,000菌落形成单位。超出10,000,000或以下的指标,卫生情况属不满意,故消费者需慎选产品。 此外,制造芝士的奶类有可能是未经巴斯德消毒的生乳,或会带有李斯特菌等致病菌。虽然李斯特菌可被一般烹煮温度杀死,但能在低至0°C的冷藏环境下生存和繁殖。虽然大部分健康人士感染李斯特菌后,未必或是只会出现如发烧、头痛、呕吐、腹泻及肌肉疼痛等轻微病征,但幼儿、长者和免疫力较低的人士则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致死亡;孕妇感染李斯特菌更可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或令新生BB患上脑膜炎。故消费者要多加留意,一般水分含量较低、质地较硬的芝士,细菌较难繁殖;相反,软芝士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如使用未经消毒的生乳作原料,会令病菌较易繁殖。 高脂高钠 芝士所拥有最「邪恶」的特质,在于高脂高钠。过量摄入脂肪和钠,会增加患肥胖症、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所以,消费者进食芝士时要格外小心。 a. 脂肪 根据食安中心的资料,每100克食物含超过20克总脂肪,就属「高脂」食物。调查发现,40款芝士样本有29款都属高脂。其中天然芝士类别样本的平均总脂肪含量为26.7克;加工芝士类别样本的平均总脂肪含量为22.6克。中国营养学会就建议,以一个每天摄入约2,000千卡能量的成人计算,每日的总脂肪参考摄入量为60克。换言之,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超标! 除了注意食用分量外,消费者亦应小心挑选芝士产品。调查结果显示,最高和最低总脂肪的样本,每100克足足可相差24.3克! b. 钠 在制造芝士的过程中常会加入食盐,用以: 1. 杀死会影响芝士熟成的杂菌; 2. 控制芝士内的乳酸菌和霉菌生长,从而控制芝士的风味和味道; 3. 将多余的乳清除去; 4. 中和部分芝士的苦味。 所以,天然芝士很难做到「低钠」。而加工芝士中的食物添加剂包括乳化剂及调味料可能含较多钠,故加工芝士的钠含量一般较天然芝士高。是次的调查结果亦显示,以每100克计,天然芝士类别样本的平均钠含量为595毫克;加工芝士类别样本的平均钠含量则为1,194毫克,高出1倍。 40款样本中,有25款样本的钠含量都属「高钠」。 秒学「芝」味配搭 常听说芝士与红酒是天作之合,但又是否每款红酒都适合搭配芝士?除了水果、面包,芝士还适宜配搭哪些食物?马上为你揭晓: 酒 轻身带果味的红酒会较为适合,如干燥清新的红酒非常适合搭配新鲜山羊芝士。其实与红酒相比,白酒与多种芝士反而搭配得更好。有些芝士则适合与啤酒享用,消费者可选择将同一地区如比利时出产的芝士和酒搭配。 水果 芝士配水果可令口感更清爽,如山羊芝士搭配无花果干;蓝纹芝士搭配提子;卡门贝尔搭配苹果;马斯卡邦尼搭配士多啤梨;歌鲁拱索拉(Gorgonzola)搭配啤梨。 干果坚果 干燥水果能中和芝士的咸味,而干燥坚果则可引出更多芝士独有的风味,都适合与酒一起品尝。 面包、饼干 法国面包和带有酸味的法国乡村面包普遍都适合搭配各种芝士,而刺鼻味浓的芝士就适合搭配有个性的面包,如盐味及味道较重的蓝纹芝士适合搭配有甜味的提子面包。饼干和面包条则适合蘸芝士酱和忌廉芝士食用,或在享用芝士之间的空档享用。 蔬菜 甘荀条和青瓜条适合蘸新鲜芝士如布尔辛食用;莫萨里拉/水牛芝士则适合搭配番茄弄成意大利薄饼。 果酱、蜂蜜 将果酱和蜂蜜淋在新鲜芝士上混合享用,而搭配浓味的芝士如蓝纹芝士或硬质芝士,可令这些芝士较易入口。 香草、香料 可在芝士上添加一点香草或香料,令原本单纯的芝士香味更富变化。 搭配适当的食物,固然可以带出不同芝士的独特风味,提升味觉享受。不过消费者亦应注意,进食时,除新鲜芝士外,其他种类的芝士最好在享用前30分钟从雪柜取出所需的食用分量,让芝士回复常温状态才品尝,味道更好。 存放贴士 一起看看平日你有否以正确的方法储藏芝士:开封后,大部分芝士应以保鲜纸/袋或锡纸包妥,再放入保鲜盒或木盒内,然后放在雪柜中或遵从食物标签上的指示存放。保鲜盒的底部更可铺上蔬菜,以防止芝士干燥裂开。亦要注意,芝士应与酒类分开存放,否则红酒会吸了芝士的气味。 想找出哪款芝士脂肪、钠含量最高,立即查阅【535期《选择》月刊 「芝」味背后虽含高钙、高蛋白质但潜藏高脂、高钠陷阱】。你亦可click入【483期《选择》月刊 认识芝士种类 不同吃法提升享受】了解更多冷「芝」识。 延伸阅读:牛奶包装的秘密 有想过牛奶的不同包装,好像屋仔形/长方盒形/玻璃樽装等,原来隐藏了某些讯息在内吗?想饮到口感均匀的牛奶,又应拣选在包装上印了什么标记的产品?一系列牛奶冷知识,尽在《食品冷知识:破解牛奶包装密码》!
