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成立于物价飈升的70年代
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高通胀,日用品、粮油价格高企。1973年末至1974年初,社会各界批评当时香港38间入口米商利用专营权囤积居奇、操控价格,谋取暴利。1974年4月2日,消费者委员会成立。当时首项工作是监察粮食价格,包括食米、面粉、面包和面条等。根据1975年的消委会年报,消委会当时主要工作是搜集特定食品在批发和零售市场的波动,公布真相,反映社会舆论,阻吓明确谋取暴利事件,并向政府建议采取有效的行动。
每日报道街市行情
为广大消费者格价,是消委会成立之初的主要工作之一。消委会于1974年初开始制备「主要食品零售价格行情报告」,每日早上由香港电台和商业电台报道,提供14项街市粮食餸菜的平均价格,包括饭、肉、菜和鱼,这类资讯就顺理成章成为家庭主妇的重要的价格情报。自此,消委会亦肩负起帮市民格价的任务,从不间断。
人手抄超市街市价格
1976年《选择》月刊出版,每月以人手抄下超市价格,比较街市粮食餸菜价格及超级市场物价。工作人员从香港、九龙10个街市搜集餸菜价格,经分析后将每项之平均价列出给消费者作参考。有些食品,如鲜鱼、蔬菜等项目,除比较价格外,亦比较它们的品质,因为这些餸菜的品质在不同地点,可能相差很大,而他们的价格亦因其品质之不同而有所差别;同年,消委会于每期《选择》月刊公布超级市场物价比较。所调查的超级市场数目共有70间,每期轮流调查10间市场的物价,调查物品共50项。在同一地区内,尽可能同时将两间或以上的超级市场列入该次调查名单内,使消费者一方面知道区内的物价,另一方面能够作出价格之比较,并知道在何处可购得价格较低的物品。比较货品的种类包括:饮品、罐头食物及、饮品、乳类产品、糖类、婴儿食品、冻肉、谷类食品、食油、调味料、烟酒、清洁及卫生用品、洁净用品。
「抄价员」街市被掟蔬菜
为令市民紧贴物品格价行情,消委会的员工很多时都会去街市抄价,被市民称为「格价专员」,或者「抄价员」。但当一名「抄价员」也不是容易的事,例如有员工要跑到街市格价,即使是女同事碰上“街市佬”,遭「掟菜」也继续抄写菜价。员工为能得到最新街市物价资讯,就算有困难也继续努力,这份为市民监察物品价格的敬业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
80年代共抗通胀和抢购潮
物价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80年代初,时任消委会主席何耀棣曾经提到,1983年中英两国就香港前途展开会谈前的一个周末,市面曾出现抢购潮,超市的食米、奶粉,甚至厕纸被抢购一空。当时消委会立即动员职员,联络入口商和有关政府部门,以稳定局面;除了社会因素外,80年代香港在通胀问严重,例如1983年12月出版的《选择》月刊提到,当年9月,港币疲弱,市民争相在商户加价前多买一些日用品,加上「投机商人抬高物价,一些投诉指出,米价比实际升幅多出了百分之五十」。另外同一时期的电器平均加幅亦达百分之十三!当时消委会一方面提醒消费者保持冷静,不要加入日用品抢购潮行列,另一方面则密切监察市场物价,有需要时,与有关行业商讨对策。
探讨90年代超市和街市的竞争力
消费者委员会于90年代开展一系列香港经济竞争力研究,倡议政府订立竞争法。当年很多香港市民逐渐从街市变为到超级市场购物,在市民生活习惯上的转变,通胀持续影响,超市售卖的日用品和粮油食物,各自进行加价。1994年,消委会发表「超级市场研究报告」,评估当时大型超级市场与街市的竞争环境,提出促进消费者利益的建议,以加强行业的竞争性、监察行业的运作、市场的发展,和增强业界的水准。
继94年的报告之后,消委会于2003年7月发表「街巿vs超巿:食品及家居日用品零售市场的竞争研究报告」。阐述现时「超市」和一般街市的经营状况,并促请有关当局关注两大「超市」日渐扩充其在食品市场所占的优势,考虑采取积极行动以改善「街市」的经营环境。有关政府部门同意有需要改变将来新建「街市」的设计及经营方式。
2008精明格价抗通胀
2008随着香港经济于全球金融海啸后逐步复苏,本地营商成本 回升,全球食品及商品价格高企推高进口价格。消委会同年推出一系列监察食品和日常必需品及车燃油价格的新措施,并且加强消费者教育,对抗通胀带来的负面影响。分阶段推行了四项计划:包括每周精明格价、网上价格一览通、每日街市行情,和每周汽车燃油价格。其中「每周精明格价」,消委会调查一篮子如超级市场、药房、冻肉店、化妆品连锁店及士多等,约40种市民经常购买的食物和日用品的零售价格,为消费者格价;2009年9月推出「每月街市行情指数」,计算全港18区共44个街市所出售的26种食品的价格水平,以及了解肉类、鱼类、蔬菜和水果四项食品的按月价格变动。
