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頁顯示
比拼賽果 比蛋白質:花生醬、芝麻醬勝 蛋白質可建立肌肉、修復細胞和組織。根據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實驗室的報告,花生醬和芝麻醬樣本平均每100克分別含22.5克和17克蛋白質,同屬「高蛋白質」食物。 相反,果醬和牛油的蛋白質含量則偏低,樣本平均每100克分別只含0.37克和0.85克蛋白質。 比脂肪:果醬勝 脂肪提供熱量及身體必需的脂肪酸,可以幫助身體吸收脂溶性維他命,但進食過量卻會引致肥胖。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影響心臟健康。反式脂肪酸則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的水平,同時降低好膽固醇的水平,對身體的影響比飽和脂肪酸更大,長期攝入大量反式脂肪酸,有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雖然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水平,並有助減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過量進食同樣會引致肥胖。 據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果醬的總脂肪平均含量為0.07克,屬於「不含脂肪」食物。相反,測試發現,花生醬、芝麻醬及牛油都屬於「高脂」食物。據測試結果及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的報告,以樣本每100克計,牛油的總脂肪平均含量最高(83.0克),其次是芝麻醬(53.8克)及花生醬(45.7克)。牛油的脂肪主要是飽和脂肪(46.0克),而反式脂肪(3.5克)更是四款塗抹醬中最高。花生醬的脂肪主要是單元不飽和脂肪(23.7克)。芝麻醬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平均含量分布較平均,分別是19.9克及22.4克。 比膳食纖維:芝麻醬勝 增加攝取膳食纖維有助減低體脂,並與患上有和/或死於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下降有關。 據測試結果及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實驗室的資料,以樣本每100克計算,花生醬的膳食纖維平均含量分別為4.8克,屬於「膳食纖維來源」。而芝麻醬以樣本每100克計算,其膳食纖維平均含量為9.3克,屬於「高膳食纖維」食物。 相反,果醬雖然用水果製造,但其膳食纖維平均含量只有1.1克,不屬於「膳食纖維來源」。牛油樣本則完全不含膳食纖維。 比糖分:牛油、芝麻醬勝 過量攝取游離糖可能增加肥胖、患上糖尿病和蛀牙等疾病的風險。 據測試結果及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的報告,牛油和芝麻醬屬「無糖」食物;以樣本每100克計算,其糖平均含量分別是0.06克及0.49克。 花生醬的每100克糖平均含量是9.9克,不屬「高糖」、「低糖」和「無糖」食物。 相反,果醬屬「高糖」食物。雖然其總脂肪含量低,但糖含量卻是4款當中最高,樣本平均每100克含42.9克糖。 比鈉含量:果醬、芝麻醬勝 適量的鈉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的必需元素,但攝取過多的鈉卻可能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而高血壓若不及早診治可引致心臟病和中風等長期慢性疾病。 據測試結果及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的資料,以樣本每100克計,果醬樣本的鈉平均含量最低(32毫克),屬於「很低鈉(或鹽)」食物;其次是芝麻醬,其鈉含量為115毫克,屬於「低鈉(或鹽)」食物。 