【鳕鱼vs 油鱼】 Q1: 全部都自称鳕鱼,难道每款都是真鳕鱼? A1: 巿场上鱼类买卖很多时采用俗名,「鳕」鱼被用作多种鱼类的俗名,而采用这俗名的并非全部都属鳕形目的鱼类,例如银鳕鱼、白鳕鱼都不是鳕形目鱼类。不过,使用这两个俗名的鱼类并没有油鱼的潜在健康风险,所以市场上至今仍继续沿用此俗名。 Q2:香港曾发生「油鱼之乱」? A2: 在2007年,曾有多名香港市民报称进食标签为「鳕鱼」的鱼类后出现排油腹泻。经调查后,相信涉及的鱼类是以「鳕鱼」或相若名称出售的「油鱼」。食物安全中心随后与多个有关团体组成工作小组,为业界制订《识别及标签油鱼/鳕鱼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Q3: 油鱼为甚么会令人腹泻? A3: 涉及消费者进食后引致排油腹泻的两种鱼类,学名分别为棘鳞蛇鲭(Ruvettus pretiosus),俗名「油鱼」,及异鳞蛇鲭(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俗名「玉梭鱼」(统称为「油鱼/oilfish」)。这两种鱼的脂肪含量丰富,而且天然含有蜡酯(wax esters)。 蜡酯不会因解冻或烹煮过程分解,食后在人体中亦难以消化,囤积在直肠。部分人进食后会出现腹泻、肠胃痉挛等不适。一般在进食后30分钟至36小时内会出现症状,大多于两天内痊愈。 现时仍未知道吃入多少蜡酯才会引致食用人士不适。如怀孕、肠胃有毛病或吸收能力欠佳人仕,不宜进食「油鱼」。 Q4: 蜡油鱼通常切开后以鱼扒或鱼块形式出售,消费者如何辨识? A4: 因为从外观难以辨识,为提示消费者,指引建议零售商或膳食供应商,均应标签棘鳞蛇鲭及异鳞蛇鲭的中、英文俗名为「蜡油鱼」和「oilfish」, 不可使用其他俗名。此外,亦建议出售「蜡油鱼」的商贩向消费者提供辅助资料,例如食「蜡油鱼」的潜在风险和配制或烹调方法。 如购买标签「蜡油鱼」的鱼,可试用能去除大部分鱼油的烹调方法(例如烤)及弃掉烹煮的液体以减低风险。首次进食时,应先试小量及留意进食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进食后肠胃不适,日后切勿再吃,若持续不适,则应尽快求医。 【三文鱼 vs 虹鳟】 Q1: 三文鱼和虹鳟有甚么分别? A1: 其实虹鳟和三文鱼同属「鲑科」鱼类,但虹鳟大部分时间在淡水河流/湖泊生活,而两岁至成年的三文鱼(又称鲑鱼)则主要在海洋生活。 Q2: 既然都是鲑科鱼类,为甚么要分得那么细? A2: 因为进食未经煮熟的鱼有机会感染寄生虫,例如进食未经煮熟的海鱼有机会感染海兽胃线虫或某些品种的裂头绦虫;而进食未经煮熟的淡水鱼亦有感染中华肝吸虫和泰国肝吸虫的风险。 中华肝吸虫和泰国肝吸虫流行于东亚地区。在2010年曾有研究显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36.7%养殖的淡水鱼带有中华肝吸虫,野生的淡水鱼更达40.5%,例如鲩鱼带有中华肝吸虫的比例可高达52.4%。 中华肝吸虫和泰国肝吸虫会寄居在人的胆管内,并能引致胆管癌,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为一级致癌物。 Q3: 在香港会不会很容易买错呢? A3: 本会曾分别从超级市场、食品店及食肆采购共31款声称为三文鱼的刺身样本,其中30款是来自品种Salmo salar,俗称大西洋三文鱼(Atlantic salmon)。 而余下的一款样本则来自品种Oncorhynchus mykiss,俗称虹鳟(rainbow trout)。有关店铺出售该样本时,餐牌标示为「银三文鱼」,而本会职员购买样本时已表明要求购买三文鱼,惟检测后鉴定该样本是虹鳟。 部分传媒过去曾邀请专家分享,暂时还未有官方资料提及如何以肉眼分辨三文鱼和虹鳟。消费者在购买预先包装的鱼块或鱼扒,或到食肆点菜时,应留意标签或餐牌上标示的鱼类名称包括俗名和学名,辨别是否想购买或进食的鱼种。 想了解更多鱼类知识?可深入阅读:【371期《选择》月刊 看标签辨识油鱼和鳕鱼】和【510期《选择》月刊 10款吞拿鱼刺身甲基汞超出法例标准 2款刺身发现寄生虫】。
