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洗碗最佳拍檔!揀出洗得乾淨、不致敏洗潔精竅妙

洗碗最佳拍檔!揀出洗得乾淨、不致敏洗潔精竅妙

開餐過後,面對一大堆污糟碗碟,洗潔精就是我們的親密戰友。要解決「亂局」,先要有眼光,揀出不刺激皮膚又可靠嘅拍檔。馬上收看以下影片及詳細文章內容,看看如何找出洗得乾淨,又不傷手的洗潔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dNdynqGhYw&feature=emb_imp_woyt

文章內容

洗潔精由水、表面活性劑、防腐劑、香料和着色劑等成分所組成。表面活性劑一般會透過溶解、乳化、分散等作用,將污漬從餐具表面分離。絕大部分的洗潔精含有多於1種表面活性劑,只要配方調配得宜便可減低個別成分對皮膚的影響,平衡清潔碗碟的作用和刺激皮膚的機會。而由於洗潔精配方含有大量水分,添加適量防腐劑可防止微生物在產品中滋生,避免產品出現顏色和氣味轉變的情況,甚至影響清潔效能。

起泡效果 vs 洗滌能力

不少消費者傾向揀選多泡的洗潔精,認為產品的洗滌能力較佳。一般而言,陰離子表面活性劑(anionic surfactants)的起泡能力良好,去油能力亦不錯。而本會試驗結果亦顯示,表面活性劑總量較高的樣本在試驗所得的洗滌量亦較高。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清潔效能 vs 刺激皮膚

在洗潔精中較常用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有SLS(sodium lauryl sulfate)、SLES(sodium lauryl ether sulphate/sodium laureth sulfate)和LAS(linear alkyl benzene sulfonate)。而SLS或SLES亦是部分洗滌量表現較理想的樣本的主要成分。它們屬成本較低的起泡劑,前者沖洗較容易,後者既有良好的清潔效能,又不會過度去除皮膚上的油脂。不過消費者也要注意,若使用含有高濃度SLS和SLES的產品後沒有用清水洗淨,殘留在皮膚上,亦有機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引致繃緊、乾燥的感覺。

反觀洗滌量表現較遜色的一款樣本,其所用的表面活性劑為coco-glucoside、myristyl glucoside和lauryl glucoside等,都是起泡能力稍遜的非離子(non-ionic)表面活性劑,但對皮膚的刺激性較低。

環保產品 vs 洗滌表現

到底環保與洗滌表現,是否「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其實部分環保認證標準(如歐盟EU Eco-label和美國環保局Safer CHOICE等)除了就產品對海洋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生物降解程度,以及包裝物料等環保範疇的表現有要求外,對清潔效能也有一定要求。好像歐盟EU Eco-label就要求產品的洗滌表現不可低於德國美容化妝品及衞生清潔品產業協會(IKW)所建議的標準洗滌劑表現,以確保獲得認證的產品能有效清潔。

在試驗中,本會另按試驗標準以指定的標準洗滌劑(standard detergent)進行試驗,以確保試驗環境和條件,以及技術人員的操作都沒有明顯差異。結果顯示標準洗滌劑可清洗約15隻碟子,而7款聲稱獲第三方認證機構所頒發且認受性較高的環保認證樣本,都可達到與標準洗滌劑相若甚至更理想的洗滌量(平均可清洗約20.4隻碟子)。但亦須留意,即使產品獲得環保認證,不代表其中不含致敏物質。

環保認證標準

很多人為求方便,清洗碗碟、廚具時都不會戴上手套。過程中,除了接觸經稀釋的洗滌溶液,亦少不免會接觸到未經稀釋的洗潔精。若產品含致敏成分,可能令部分人士引起過敏反應。

「性質溫和」、「成分天然」就不致敏?

