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医疗美容服务的消费保障 - 引入新规管制度

  • 研究报告
  • 2016.12.12

近年,「医疗美容」一词被广泛使用,形容有关美容服务透过疗程,为消费者处理例如皮肤皱纹、多余脂肪或毛发、皮肤变色、痣等问题,从而达致美化外貌的效果。现时医疗美容在香港并没有任何官方的定义,香港政府成立的「区分医疗程序和美容服务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的规管,并把医疗美容服务分类为涉及皮肤穿刺、体外能量源、以机械或化学方法在皮肤表皮层以下进行皮肤剥脱、及其他可能引起安全关注的美容程序(例如洗肠及高压氧气治疗等)。

一直以来,消费者委员会(消委会)就美容行业进行了不少工作,例如协助业界制订营商实务守则、教育及提醒消费者若干美容产品的安全注意事项,及调停消费者和美容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争议。随着2012年一所美容院发生静脉输液治疗事故,以及其他涉及消费者安全和健康风险的致命或永久创伤的事件,以至从新闻报道及投诉所见的有问题销售手法,消委会认为有必要就香港的医疗美容服务进行深入研究,藉以:

  • 探讨消费者对医疗美容服务的认知水平;
  • 分析消费者在接受或计划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主要关注的问题;
  • 检视其他司法管辖区有关医疗美容服务的规管架构;
  • 评估香港医疗美容服务可采用的规管模式;及
  • 提出建议,以加强消费者保障,避免因不当地施行医疗美容服务对消费者的健康所带来的风险和严重后果。

消委会开展相关研究,首先致函业界不同持份者,包括本地的美容业、学者、医疗专业团体及相关政府部门,谘询他们对于医疗美容行业的看法及意见,当中消委会尤其希望了解他们如何去界定「医疗美容服务」。

虽然,美容界和医疗界一般都视医疗美容服务为透过医疗方式、知识和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的美容服务;而「工作小组」亦建议15项涉及注射、以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皮肤剥脱、高压氧气治疗及漂牙等程序,只可以由注册医生或牙医进行,但香港医学会认为,现时法例上并没有定义何谓「医疗程序」,因此任何人只要没有声称自己为医生,便可以合法地为其他人进行任何程序。因此,相关团体提出在法例上定义「医疗疗程」的需要及重要性。

消委会感谢这些持份者对本研究提供的协助。在发表本报告之前,消委会谘询了相关持份者有关在报告中所引用他们的意见,并与部分相关行业的监管机构讨论消委会报告的主要研究结果。

除了谘询业界不同持份者的意见外,消委会亦在2016年进行了一连串的研究工作,包括:

  • 透过消费者调查,收集15岁至64岁消费者的意见。当中包括电话访问1,004位受访者、街头访问602位受访者,以及6次聚焦小组合共72位受访者;
  • 消委会职员以消费者身份到合共30间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的处所进行资料查询,当中包括9间美容院、13间医疗美容中心、4间医疗美容诊所,以及4间私家医院;及
  • 搜集七个选定的司法管辖区的医疗美容规管模式资料,即韩国、中国大陆、新加坡、台湾、英国、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加州)及佛罗里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