1. 面霜 即看以下影片,了解更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yV1OmA2R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zXNO4deB4 日霜、夜霜分别在哪? 不少爱美人士习惯在日间先搽保湿面霜,再用防晒产品,最后才涂抹粉底和其他化妆品,所以供日间使用的日霜通常较清爽。供晚间使用的晚霜则滋润程度较高,并具备美白、除皱等较多元化功能。 从成分列表窥探保湿效能 良好的保湿面霜应具备保湿剂(humectants)、柔软剂(emollients)和密封保湿剂(occlusive agents)等元素,既为皮肤补充水分,亦为肌肤形成保护膜以减少水分流失。消费者在购买保湿产品时,可查看产品有否包含以下成分: a. 保湿剂 可帮助皮肤角质层从真皮层吸收水分,最常见的有分子细小、溶于水及油的多元醇,例如甘油(glycerin)、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丁二醇(butylene glycol)和山梨糖醇(sorbitol),它们能协助水溶性成分的吸收。 当中甘油的保湿效果尤其显著,本会曾测试市面上48款保湿面霜,其中约有一半的样本在使用4星期后令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提升达30%或以上,而消费者正可从当中的10数款样本的成分列表上,看到甘油在配方中排第2或3位,意味着在配方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此外,尿素(urea)、玻尿酸(hyaluronic acid/sodium hyaluronate)、乳酸钠(sodium lactate)等都是良好的保湿剂。亲水性高分子保湿剂如水解蛋白质(hydrolyzed proteins)和玻尿酸等成分,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经皮肤表面散失。 b. 柔软剂 可填充皮肤细胞间的缝隙,抚平皮肤表面,令皮肤变得较柔软有弹性,较常用的有角鲨烯(squalene)、乳木果油(jojoba oil)、植物油(vegetable oil)、石蜡(wax)等。 c. 密封保湿剂 可在皮肤表面形成薄膜,减少水分经皮肤表面流失,但缺点是往往令人觉得有油腻感觉。最普遍的有矿脂(petrolatum)、矿物油(paraffinum liquidum/mineral oils)、硅化合物(silicone derivatives)、羊毛脂(lanolin)等。 d. 酒精含量高 = 保湿效能低? 虽然皮肤长时间接触高浓度酒精或变性酒精(alcohol或alcohol denat.),可能会令皮肤变得干燥。不过本会在保湿效能试验中却发现,即使有产品所含的酒精成分比例较高(酒精在成分列表中排第3或4位),但若样本同时含有甘油,而甘油在成分列表中位列于酒精成分之前,样本仍具良好的保湿效能。 事实上,酒精在护肤品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高浓度酒精具杀菌作用。而在乳霜产品中使用酒精,可改善用后感觉黏腻的问题。另一功能是作为溶剂,帮助某些成分溶入产品中或有助渗入皮肤表面。不过如果产品中的酒精浓度较高,的确有可能刺激皮肤,引致接触性皮肤炎,所以曾对含酒精护肤品产生不良反应的人士,宜考虑避免选用含酒精的面霜产品。相反,如果护肤品所含酒精浓度较低(少于5%),导致皮肤干燥的机会则不大。 e. 含环戊硅氧烷产品保湿效能稍逊 硅氧烷化合物环戊硅氧烷(cyclopentasiloxane,简称D5)是挥发性硅油,可令护肤品更好涂抹,用后触感柔滑清爽。D5一般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层,减低水分经皮肤表面挥发而流失。但本会却在效能试验中发现部分以D5为重要成分而不含甘油,或甘油成分在成分列表中排较后位置的样本,保湿效能一般较逊色。 对干性肤质的人士来说,由于肌肤本身缺水,如果只靠D5这种成分来防止皮肤水分流失,未必能有效改善皮肤角质层的水分含量。