自09年为奶粉格价走遍全港
2008年9月内地发现有婴儿奶粉含三聚氰胺,本港的奶粉需求和价格上升。有见及此,消委会自09年4月开始,每两个月派员到港九及新界指定零售店铺,收集在港销售的八个主要牌子共33款婴幼儿奶粉型号的价格。24款婴幼儿奶粉价格按年增幅高于食品通胀,其中5款平均售价升幅逾一成。婴幼儿奶粉缺货情况同样受关注。消委会曾就奶粉价格及供应与业界接触,奶粉供应商表示会稳定供应,港九药房总商会则表示供应商未有提高批发价,该会亦呼吁其会员不要提高奶粉零售价。
另外,2013年底,婴幼儿奶粉的供应一度紧张,有零售商大幅抬价,沙田一间药房甚至标价超过500元一罐的「天价」奶粉,社会哗然。有见及此,消委会其后在每两个月进行的定期婴幼儿奶粉价格调查以外,特别在农历新年前后,加强了初生婴儿奶粉价格和供应的调查工作。该调查主要针对供应较短缺或市占率较高的四个品牌的初生婴儿奶粉(即六个月或以下婴儿食用的奶粉)。虽然现时奶粉价格已趋稳定,消委会继续坚持为奶粉格价的工作,消费者可以登入网上价格一览通网站,或消委会网址了解奶粉价格。https://www.consumer.org.hk/ws_chi/milkpowderprice/price
油价计算机为车主「加油」
针对本港油公司五花八门的油价优惠,令人眼花缭乱,驾车人士不清楚那间油公司价格真正最抵。2009年2月,消委会推出油价计数机,比较本港5间油公司的汽车燃油价格,消费者可轻易找出最适合个人需要的入油选择。利用网上互动计算机,计算出每次入油的支出,方便快捷。这是连串提高市场上汽车燃油价格透明度,及鼓励油公司直接以油站零售价竞争的行动中的一项工作。同年4月推出网上油价计算机的手机版,令手机用户可于入油前得到汽车燃油价格资讯,包括本港5间油公司的两款汽油(普通汽油和特级汽油)与及柴油产品在各油站的售价。
https://www.consumer.org.hk/pricewatch/oilwatch/index.php
不断优化的格价王--网上价格一览通
随着科网发展,消委会自2008年推出「网上价格一览通」,汇集了本港4间连锁超市的货品价格。第一阶段的资料库包括超过400多项日常食用品的售价。这是消委会回应公众对价格资讯的需求,协助市民在通胀期间应付不断飙升的物价。网页推出后,消委会收到不少消费者的查询和意见,反映公众对价格资讯的渴求。网上价格一览通的资料来自有提供网上购物的连锁超市。2013年「网上价格一览通」加强所提供的资讯,逐步增加5间超市一篮子货品的数目,现时该网站共涵盖约1,600多件货品的网上购物价格。
2019手机版一览通格出「至抵价」
2019年,消委会为了市民有更好的格价体验,推出手机版格价网,增加网上价格一览通监测货品数目至约2,200件,平台每日为消费者搜罗6间主要超市和连锁店的货品价格,每日更新及比较各超市2,200件货品的价钱,同时更新增「跌价货品」功能,因应每件货品过去3个月内的价格变动,提供最近7日、30 日、60 日及90日的最低价格趋势,让消费者一目了然,轻松格出「至抵价」。
手机版其中一个为市民找出最大差价货品功能,则会列出当日在不同商店差价最大的货品,例如某些品牌啤酒在不同超市的售价为 69.9 港元或30 港元,差距达133%。另外,市民更可于焦点货品作快速搜索部分受欢迎或季节性的货品,或本会近期曾进行测试或调查的货品,例如糖果、汽水饮品等,方便消费者紧贴消费市场脉搏。
除了随时随地格价,手机版的网上价格一览通,还可以将「着数」资讯开心share!如有「着数」资讯,消费者可利用Facebook、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Email或Line分享给亲友。立即用手机登入以下网址,亲身体验手机版一览通的过人之处:http://www3.consumer.org.hk/pricewatch/supermarket/
回顾过去45年,消委会由监察米价、粮油食品价格,以至后期的奶粉、汽油价格,从街市行情到网上消费,一直紧贴时代脉搏,促进市场资讯流通,为市民福祉而努力。未来,消委会将继续肩负起加强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的责任。务求令消费者悭得一蚊得一蚊,做个精明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