比維他命C:沒有勝出者 維他命C是水溶性維他命,有助於傷口癒合,維持關節健康及有助鐵質吸收以預防貧血。攝取不足可能導致壞血病(scurvy),牙肉腫脹出血和關節疼痛。 據測試結果及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的報告,只有果醬檢出維他命C。然而,樣本每100克維他命C平均含量只有5.5毫克,因此,並不屬於「維他命C來源」食物,其餘3款塗抹產品沒有檢出維他命C。 維他命E是脂溶性維他命,有抗氧化作用,能保護細胞膜免受自由基攻擊。 根據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的報告,以樣本每100克計,花生醬和牛油的維他命E平均含量分別是9.1α-生育酚當量毫克及2.32α-生育酚當量毫克,分別屬於「高維他命E」及「維他命E來源」食物。 少吃多滋味 均衡飲食更重要 雖然以上4大「醬」各有獨特風味及好處,不過還須緊記要減少攝取糖、鈉、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取,始終均衡飲食最為重要!建議每日應該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
誤區一:營養餐一定啱自己?自煮才是最健康 營養餐是近年追求健康飲食人士的熱選。提供營養餐單的公司,通常會聲稱產品經專業人士設計,更標榜有減肥效果等。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本會早前測試了9款市面上的營養餐樣本,結果發現有8款樣本的能量、蛋白質、總脂肪及/或碳水化合物的實際含量與營養標籤標示值不符。其中3款營養餐樣本檢出的總脂肪含量高於標示值的120%,不符合《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要求(下稱《技術指引》),另外,5款營養餐樣本則檢出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於標示值的80%,同樣不符合《技術指引》的要求。訂購營養餐的人士,有機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吸收比營養標示更多的脂肪及較少的碳水化合物,從而影響預期的減肥目標。 本會在調查過程中更發現,雖然這些公司標榜營養餐單是由營養師或私人教練設計,但一般都沒有清晰指明是為哪個年齡層、性別及身體狀況的人士而設。建議想訂購營養餐的人士,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如因患有疾病而需減重,在訂購營養餐前應諮詢醫生及營養師意見。 營養餐自己煮減鹽控糖最健康 想要更健康的減肥營養餐,最好的方法是「自煮」。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挑選食材及配料,製作營養餐時,注意食物的脂肪種類,減鹽控糖,避免吃加工肉類或用過多調味及醬汁。為了維持營養平衡,每餐都應該包含各種食物類別,並在兩餐之間補充水果及奶製品,這樣就可以輕鬆製作出營養均衡的營養餐。 誤區二:水果乾也能抗氧化 代替水果沒問題? 在網上搜尋水果乾,關聯字便會出現健康,營養等,因為即使水果被抽乾水份成果乾,亦能讓我們從中攝取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素----多酚。不過要留意的是,水果乾並不能完全代替水果,因為水果乾在製作過程之中,會大量流失水果原有營養;加上水果在脱水後,糖分含量比例會因果糖濃縮而提升,然而某些廠商更可能額外再添加糖分,間接令想追求健康的人士無意中吸收更多糖分,弄巧成拙。因此大家在網上參考「XXX營養冷知識」時,緊記要做足資料搜集,避免盲目跟隨單一的健康飲食方法。 誤區三:麥方包白方包都是包不要分這麼細? 麥方包與白方包是日常食品,根據本會早前對14款白方包及14款麥方包的測試結果顯示,所有檢測樣本都可以安全食用,且不屬於高鈉食品。不過麥方包樣本的膳食纖維、鐵、銅、鋅及鎂的平均含量都比白方包高。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腹感,有助減低食慾,控制體重,而且更能夠促進腸臟蠕動,預防便秘。