此外,这种物质若释出到环境中,更可能会造成生态影响。 f. 可致敏/干扰内分泌成分 皮肤容易敏感的人士,特别要留意成分列表中有否含以下这些可致敏的香料、防腐剂和可能干扰内分泌的化学成分! 可致敏香料成分(fragrance allergens) citral、citronellol、geraniol、limonene、linalool、eugenol、benzyl benzoate和farnesol等。 甲醛(formaldehyde)/ 可释出甲醛(formaldehyde-releasing)的成分 如DMDM hydantoin和2-bromo-2-nitropropane-1,3-diol,对甲醛敏感的人士需多加注意。 防腐剂 甲基异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MIT)(欧洲已禁用)、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odopropynyl butylcarbamate,IPBC)、长链对羟基苯甲酸酯(long-chain parabens)如isopropyl-和isobutyl-parabens(属干扰内分泌的化学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可能会影响人体内的化学物质)等。 防晒剂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也是怀疑内分泌干扰物。 啫喱 vs. 乳霜哪样较好? 你也有这迷思吗?根据本会的试验结果,单看样本的保湿效能表现,乳霜和啫喱状样本在保湿效能上未有明显的差异。 「24小时保湿」声称真有可能吗? 市面上有些产品声称具24小时保湿效能,但以往就有海外的试验发现面霜的保湿效能并不能有效维持24小时。此外,1天24小时内一般人都会洗澡洗脸,不会只涂抹1次面霜来维持一整天,故不宜单凭这个声称作购买选择。 标榜「经皮肤科医生测试或认可」的产品较可靠? 过往本会发现,即使护肤品标有「dermatologist-tested(经皮肤科医生测试或认可)」、「hypoallergenic(不致敏)」,仍可能含有可致敏成分,故不建议消费者凭这些声称作购买决定。至于声称「paraben free(不含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护肤品,亦不代表产品不含其他防腐剂。 使用面霜后有轻微刺痛感觉是否正常? 在使用保湿护肤品初期出现轻微的刺痛感觉,可能是外观仍然完好的皮肤内,底层组织比较干燥,或已有微细不明显的损伤。如有这种情况,应继续使用护肤品,轻微刺痛感应在数天内逐渐消退。相反,如发现痛楚加剧,出现皮肤灼热,则可能是对该护肤品呈敏感反应,建议停止使用。 搽面霜皮肤搓出碎屑 = 品质不好? 现时不少护肤品都添加了高分子聚合物,如玻尿酸、水解胶原蛋白(hydrolyzed collagen)、carbopol、carbomer、acrylates/C10-30 alkyl acrylate crosspolymer等,这些物质均不易被皮肤吸收,会在皮肤表面形成薄膜,如使用多种护肤品和化妆品,便容易搓出细小的碎屑。由于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有机会阻碍皮肤吸收护肤品的成分,最好将此类产品用于皮肤护理程序中的最后步骤。 保湿都有最佳时机? 每日洗面后就是最理想的时间,趁着皮肤表面仍然湿润,用毛巾轻力抹干皮肤后,应随即涂抹护肤品。一般而言,每日护理皮肤2次应该足够。如在皮肤特别干燥的日子或位置,可按需要多涂数次保湿霜。 皮肤干燥原因逐个数 除了长期处于干燥环境或曝晒会引致皮肤干燥外,以下这些原因亦会令皮肤中的水分不断流失: 年龄增长 随着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皮脂分泌会减少,角质层变薄,令皮肤保存水分的能力下降,因而令皮肤变干。 错误清洁皮肤 习惯使用强烈的洁面用品、过度清洁,或使用太热的水清洁皮肤,会削弱皮肤的保护层,容易出现干燥问题。 不良生活习惯 休息不足、未有每日饮用充足的水亦会令皮肤暗淡无光泽。经常饮酒也有机会令皮肤温度提高,使皮肤微血管扩张,水分流失更快。 故消费者应多加留意,假如皮肤干燥问题是天气寒冷和干燥环境所引致,选用适当的保湿护肤品可改善问题。