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钻石冷知识:何谓和深入了解 4C + 1C?

钻石冷知识:何谓和深入了解 4C + 1C?

「一颗永留传」的钻石,是情侣间的定情之物。计划向伴侣送上钻饰表达爱意?原来除了关注钻石几多卡,背后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学问。本文将会为消费者一一拆解相关知识!

文章内容

「4C」是所有鉴定所都采用、用作衡量钻石品质的准则。 4个C分别是:克拉(Carat)、色泽(Colour)、净度(Clarity)和车工(Cut)。即看以下影片及下文,为你逐一讲解每个C和与其相关的冷知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Rb4qyqprHY

 

1C:克拉(Carat

克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卡数,是钻石的重量单位。 1卡可分为100份,好像0.3卡就代表30份。

 A picture containing ceramic ware, porcelain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钻石的重量与价格是成正比吗?

 

体积较大的天然钻石十分罕见,每百万颗钻石才有一颗超过一克拉重。开采出来的钻石毛坯大多只可切割出细小的钻石。所以天然钻石卡数越高,价格就越昂贵。

 

 

 

另外,当钻石超过指标重量(如0.5卡、1卡、2卡等)时,价格会有较大的增幅,以1卡上下的钻石为例,一颗1.02卡的钻石与0.99卡的钻石相比,就算两者评级相同,但因为前者达到了1卡这个指标重量,其价格比后者高约20%。而1颗1卡的天然钻石价格,亦比2颗0.5卡的天然钻石加起来为高。所以,有些钻石打磨商为令钻石达到某重量以上,或会选择牺牲钻石的某些切割角度,令切割质素较差的钻石可卖出较高价钱。

 

如何理解钻石重量的精确度?

根据鉴定所的行规,量度钻石重量的精确度为小数点后3个位,并以「8舍9入」的方式计算。但钻石鉴定报告书通常只会显示小数点后2个位,如1.008卡的钻石会标示为1.00卡;0.999卡的钻石会标示为1.00卡。鉴定所保密小数点后第3位数,主要用作内部确认精确覆检用途,而鉴定报告书仍然是获得在香港政府和行业权威所推行在香港购买天然钻石的多重保障。

 

2個C : 颜色(Colour)

 

无色钻石按照「透明无色」至「浅黄色」色阶确定其色泽的微细分别。最稀有的是透明无色的。 「透明无色」D、E及F级的钻石分别极小,必须由专家利用已知等级的钻石色办作比较才能区分。 「接近透明无色」G、H、I级的钻石,与色泽更佳的钻石比较时,才会显示出些微淡淡的色泽。 J、K和L级的钻石放在纯白色背景下会显示出淡淡的色泽。余下的「轻微黄色」至「浅黄色」肉眼下色差明显,价格较相宜。至于Z+级别的钻石为天然黄色彩钻,比较罕有。

 

 

 

另外,有少部分白钻,从某种角度观测会有轻微带青、灰或棕色。由于此类钻石基本上仍是无色,鉴定学认为此现象不影响钻石的整体颜色评级,故鉴定报告一般没有显示。

 

DEF

透明无色

GHI

接近无色

J KL

极微黄色

MNOPQR

轻微黄色

STUVWXYZ

浅黄色

 

A group of pyramid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low confidence

 

 

除大众较为熟悉的GIA钻石色泽评级外,本地市场亦有一套源用多年的钻石色泽等级,详情可参阅以上图表。

 

「萤光钻石」看起来较白和闪?

商户声称萤光效果可使钻石在特定萤光灯环境下展现美丽萤光,提高低色钻白净观感,而且在阳光照射下看起来会较白和闪。但萤光反应强的钻石,看起来或会有一层雾气(亦称为「油光现象」),其价值会因而降低。

 

白钻能变「彩钻」吗?