而且白方包使用的小麥麵粉,在精製加工過程中,因去除小麥外層而流失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等,相反全麥麵粉則保留了小麥外層,營養含量較豐富。因此麥方包的營養價值普遍較高,建議大家多選擇未經精製的穀物類食品,如全麥麵包,以吸取更全面的營養。 最後再提提大家,健康飲食要做足資料搜集,避免「闖入」營養誤區,除了均衡飲食外,日常運動也不可缺少。若想訂購或製作營養餐,應先衡量個人身體狀況。如果對營養餐中的食物比例有疑惑,可以參考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健康飲食餐盤」。
1. 「意粉走醬」比白飯低卡 沒錯!吃1碗意粉所吸收的能量值的確比吃1碗白飯為低,但這只適用於沒有添加醬汁的意粉。雖然意粉所含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等都比白飯高,但同時脂肪含量亦較高。如食用伴有醬汁的意粉,所吸收的能量和脂肪隨時比食白飯還要多,這還未計額外所攝取的糖分和鈉質。消費者需多加注意! 2. 意粉的升糖指數較低 患有糖尿病的人士,為了更好控制血糖水平,進食前都應留意食物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低升糖指數(55或以下)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轉化成葡萄糖,再被人體吸收的速度較慢,進食此類食物後,血糖升幅會相對較少。意粉正是低升糖指數的食物;相反,白飯則是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達70或以上)。除此之外,消費者其實還要留意產地、烹煮手法或其他同時進食的食物,因為這些因素都有機會影響升糖指數。糖尿病患者可諮詢營養師或醫生,獲取更多飲食建議及相關資訊。 3. 憑成分列表一眼揀出較彈牙意粉 想煮有嚼勁的意粉?秘訣是先要識揀口感較彈牙的產品!其實意粉的「家鄉」意大利規定,製作乾意粉需使用由較為硬身的杜蘭小麥(durum wheat)所磨成的粗粒小麥粉(又稱杜蘭小麥粉,semolina),因其麩質(gluten)較用於製作一般麵條的軟小麥粉(soft wheat flour)為高,意粉在烹調時能保持穩定結構,造出彈牙口感。下次選購意粉時,你識揀吧? 4. 容易「受傷」的意粉? 有聽過意粉出現「熱損傷」的情況嗎?一切要從意粉的製造過程說起。製造意粉時,烘乾的程序對品質影響很大。由於以熱力烘乾意粉時,會令意粉出現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意粉內所含的1種人體必須氨基酸——賴氨酸(lysine),與意粉內的還原糖(reducing sugar)會因而結合,並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糠氨酸(furosine)。與還原糖結合了的賴氨酸,將不能再被人體吸收和使用,減低了意粉的營養價值。乾燥溫度愈高,美拉德反應來得愈快,意味更多賴氨酸會遭受化學作用,形成更多糠氨酸,意粉的營養價值亦變得愈低。同時,用較高溫度烘乾意粉,有機會令意粉顏色過深及味道變差。以上這些情況,也就是所謂的「熱損傷」。 因此,傳統上,製造商應使用低於攝氏60度的低溫烘乾意粉,過程需時24至60小時。然而,為增加效率,現時不少製造商會用較高溫烘乾意粉,以縮短所需時間;此舉有機會影響意粉的營養品質、色澤和味道。 想知道哪些意粉的品質較高,未有出現太嚴重的熱損傷,可參閱下文關於本會早前進行的意粉檢測結果文章連結。裡面載有各產品的糠氨酸含量,其含量愈高,代表烘乾意粉時所用的溫度亦較高。 5. 意粉暗藏異物? 觀看影片: 收割小麥過程中,有昆蟲、碎石混入原材料當中或是在生產過程中,廠房員工的毛髮、衣物的纖維等不慎混入意粉當中,這都是導致意粉含有異物的原因。雖然在早前的檢測中,本會在意粉中發現的昆蟲碎片和其他異物,普遍十分細小,需用顯微鏡才能看得清楚,而意粉在食用前需經高溫烹調,也該已消滅了大部分細菌,惟部分產品的昆蟲及碎片含量頗高,衞生情況有待改善。消費者在選購時不妨以本會報告作參考。 想了解更多,請參閱【529期《選擇》月刊 35款乾意粉全藏異物 留意霉菌毒素含量對兒童的風險】。 延伸閱讀:米粉、白飯大比併 不經油炸的米粉、米線、河粉等米製麵食,真的較健康?當中又有多少含金屬污染物?與白飯相比,它們的營養素含量又如何?馬上從【544期《選擇》月刊 食米粉定食飯?污染物 熱量 脂肪大起底】找出答案。