但如果是因为肌肤老化或长期曝晒所致,使用护肤品一般只可延缓或减轻问题。 2. 面膜 简短影片讲解: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MO-cn36eo&t=2s 片装面膜 vs. 乳霜面膜点拣好? 混合性皮肤的人士可能不宜用片装保湿面膜,虽然可助某些缺水部位保湿,但就会令较油腻部位出现暗疮或油脂粒,用乳霜面膜反而可针对性地为面上某个部位加强保湿效果。 含透明质酸 = 保湿效能劲? 透明质酸只是一种较常用的保湿剂,能吸收皮肤周围的水分从而达到保湿的效果,但保湿效果与产品所用的透明质酸浓度,以及产品配方能否有效令透明质酸为皮肤吸收有关,吸收程度亦可能因各人的肤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哪种片装面膜质地较不易令人过敏? 其实在日常生活或医学临床个案中,较少遇到对面膜质料产生过敏反应的情况。选择面膜质料一般都是视乎个人喜好,如质料的厚、薄、顺滑、粗幼或贴面感。反之,消费者宜着眼于产品成分上,一般来说,美白和抗衰老的面膜较易引致过敏。消费者亦应留意面膜有否含可致敏防腐剂。 日日敷mask,皮肤反而可能更差? 对油性皮肤的人士来说,若天天敷面膜,有机会因过度补给油脂成分而增加出暗疮和油脂粒的机会;至于对有湿疹和敏感性肌肤的人士来说,长期敷面膜则有机会增加皮肤过敏的次数和令湿疹变差。消费者亦应检视面膜包装建议的使用频率,如产品说明建议每星期用1至2次,便不宜天天使用。 敷面时间越长越保湿? 实情正正相反!敷面时间不应超过产品建议的使用时间,以免皮肤水分反被面膜吸收,造成反效果。 立即找出哪款面霜和面膜的保湿效能较强劲! 面霜:【481期《选择》月刊 17款日霜保湿效果测试见高下】 面膜:【486期《选择》月刊 保湿面膜效果及价格悬殊 7款表现较出色】
何谓「有机食物」 有些消费者会误以为有机食物只是单看产品的最终所含的残馀除害剂水平,,或是否经基因改造。其实「有机食物」(organic food)泛指按照一套有机农业的方法生产、处理、加工、销售的食物,好像种植作物(crop)的农业系统必须摒弃使用常规农药、人造肥料、人类废物或污水污泥,也不使用电离辐射或化学添加剂;在动物饲养中,亦没有常规使用的抗生素和不使用生长激素。最后再经来源地认证机构或监管当局认证的食物,称之为「有机食物」。 有机食物如何取得认证? 推动有机农业的国际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IFOAM),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订立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各地政府/农业组织会参考这些原则,制订适合当地需要的法规或标準,再由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 body)按这些标準替农场、食物工厂等进行评估和认证。 当认为农场或食物工厂符合要求,便会签发证书。 证书会列出有关的农场/食物工厂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种类。证书亦有限期,续期前需再作评估,以确保符合最新的有机标準。 一口气弄懂不同认证标示 刚才提到,各地政府/农业组织会制订适合当地需要的法规或标準,故认证标準都不尽相同,标示看起来也会不一样。以下带你深入看看美国、欧盟(全球2大主要有机食物销售市场)和香港的有机认证。 美国 美国按食物的有机程度可分为3种标示方式: 1. 印有「USDA Organic」有机标誌 百分百或含95%或以上有机成分。 2. 在显眼位置列出3种有机成分 含70%以上有机成分。 3. 只能在成分表内列出有机成分 含少于70%有机成分。 另外,印有「USDA Organic」图案的有机食品,一般会註明「Certified organic by XXX」,「XXX」就是替该产品认证的机构名称,如California Certified Organic Farmers(CCOF)、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ustralia(NASAA)、Quality Assurance International(QAI),或会标示认证机构的标誌。 