除了纯净无色的白钻,其它颜色例如粉红、绿、蓝、红、黑色等的天然彩钻较为罕见,价值亦相当高。但有商户透过人工处理方法改变钻石的颜色, 方法如下:

 

1. 辐射处理(Irradiation)

部分有色钻石都经过辐射处理,这种技术可将钻石变成不同颜色,看起来跟彩钻没什么分别,难凭肉眼分辨,须由鉴定所鉴定。辐射处理的效果相对稳定,不过部分经辐射处理的钻石的变色体很薄,只附在表面,不宜打磨或重新切割。

2. 涂层处理(Coating

将指甲油/墨水等,涂在钻石的表面或点在抓托上,让钻石表面上看来像是变了色,但这只属短暂效果。

 

购买钻石时,可以查询和要求商家在单据列明产品有否经过人工处理。如商家并未告知消费者上述处理手法,乃属欺诈。消费者可向海关求助。

 

3C:净度(Clarity

「净度」衡量钻石的纯净度,即有多少称为「内含物」的微小瑕疵。 「内含物」是钻石孕育于大地时受极端酷热和压力而出现,故天然钻石难以完美无瑕,几乎所有钻石都附有独特的「内含物」(inclusions)和「表面花纹」(blemishes)。

 

 

 

由于内含物通常不能凭肉眼看见,评定钻石净度的级别取决于钻石在十倍放大镜之下肉眼可见的内含天然特征,包括数量、种类、色泽、大小和位置。净度分为3个等级,最高级别的无瑕疵钻石(flawless)是最稀有的钻石,是指在十倍放大镜下看不到其内部有任何特征,亦看不见有表面特征或刮痕。中等级别的钻石则需用放大镜才看到瑕疵,当中再细分3级:VVS(very very slightly included)、VS(very slightly included)和SI(slightly included)。最低级的则是用肉眼已能看到瑕疵(included)。消费者可在鉴定报告书内的净度图,看到以特定符号显示的内含物及花纹位置。

 

 

若经人工处理 商户必须披露

如产品经人工处理净度,商户就必须向消费者披露有关情况。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查询和要求商户在单价列明。人工处理的净度技术有以下2种:

 

1. 裂缝填充(Fracture-filling

针对钻石内的洞痕和裂缝,注入一种折射率和钻石相近的液体,待其硬化后将裂痕遮盖,是为裂缝填充。不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闪现光(flash)或小气泡,若填充物较厚,还可能会发现蜘蛛网纹。比外,经此处理的钻石倘若在超声波、蒸气清洗或高温刺激下,填充物会出现破损或掉落,以至打回原形,甚至有机会令裂缝看来更明显。一般的大型鉴定所会拒绝为经裂缝填充的钻石评级。

 

A close up of a plan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2. 镭射洞(Laser Drilled Holes

如钻石有明显的黑色内含物,可以镭射光钻一小孔,将内含物烧蚀/漂白,留下来的微小钻孔就称为镭射洞。随着技术改进,现代镭射洞的直径已可细如发丝。为分辨镭射洞和其他钻石内含物,一般大型鉴定所会在有关钻石的鉴定报告书上注明。

 

4C:车工(Cut

Chart, radar char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不少人买钻石时或只重视克拉,但事实上钻石的车工亦非常重要。当钻石具有理想切割比例,才能让进入钻石的光线充分从亭部(钻石底部,pavilion)反射回冠部(钻石顶部,crown),折射出耀眼的光火,带出钻石的亮光、火彩和闪光。

 

钻石的车工评级,取决于其亮光(brilliance)、火彩(fire)和闪烁(scintillation),亦即光火效果,综合评级可分为极佳(Excellent)、很好(Very Good)、好(Good)、一般(Fair)和差劣(Poor)。

 

车工评级「很好」的钻石,最能发挥钻石多方面的效果,包括亮光、反射、闪光、对比、式样和火彩等。车工合宜的钻石能将光芒如镜面般由一个瓣面反射到另一个瓣面。相反,切割得较薄、「台面」太大的钻石,令光线从亭部流失、或无法充分在冠部折射出来,影响其火彩与明亮度,令其整体看起来黯然无光。

 

车工亦可影响钻石视觉上的大小。视乎车工的深浅或形状,太厚身的钻石,则有机会令重量集中在亭部,令钻石在视觉上较细。两颗相同克拉重量的钻石,看起来可能大小不同。

 

鉴定报告书上亦会为钻石的抛光度(polish)和对称度(symmetry)按前述5个级别评分。一般而言,切割比例得宜和闪烁效果优良的钻石,因切割时原材料的损耗较大,成本及售价会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