為何BB需吃小食? 由於BB胃口較少,每日活動量又不一,小食能為BB在每餐之間補給充足能量、營養及水分。加上奶製品及水果一般較難在正餐中充分攝取,所以讓BB進食健康的小食,可以幫助達到均衡飲食。 小食選擇貼士 1. 避開高鹽高糖 高鹽高糖的小食不但容易導致BB過重及肥胖,增加蛀牙風險,亦可能令BB從小傾向「重口味」,長大後更大機會偏食。即使食物中所含的是人造甜味劑(即代糖),也可能會培養出BB嗜甜的口味。而且,高鹽小食或會令BB過量攝取鈉,可導致鈣質經尿液流失,影響骨骼成長。參考衞生署及各地的建議,1歲以下的嬰幼兒食物不應添加鹽。此外,高鹽高糖的小食亦經常含有反式脂肪,可帶來三高問題。 家長可參考世衞和不同地區對嬰幼兒的糖和鈉的攝入建議: 家長宜多選擇含豐富膳食纖維、鈣質、鐵質和維他命D的食物。 2. 精明看產品成分表 要為BB揀選出健康的小食,就要學懂看食物成分表。但若然小食的包裝上未有提供糖含量(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預兒包裝嬰幼兒食物,不須於營養標籤標示糖含量),家長又應如何選購?其實食品標籤上的成分表是依據成分含量來排列的,含量愈高的成分排得愈前。家長不妨留意比較前列的成分,有否含下列的添加糖: 砂糖、果糖、蔗糖、乳糖、冰糖、黃糖、紅糖、黑糖、葡萄糖、轉化糖、原糖、糖蜜、蜂蜜、麥芽糖、麥芽糖漿、糖漿、高果糖漿、玉米糖漿、楓糖漿、濃縮果汁、濃縮蔗汁 不含添加糖的小食當然最為理想,而添加糖成分排在較後位置的小食亦可以考慮。 另外,有些食品即使沒有標示添加了鹽,但含有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 /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作膨脹劑,此類添加劑會增加食物的鈉含量,家長亦要注意。 3. 考慮自製健康小食 除了購買預先包裝的小食外,家長不妨考慮自製小食。選用正餐時較少提供的食材,有利培養孩子對多樣化天然食物的喜好之餘,亦能確保孩子能吸收到不同營養。準備小食時,家長可留意多使用新鮮食材,並避免過量調味。健康小食的例子有牛奶麥皮、全麥三文治、粥品如粟米雞蓉粥、南瓜肉碎粥、牛油果米餅等。 進食安排注意 供應時間 與正餐相隔至少1.5小時,以免影響正餐食慾。 供應分量 佔全日能量及營養攝入量不多於10%(早午晚3餐各佔約30%)。 安全考量 避免餵食蜜糖(1歲以下)、咖啡因、未經巴士德消毒的奶製品、容易硬噎的食物。 最後一提,母乳能給予小寶寶最佳的營養,媽媽可考慮在開始加固及引入小食的同時,持續餵哺母乳至小寶寶2歲以上,提升BB免疫力。 想了解更多,請參閱【547期《選擇》月刊 37款嬰幼兒小食 哪款較健康?】。 延伸閱讀:有機BB衫認證 標榜用有機棉製造的BB衣物及紡織品,能減低BB皮膚致敏機會。面對五花八門的有機棉衣物認證標準,家長應怎樣選擇?《BB衫都講究!如何挑選有機棉衣物?》為你講解。 延伸閱讀:兒童玩具選擇指南 選購適合孩子年齡的玩具,能有效幫助孩子發展智力和鍛鍊肌肉控制。《【兒童玩具懶人包】慎選BB「玩伴」:牙膠、舒壓矽膠玩具》教大家為孩子挑選合適又安全的玩具。
1. 影響收費因素 一般家居會使用窗口式或分體式冷氣機,就基本收費而言,清洗窗口式冷氣機通常會較分體式便宜一點。而其他影響收費的因素則包括冷氣機匹數、地區是否偏遠、服務是否包括檢查及消毒機件、或需維修機件、是否需要假日工作等。特別一提,假如室內樓底太高,消費者亦可能需要承擔使用額外安全工具的費用。 2. 服務詳情 另外,消費者亦要留意,如家中使用窗口式冷氣機,要留意不同公司做法和家中是否有足夠位置進行清洗程序。如位置不足有機會要將機身拆下運回洗機中心清洗(或涉額外收費);此外,如使用分體式冷氣機,清洗公司大多則只會清洗室內機組,因室外機組通常置於大廈外牆,如要清洗,需向大廈管理處申請,甚至要搭棚封路,而搭棚或吊船費用均需由消費者負責。 一般而言,冷氣機清潔公司會在洗機前先檢查冷氣機是否正常運作。