欧盟 欧盟只容许含95%有机成分的食物标示为有机食物,及把欧盟有机标誌及认证机构的编号印在包装上。此外,产品亦须标示成分原料是在欧盟种植(EU Agriculture)或不是在欧盟种植(non-EU Agriculture),如两者兼具,则须标示「EU/non-EU Agriculture」。 认证机构编号格式 看到上图有机标誌底下的一串「密码」吗?它就是认证机构的编号。欧盟成员国负责监管有机食品的部门,会编配一个编号给其核准的认证机构(Control Body),其格式是「国家代码-有机字眼简称-号码」: 国家代码 表示认证进行的地方,并以ISO 3166-1为标準,如BE代表比利时;DE代表德国;GB代表英国。 有机字眼简称 不同的国家对「有机」有不同的简称,如英文以ORG代表有机;德文则是ÖKO等。 号码 有关认证机构的序号,是一个2位或3位的数字。 此外,欧美两地已互相承认以对方的法规标準获得受认证的有机食物,不过食物也须符合对方的规定,如获得美国USDA有机认证的食物,须含有95%有机成分,才可印上欧盟的有机标誌。 同时,负责认证的机构本身亦须得到如IFOAM、美国农业部(USDA)或欧盟(EU)认可,才可替产品认证。消费者可从这些国际组织/国家部门的相关网页搜寻认证机构的资料,以确定该机构进行认证的资格。 香港 本港现时并没有法例规定产品要含有多少有机成分才可声称为有机食物。 香港有机资源中心(Hong Kong Organic Resource Centre,HKORC) 这是本港较主要的认证机构,以IFOAM为準则,在IFOAM的相关网页可找到HKORC-Cert的资料。 中心自2002年12月起为本地农友提供自愿性的认证服务,获认证的农场,可于其农产品加上HKORC的标签以资识别。现时获认证的本地生产有机食物品以新鲜蔬菜为主,也有部分是养殖鱼和加工食品,在中心网页可找到获认证的农场和公司及产品种类。 其他地方的有机标誌 「Agriculture Biologique」和「Bio-Siegel」分别是法国和德国的传统有机产品标誌。虽然自2012年7月起,欧盟国家统一採用树叶形有机标誌,不过当地符合规定的公司仍可以使用传统的有机产品标誌。 左边是日本农林水产省的Japanese Agricultural Organic Standard(JAS)标示;右边则是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Korea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Food and Rural Affairs,MAFRA)的标誌。 想发掘更多市面上的预先包装有机零食的标签资料及其有机认证的详情,即看【499期《选择》月刊 解构预先包装零食的有机标誌】! 延伸阅读:有机食物健康啲? 虽然有机食物在其原材料的种植或饲养过程中没有施用到化学合成物质如化学杀虫剂,而被视为较健康。然而,有机食物并不代表其营养成分也必然较健康。 在本会进行的有机零食调查中,发现某些产品每100克所含的饱和脂肪或糖超过世卫的每日摄取建议量,如消费者并未留意,很容易就摄取过量的饱和脂肪或糖。以朱古力为例,所有朱古力样本每100克所含的饱和脂肪均超标。香港营养师学会提醒消费者, 製造朱古力的原料可可脂本身已含不少饱和脂肪,有些产品更可能会以饱和脂肪含量高的有机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榈油)来代替天然可可脂,令生产出来的朱古力更不健康。进食过量的饱和脂肪,则会引致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升高,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风险。 因此,消费者进食零食应适可而止。而对于能量需求更低的幼童来说(如8岁以下),饱和脂肪和糖的每日建议摄取上限就更低,家长必须注意他们进食零食的分量,否则有损健康。 总括而言,消费者在选购预先包装食物时,无论是有机或非有机食物,都应先细阅营养标签。马上看《营养标签冷知识:读懂健康指标》,学懂如何阅读营养标签!
