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网购提货、退货投诉多
物流配套待改善

网购提货、退货投诉多
物流配套待改善

网购让消费者不受营业时间和地域所限,随时随地买到世界各地的心仪货品。本会在2024年共接获约17,000宗关于网购的投诉,占整体个案约四成。当中,屡有涉及提货或退货服务,包括网购平台未有履行香港本地退货的承诺、于期限内在智能柜取货仍被收取逾期费用、自提点取货安排及服务欠佳等不同范畴。本会敦促业界把握网购物流飞速发展的黄金机会,改善服务,为消费者缔造更安心流畅的网购环境。 

个案分享

鲁小姐透过内地A电商平台购买电脑显示屏,价值约人民币¥1650,平台列明货品「支持香港本地退」,于是她支付了人民币¥72运费,透过平台合作的快递公司安排跨境直送香港。

 

鲁小姐在香港收货后发现该显示屏出现故障,于是向A平台发出退货申请,并根据「本地退」条款,将货品带到平台合作物流商位于火炭的营业点退货。然而,在营业点等了接近40分钟后,被告知因系统问题未能即时办理其申请,她于是将货品留在营业点,亦于同日获平台退回人民币¥72运费。

 

其后,物流公司通知鲁小姐,表示相关货品「不支持香港本地退」,要求她取回货品。鲁小姐向A平台投诉并跟进了逾一个月,重申她的退货要求,但平台仅回复该货品不支持香港退货。鲁小姐翻查订单纪录,确认货品支持香港本地退货,遂向本会求助,要求A平台安排香港退货及退款。

本会跟进

A电商平台最初并未因本会介入而作出回应,惟经本会多次与A平台联络后,A平台终在约一个半月后回复,表示经审查个案资料后,已为鲁小姐办理退货,而鲁小姐亦与本会确认已获得全额退款,并感谢本会的协助。

杜小姐于2025年1月1日下午12时27分收到B速递公司发出的短讯,提醒她需于24小时内到指定智能柜取件,否则会有逾期收费。她于翌日下午12时14分前往取件,距离收到短讯的时间尚未超过24小时,但智能柜系统仍向她收取了$10逾时取件费,令她大惑不解。

 

杜小姐曾透过B公司官网提供的联络方式查询收费安排,但仅收到B公司的广告讯息,并未获得任何实质回应。由于B公司网页列明首24小时内完成取件可免收费,而她的取件时间明显在限时之内,却仍被收取费用,杜小姐质疑系统计算的准确性,遂就不合理收费向本会投诉,要求商户退款。

本会跟进

B速递公司回复本会,指系统根据短讯发送时间计算取件时限,而其系统的纪录显示短讯发出时间为1月1日上午10时47分,因此向杜小姐收取逾期取件费。本会介入后,B速递公司已联络杜小姐,解释虽然短讯于系统中已发送,但由于技术原因,杜小姐实际接收短讯的时间有所延迟,导致误收逾期取件费。B速递公司最终安排退回相关费用,杜小姐接受退款安排,事件圆满解决。

韦先生在11月初于网购平台订购数件货品,总金额约人民币¥270,并经平台合作的C物流公司以「包邮」方式集运到港,再选择到与C公司合作的自提点取货,毋须支付额外运费。他在11月12日收到C公司的短讯,指货件已到达自提点,不过当晚韦先生到自提点准备取货时,却被职员告知货件在下午已被取走,韦先生大感愕然。

 

韦先生环顾自提点的环境,发现该自提点原是一间商店,商店与不同物流公司合作,而收到的所有集运货件都被堆积在商店后巷外,无人看管,途人亦可自由出入。职员平时都在店内销售商品,仅在有顾客取件时方会前往货件堆积的地方取货。

 

韦先生不满自提点管理不善,未有妥善保管货件,亦质疑职员核对取件人身分的手续,遂向本会作出投诉,要求C公司调查事件,改善货物存放及提货安排,并按照条款对遗失的货件作出赔偿。

本会跟进

C公司回复本会,表示知悉事件和韦先生的不满,并确认有关货件已遗失,会就遗失的货品按条款作全额赔偿约人民币¥270,赔偿金额会直接存入韦先生付款的电子钱包,个案最终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