如有異常會通知消費者,再決定是否繼續清洗。清洗冷氣機後如仍覺冷氣不夠凍,甚至有漏水情況,部分公司會提供限期內免費保養。消費者亦可預先了解相關條款,例如清洗過程中不幸有物件損壞,清潔公司是否會作出相應賠償。 3. 消費者事前準備 若事前已發現冷氣機有異常情況,建議先安排專業人士上門檢查,看看需否送往維修中心,消費者勿自行拆機。另外,清洗冷氣機前亦要預先移除冷氣機附近的物品。 4. 平日保養貼士 若想冷氣機更持久耐用,消費者亦應留意以下的日常保養和清潔貼士: 隔塵網 每月自行清洗1至2次冷氣機隔塵網,確保有效阻隔空氣中的塵埃,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潔。 散熱 保持冷氣機散熱位暢通,送風口亦不宜被雜物阻擋。 溫度 將冷氣機溫度設定為25.5°C,並同時開動風扇,加強空氣循環,可減低冷氣機負擔並節省電費。 關掉後包好 如長時間不使用冷氣機,應開啟送風功能去除機內濕氣,然後關掉電源,再用封套包好。 了解更多,請參閱【523期《選擇》月刊 定期清洗冷氣機 慳電兼環保】。 延伸閱讀:選購冷氣機 為家中添置一部變頻冷氣機有甚麼要注意?即看《慳住電涼冷氣!挑選變頻冷氣機4大貼士》。 延伸閱讀:慳住電歎冷氣 開冷氣開得多,電費自然會增加。但原來還有幾個關於冷氣機的細節,都會影響電費?馬上看《開冷氣4件事 噪音、風速都會影響開支!》找答案。
紫外線UVC消毒原理 紫外線(Ultraviolet (UV) radiation)可分為3大種類,包括長波紫外線(UVA)、中波紫外線(UVB)及短波紫外線(UVC)。波長愈短,所具能量就愈大,而便攜紫外線殺菌消毒器所射出的紫外線就是UVC。太陽的UVC無法到達地球,不過部分人造光源如電焊、殺菌燈等,仍可產生UVC。 根據研究顯示,波長為280nm以下的UVC能破壞細菌及病毒的DNA或RNA分子結構,使其死亡、失去繁殖和感染能力,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UVC殺菌消毒技術常見用於抑制食水、空氣和物件表面中的細菌和病毒。 揀選產品篇 1. 安全度 當人體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下,可能對皮膚及眼睛造成傷害,例如加速皮膚老化、增加患皮膚癌的機會以及患白內障的風險等。雖然UVC的穿透能力不高,大部分UVC會被人體表層死皮所吸收,但若人體長時間或高劑量接觸UVC,仍可造成光性角膜炎(類似雪盲症)或導致皮膚紅腫或潰瘍。 雖然普遍認為偶然接觸過量的UVC,對人體的影響屬短暫,現時也沒有數據顯示使用UVC消毒會增加患皮膚癌等疾病的風險。不過,使用UVC消毒時仍要注意短時間過量照射所造成的急性身體問題,避免照射人體,特別是眼睛。因此,在選擇便攜紫外線殺菌消毒器時,其安全設計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 手持式紫外線殺菌消毒裝置安全度較低 本會測試了市面上8款較常見的便攜紫外線(UVC)殺菌消毒器,其中3款屬盒型密閉式設計,4款為手持式非密閉式設計,還有1款亦是盒裝設計但可切換至手持模式使用。結果發現,手持式消毒裝置的整體安全程度較低: 紫外線輻照量 量度使用各樣本時其周邊位置的紫外線輻照量,以評估樣本會否有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時。密閉式樣本於正常使用下(關上盒蓋下啟動樣本),周邊位置未有量得任何紫外線輻照量。但當模擬用家意外打開盒蓋的情況下,有樣本的紫外線燈仍然開啟,而量得的紫外線輻照量亦高於標準上限。至於其餘手持式樣本所量得的紫外線輻照量,皆高於標準上限。 光生物安全程度 為評估樣本的紫外線對皮膚及眼睛的危害程度,本會亦於距離樣本200mm的位置量度其有效輻照量(Effective Irradiance),並按標準規定的限值,將樣本分為豁免級、低危害、中等危害及高危害級別。結果發現,3款手持式樣本及1款可切換至手持模式的樣本均屬高危害級別,皮膚及眼睛短時間暴露在此等產品放射的紫外線下,有機會引致灼傷或損害;另有1款手持式及1款盒型樣本則為中等危害級別,皮膚及眼睛受此等產品的紫外線照射或會造成生理不適或灼熱之反應。 