现时在市面上多为压缩式抽湿机,而热石式抽湿机经已渐渐退出市场。另外,更有二合一空气净化抽湿机,通常声称可除颗粒物和甲醛。 压缩式抽湿机的运作原理,是利用压缩机推动雪种在冷管及散热管之间循环,潮湿的空气经过冷管,空气中的水分会在冷管表面凝结成水滴,再往下滴入盛水器。随后空气经过散热管排出,排出的空气会较之前的干燥及温暖。 不能尽信厂商惯用环境,应参考能源标签 通常我们会见到两套不同的抽湿量数字,一套常见于能源标签,一套则常见于产品宣传单张。 现时,在本港出售的压缩式抽湿机必须贴上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订明的能源标签。标签上的能源效益级别是根据代理商向机电署呈交由认可实验室的测试报告内的能源效率及标準环境下的额定抽湿量等数据计算出来,主要分为1至5级,1级代表其能源效率在同一额定抽湿量的抽湿机中最高、最省电。能源标签上的抽湿量是于标签计划规定的标準环境下量度的,较为客观。 宣传单张上声称的数值,通常是厂商惯用环境 (即是温度30℃及相对湿度80%)下量度所得的数值,未必能準确反映实际使用情况。消费者若参阅宣传单张或产品说明书上声称的每日抽湿量时,应留意其测试温度及湿度,不宜单凭厂商在温度及湿度较高的非标準环境下量度的声称数值作比较。 例如压缩式抽湿机在较高的温度及湿度下量得的每日抽湿量会较高,这可能误导消费者,以为产品的效能较佳,但实际使用时却不似预期。 标準环境下表现:抽湿量或比声称低 在标準环境下,实际的每日抽湿量与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的数值又是否吻合? 结果发现,6款样本量得的每日抽湿量比其额定数值低,当中有些只轻微低约0.1%至1.1%,惟有一款型号比其声称数值低约6.9%,但差异仍在计划下可接受的10%公差範围内。 何谓变频压缩式抽湿机? 採用变频技术的抽湿机,可在一定範围内自动调节转速,而传统的定频技术压缩机只能以最高耗电量模式运行,不能改变转速。变频抽湿机在起动后会以较高的转速运行,将室内湿度调节至预设的相对湿度后,会自动调低转速运作;在低转速的耗电量固然比高速运作时低,但关键是在较低转速运作时的能源效率一般更高,故能节省能源。 未必要买最「劲抽」的机型?宜考虑家居因素 在选购时,应配合居所需要,若居住面积大、或住在近海或潮湿的地区,又或要求快速抽湿,可考虑选用每日抽湿量较高的型号,反之亦然。 另外,亦可考虑家中是否需要全年开动抽湿机,或者对抽湿速度是否有要求。例如对抽湿速度要求不特别高的用户,可考虑占用空间较少,售价相对便宜的机型。 空气净化表现参差 洁净空气量(Clean Air Delivery Rate,CADR) 这是反映空气净化机的空气净化能力的参数,指的是空气净化机提供不含特定污染物的空气的速度,数值愈高,表示净化该污染物的速度愈快,净化能力愈好。 除颗粒物: 除颗粒物即烟雾、尘埃及花粉等。经测试,4款二合一空气净化抽湿机的CADR,以除烟雾的结果为例、最慢为45.2立方呎/分鐘、最快的样本为133.7立方呎/分鐘,即净化速度最快的样本可快达2倍。 除甲醛: 4款型号均可降低甲醛的浓度,惟速度颇慢,由5.7至16.4立方呎/分鐘(由于GB/ T标準以立方米/小时为单位,按此单位各样本的CADR介乎9.7至27.9立方米/小时,净化速度相差1. 9倍。 方便使用 其他要考虑的细节,例如使用方便程度,也是选购的要点。这里简单给大家列举一下: 外在设计 体积大小: 会否很占地方,閒置时是否可以收藏,或只能放在客厅一角。 活动脚轮: 是否方便使用者搬动,例如在客厅和房间两边使用。 出风口的遮盖: 如出风口向上而欠缺遮盖,当不使用抽湿机时,尘埃便容易从出风口落入机内。 日常使用 电子功能: 例如可否预设开关机时间,以免开机时间太长或忘记关机。 延伸水管: 有些型号会附送延伸水管,可用于衣柜或鞋柜抽湿。 盛水器: 要留意容量大小,会否需要经常倒水,装卸难易程度和手柄设计。 其他: 显示灯、掣钮的操作、风向叶可否调校。 清洁保养 装卸容易: 空气净化器二合一的款式应留意装卸过滤器或隔尘网是否容易。 提示功能: 有些型号设有过滤器清洁提示的功能,但也要留意有些型号是不可用水清洗。 长期成本: 二合一空气净化抽湿机的过滤器需适时更换,应考虑往后更换过滤器的成本。过滤器必须适时清理及更换,否则净化能力会大减。 了解过以上的选购要点后,不如再看看实测!【520期《选择》月刊 首测二合一抽湿机 空气净化表现参差 5款抽湿机效能突出】看看哪款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