答案恰恰相反。綜合本會是次檢測結果,不少被檢出含可致敏成分的產品,聲稱「成分天然」、「不傷手」,或是標榜「性質溫和」、「護膚/滋潤雙手」、「添加滋潤成分」。這正正反映即使產品有上述標示或陳述,亦不代表產品完全沒有致敏物質(包括防腐劑和可致敏香料成分),所以消費者宜細閱產品成分資料才作購買決定。

溫和不傷手

常見致敏成分

a. 防腐劑
MIT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
CMIT甲基氯異噻唑啉酮(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BIT苯並異噻唑啉酮(benzisothiazolinone)
防腐劑

檢測發現,有約一半產品不含此類防腐劑,對這類防腐劑有過敏反應的人士或是濕疹患者,方可選用該些產品。

b. 甲醇

在洗潔精成品中存在的甲醇有機會源自所添加的溶劑,亦有機會是成分中含有微量雜質所致,如椰子油酰胺二乙醇胺(cocamide DEA)在洗潔精中有增稠及穩定泡沫的作用,而這種成分就有機會存有微量甲醇。不過,在正常洗滌碗碟的情況下,會以大量清水進行洗滌,故洗潔精殘留在碗碟的分量有限,而按部分檢出含甲醇樣本的甲醇含量而言,可引致健康風險的機會極微。

c. 香料

香一點,洗得乾淨點?事實上,香料在洗潔精產品中只用作提供香味,對洗滌碗碟並無作用。而部分產品更含可致敏香料成分(fragrance allergens),如benzyl
alcohol、citronellol、hexyl cinnamal、limonene和linalool等,接觸後最常見的反應是刺激皮膚。

價錢與洗滌量確成正比?

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或會問,洗滌量表現較理想的產品,價錢真的較貴嗎?不妨看看比較結果:

樣本每10毫升/克大約零售價(20182月的售價計算)可清洗碟子平均數
平均零售價介乎$0.10至$0.20的樣本12.7隻
平均零售價介乎$0.22至$0.48的樣本17.8隻
平均零售價為 $0.60或以上的樣本22.3隻

由此可見,價錢較貴的樣本,洗滌量表現確實較好。此外,平均零售價最便宜的樣本組別更是全部檢出可致敏防腐劑;相反,平均零售價較高的2組樣本,每組分別有約半數檢出可致敏防腐劑,故價錢較貴的產品在兩方面的表現均較為優勝。

「超濃縮」 vs. 「濃縮」 vs. 「一般」配方哪種最抵用?

讓我們以每款樣本清洗100隻碟為例,按試驗所得的各款樣本洗滌量計算。答案或是有點出人意表:

配方平均所需用量平均費用(以20182月的售價計算)
超濃縮約19.3毫升約$0.98
濃縮約19.7毫升約$1.60
一般約28.2毫升約$1.03

綜合以上結果顯示,超濃縮配方最為抵用,其用量較省之餘,平均費用亦最便宜。至於居第二位的,卻是一般配方。雖然一般配方產品所需用量較多,但由於每毫升/每克售價較低,所以反而比濃縮配方更為抵用。

冷知識:洗潔精能清洗蔬果?

某些蔬果在種植時表面可能噴灑了農藥,單靠清水未必能完全洗淨,故有人會選用能同時用於清洗蔬菜和水果的洗潔精產品。不過本會在檢測這類聲稱能洗蔬果的產品時,就發現大部分都檢出含可致敏防腐劑MIT、CMIT或BIT,而這些樣本都沒有在標籤上標示含有該些防腐劑。基於產品的成分不明,且大部分產品可能添加了香料成分,有機會殘留在蔬果表面,尤其是已切開的水果,洗滌劑滲入和殘留的機會更大。

故本會並不建議使用成分未明的洗滌劑作清洗蔬果用途。

洗潔精產品主要成份

參閱【497期《選擇》月刊 35款洗潔精洗滌量差異大 6成檢出可致敏防腐劑】,一覽35款檢測洗潔精的詳細檢測結果。

當每晚都要與一大堆污糟餐具、廚具「激戰」,有人就索性選擇添置「家庭和諧機」洗碗碟機,輕輕鬆鬆把碗碟洗完。有意帶這位升級清潔拍檔回家,但對操作洗碗碟機非常陌生?《家電冷知識:食完飯唔想洗碗,召喚洗碗碟機!》一文幫到你!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