故消費者在揀選產品時,可留意其安全防護設計: 紫外線燈位置 消毒盒樣本的紫外線燈一般置於盒內,於正常使用下,使用者眼睛及皮膚不會接觸到盒內放射的紫外線。 安全感應裝置 全部手持式樣本均具有安全感應裝置,當樣本向上或傾斜至特定角度時,其紫外線燈便會自動關閉,以避免用者或其周圍的人被紫外線直接照射。 預設操作時間 4款消毒盒樣本及1款手持式樣本都有預設的操作時間,並低於其暴露時限(紫外線對人體的危害程度除取決於波長及強度,暴露時間亦是關鍵。因應不同有效輻照量及暴露限值,暴露時限(permissible time of exposure)亦有所不同)。另有1款手持式樣本雖可讓用者自行設定操作時間(分別為5、10及15分鐘),但其可設定之時間卻遠高於其暴露時限(30秒)。 2. 殺菌消毒效能 除了產品的安全程度,其殺菌消毒的效能也十分重要。測試顯示,本會發現大部分樣本的殺菌效能雖表現理想,但抑制病毒的能力卻表現懸殊: 殺菌表現 本會分別以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作為試驗菌種,結果顯示3款盒型設計和1款手持式設計的樣本對付2種試驗細菌的平均殺滅率都達到或超過99.9%,其中1款在較長試驗時間(30分鐘)的平均殺菌率更超過99.99%。不過,另外有3款樣本的殺菌表現則稍遜,對付2種試驗細菌的平均殺滅率由97.52%至98.93%,略低於其聲稱的殺菌效能。 抑制病毒效能 本會亦以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luenza A H1N1)作為試驗病毒,當中2款手持式消毒裝置樣本表現最為優異,於特定試驗距離及時間下,試驗病毒的感染性平均減少了超過了99.99%。但有4款樣本的表現則相對遜色,試驗病毒的活性平均只抑制了14.97%至87.01%,消毒效果未如理想。 產品使用篇 想用得安全又能有效消毒物件,務必留意以下影片及詳盡貼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bmOdCev7A 避免觸及紫外線 任何情況下,產品照射出的紫外線都不可觸及眼睛和皮膚,尤其是使用手持式的產品。無論是用者或周圍的人都須與紫外線光源保持距離,不可向光源凝視。 兒童不能接觸 產品須放置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防止兒童拿來把玩,將產品照向自己或玩伴眼睛及皮膚,造成意外。 紫外線照射物件的位置 UVC的穿透能力低,不能穿透實物,大部分UVC會被塑膠和玻璃吸收,因此只可用於表面消毒。若物件有重疊位置,被遮蔽的地方則無法被UVC消毒。 也要留意,若使用手持式消毒裝置消毒大面積物品時(如電腦鍵盤、平板電腦、門柄等),由於需逐小範圍進行照射消毒,有機會遺漏一些範圍。使用者又可能會因為沒有耐性,只隨意把消毒器輕輕掃過物件表面,以至照射時間不足,或距離不夠近而未能達到消毒效果。 用於平滑、無孔表面 UVC消毒用於平滑及無孔的表面,才會有較理想的消毒效果。由於細菌及病毒或會潛藏於縫隙或纖維間,未能直接受UVC照射,如將UVC消毒技術應用於一些表面粗糙或有細孔的物件上,或·被消毒的物件表面有灰塵、油脂、皮膚的皮屑等污染物,其消毒效能亦會較低。當利用此類產品消毒表面不平的物件時,要盡量貼近被消毒物件,並停留一定時間,才可得到較佳的消毒效果。 紫外線加速塑膠老化 並非所有物件都適合以紫外線照射的方式消毒,好像塑膠產品,尤其是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LDPE)、橡膠等產品,若長時間受UVC照射,或會加速材質的老化,造成變形、變脆、顏色改變等。紫外線亦有機會令牆身油漆、照片、衣物、布料等表面出現顏色變化。此外,消費者也應該避免以UVC照射植物,以免影響其生長。 注意燈的使用壽命 當產品被長時間使用,其紫外線燈的強度有可能不足以用作消毒,故應留意產品的資料上有否標示紫外線燈的使用壽命。使用者亦宜定期清潔紫外線燈管或LED表面上的污垢,以免影響其照射強度。 總括而言,本會建議消費者只宜以便攜紫外線殺菌消毒器作輔助用途,不應過度依賴其殺菌消毒能力。不當使用該等產品,更可能對健康構成潛在危險。其實使用稀釋漂白水或濃度約75%的酒精消毒經常接觸的物件,既快捷又有效,也不怕遺漏消毒任何罅隙。於觸摸公共物件後,適當地洗手和使用酒精搓手液,都是預防病毒傳播的有效措施。 想找出哪款紫外線消毒器獲最高評分,立即下載【532期《選擇》月刊 半數便攜殺菌消毒器紫外線屬高危 小心損害皮膚及眼睛】參閱全文。 延伸閱讀:抗疫工具最新效能總結 新冠疫苗雖已面世,但疫情仍未完全消失,加上不停有變種病毒出現,我們始終要保持警惕。馬上細閱《適應新常態:3種抗疫工具效能最新總結》,了解市面哪些防疫產品能有效保護自己。
5招好好保養洗衣機 1. 勿放入過多衣物 當洗衣機進行脫水時,機內吸滿水的衣物高速轉動,會形成強大離心力。如放入過多衣物,滾筒擺動的幅度會更大,令機件更容易出現耗損。洗衣前亦應清理衣物內所有雜物,如錢幣、鎖匙等。 2. 調低脫水轉速 若洗衣機可調校脫水轉速,而且時間許可,宜把脫水轉速設於1,200轉以下,減輕機械損耗的同時也可減少對衣物的磨損。同時最好盡量以較低溫度洗衣。若家中沒有小孩,洗衣後宜把門蓋打開,讓洗衣機唞唞氣,以免濕氣積聚。 3. 不要憑感覺放洗衣粉/劑 放入洗衣粉或洗衣劑前,先閱讀產品包裝說明上的建議使用分量,避免放入過多分量,令洗衣時產生過多泡沫,影響洗衣機運作。此外,亦應定時清理洗衣粉/劑格,以免長期積累化學劑,影響操作。 特別一提,有測試研究指,由於洗衣液比洗衣粉易於溶解,可發揮更佳效果,除較潔淨及對衣物磨損較少,於滾筒上的殘留亦較少。 4. 定期清潔隔濾器及滾筒 定期清理棉絨隔濾器上積聚的衣物纖維細絲,以防阻礙排水。此外,洗衣機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有污垢及殘留洗衣劑積聚在滾筒的隱蔽地方,或會降低洗衣效果。有些洗衣機設有「滾筒清潔」程序,用戶可按說明書指示,每月最少啟動該程序一次;部分說明書建議在清潔時加入洗衣機滾筒清潔劑(可從家品店或超市購買),以加強清潔效果。即使洗衣機沒有「滾筒清潔」程序,用戶亦可定期以高水溫設定(如有),空機啟動洗衣程序(不放入衣物及洗衣劑)以清潔滾筒。 5. 定期檢查洗衣機的機門、膠喉 定期檢查前置式洗衣機的機門塑膠封邊,清理積聚的塵埃雜物。同時,若發現洗衣機入水時間比平時長,應檢查入水膠喉及過濾器有否堵塞。 建議廠商設計易於維修的產品 就算洗衣機如何耐用,經過長年累月使用,始終會有故障失靈之時。產品若方便維修,就有利延續產品的壽命。例如毋須使用特別工具,便可拆開外蓋及更換相關零件的設計,或是採用分體式設計的洗衣粉/劑格和喉管,維修或更換都較整合式靈活。 此外,根據本會所進行的用戶意見調查,小部分受訪者表示其洗衣機/洗衣乾衣機的預設程式曾出現問題,反映智能洗衣機雖然令操作更方便,但也有機會影響產品的耐用度。 睇清楚售後服務 如洗衣機附有全面的售後服務,一旦出現問題,亦能鼓勵消費者積極安排維修,盡量延長產品壽命,避免直接丟棄而對堆填區造成壓力。不過消費者應留心售後服務的細節,以免日後出現爭拗: 1. 免費換機時限 若新買回來的洗衣機一用就迅即故障,經維修員查證後,不少品牌都會提供指定時限內免費換機服務。但須留意,部分品牌的有效期可短至買機日起計7日內,若送貨及安裝安排需時,隨時在開機試用時已錯過換機時限,故消費者需仔細考慮此點。 2. 留意「全機」保養定義 保用條款中的「全機」定義,一般不包括外殼、機門、膠圈、喉管及安裝所引致的問題。故機身外殼或機門損壞,或因安裝不妥所導致的問題,通常保用亦不包含其中。消費者宜事先了解清楚保障範圍。 3. 上門檢查費 如消費者居於偏遠地區、離島甚至禁區,一般須支付上門檢查費、運輸費或是要自行將產品送往指定地點交收以送廠維修。 4. 維修承諾 當品牌推陳出新,較舊型號逐漸停產,連帶零件亦有機會一併停止供應。即使日後想維修舊機,也可能因欠缺零件而被迫丟棄產品。消費者可留意品牌有沒有相關政策,確保產品推出市場後5至10年內仍繼續提供維修服務,並在產品停產或停售後3至10年內繼續儲存零件等。 「四電一腦」回收計劃 若消費者真的需要棄置舊機時,不妨善用環境保護署的「四電一腦」回收熱線。「四電一腦」的「四電」包括洗衣機、雪櫃、電視機和空調機(冷暖氣機);「一腦」則包括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和顯示器。「四電一腦」共佔全港電器電子產品約85%,這些產品含化學物質及重金屬,若胡亂棄置及不當拆解,將危害大眾及回收工友。故環保署設立了「四電一腦」免費回收熱線(2676 8888),讓市民可自行預約回收舊電器服務。此服務覆蓋港九新界,就算居住於唐樓頂層抑或偏遠鄉郊,一樣可使用服務。 了解更多,請參閱【472期《選擇》月刊 洗衣機維修保養特集】。 延伸閱讀:洗衣機點樣揀 前置式、頂揭式,還有葉輪式洗衣機,到底揀哪種洗衣機才是最慳水慳電?又或是慳水和慳電之間,總要作取捨?《洗衣機:慳水與慳電 兩者不可兼得?》一文為你解答以上問題。 延伸閱讀:每次洗衫都落柔順劑? 不少消費者洗衣愛用柔順劑,使衣物變得柔順又香噴噴。然而你知道有哪些衣物其實不適用柔順劑嗎?在天氣乾燥的季節,用了柔順劑的衣物亦有機會特別容易致敏。《柔順劑冷知識:咩衫都用得?自製又得唔得?》為你介紹各種柔順劑冷知識。
直冷式 vs. 無霜雪櫃 直冷式(direct cooling)雪櫃,也就是傳統的「有霜」雪櫃。在此類雪櫃裡,濕氣會不斷於冷管(蒸發器)上凝結成霜雪;至於無霜(frost-free)設計的雪櫃,則特設除霜發熱器,定時溶化於蒸發器上的霜雪,故用戶毋須自行溶雪。 無霜雪櫃人人啱? 雖然無霜雪櫃可以自行溶雪,方便用家,但此類雪櫃亦有其局限。用家應考慮以下數點,看看家中是否適合使用無霜雪櫃: 家居環境 無霜雪櫃一般體積較大,通常都是雙門或更多門的型號。假如家居環境較狹小,就未必適合使用。 存放的食物會否揮發濕氣 當雪櫃內所存放的食物會揮發濕氣,結霜情況會加劇,這情況使用無霜雪櫃就會較方便。但假如你的雪櫃大多只用作存放不會揮發濕氣的食物,如紙包飲品,其結霜速度會較慢,遇到嚴重積雪情況的頻率也相對較低。 費用預算 無霜雪櫃一般售價都較高,此外雪櫃因需額外除霜而更加耗電,故電費通常會較直冷式雪櫃貴。 變頻設計 變頻式(inverter)設計愈來愈普遍,而其整體效能也較佳,不過變頻式設計多數應用於容量較大的型號,就好像是次測試中,5款變頻雪櫃全為較大的中型無霜雪櫃,小型直冷式雪櫃均為定頻雪櫃。 揀雪櫃原來有好多嘢可以比較? 當需要比較不同型號的雪櫃時,除了比較其體積、慳電程度和售價外,消費者也可從以下幾方面比較雪櫃: 冷凍、冷卻能力 想盡快雪凍飲品和食物,就要揀一部冷凍、冷卻能力高的雪櫃。就以冷卻能力為例,將模擬食物的測試包放進冷藏室後,測試包由室溫降至10°C需時可由2.9小時至6.7小時不等。此外,某些型號或設有「快速冷凍功能」,冷凍能力會較高。 保溫能力 遇上大廈電力檢查,或是突如其來的大停電,雪櫃的保溫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測試其中一個環節就是看看它們在停電後,冷凍室由-18 °C上升至-9°C所需時間,結果是由3小時至12.5小時不等。 備用能力 當雪櫃放置在較高溫的環境下,它能在多短的時間內將雪櫃內的溫度降至標準水平。有些型號用了超過23小時,也未能令冷藏室的平均溫度降至8°C,令測試需要終止。 你知道存放食物的最佳位置嗎? 平時將食物放進雪櫃時,習慣「有位就塞」?其實雪櫃內的不同位置,溫度均有所分別,而各類食物的儲存溫度和期限也各有不同,所以最好是根據以下建議存放食物,例如鮮肉類應放在較冷如靠近出風口的位置;原隻蛋則不應放入冷凍室等。 溶雪有技巧 準備好「架生」如螺絲批、風筒替雪櫃溶雪?且慢,先看看以下幾個正確溶雪的貼士吧: 切斷電源 溶雪時最好先把電源插拔出,並把需要低溫儲存的食物先行移走。同時應打開雪櫃門,讓冰塊更快溶化。 勿用尖銳硬物/風筒「幫手」 用尖銳硬物「將冰山劈開」,隨時有機會破壞雪種管道!同時,用風筒嘗試吹溶櫃內冰塊,亦可能會弄巧反拙,令雪櫃內壁的塑膠物料因高溫而變形。 準備毛巾/舊報紙 冰櫃溶雪時,或會流出雪水,而當底盤未能完全盛載雪水時,毛巾、舊報紙便大派用場,用以防止雪水沾濕櫃面及地板。 雪櫃附近生火易有危險 雖然香港的居住環境普遍較狹小,廚房空間可能不大,但放置雪櫃時仍要留意,其擺放位置不要與爐頭太近。以本會是次測試的雪櫃樣本為例,它們全都採用R600a(異丁烷)為雪種,以及含有環戊烷的隔熱物料,這些化合物均為易燃品,在其附近生火會大大增加火警危險。 想了解更多,請參閱【538期《選擇》月刊 嚴選高效能中小型雪櫃 無霜和直冷設計各有利弊】。 延伸閱讀:雪櫃慳電秘技 揀完一部靚雪櫃,都要識得正確使用,才可以有效慳電(並大大減低電費)!馬上看《雪櫃慳電秘技全公開》,將各種慳電絕技應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