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長者護理服務品質一覽》

《長者護理服務品質一覽》

居家安老是不少長者的願望,能在熟悉的地方安享晚年當然最好,但在家中照顧長者並非易事。因此,不少人都會選擇一些專業的上門護理或陪診服務,希望長者得到最好照顧之餘,同時減輕家人的負擔。到底選擇這類服務有甚麼要注意的地方?馬上帶大家了解清楚!

文章內容

陪診服務內容及對象

香港現時有不少私營和自負盈虧機構提供護送或陪診服務,除了提供最基本的陪伴長者或有需要人士到醫院或診所覆診,亦會陪伴外出參與其他活動, 如用膳、飲宴、購物等。

這類服務的對象包括居於社區或院舍的長者、行動不便人士及任何有需要人士。當中大多服務提供機構對服務對象不設年齡限制,部分則對年齡或地區設有限制,例如優先向60歲以上人士提供服務或只在指定地區提供服務。

elderly care service

申請及預約程序

如要申請及預約服務,少數機構會要求消費者事先登記或繳付登記費。申請服務時,需提供預約日期、活動地點、出行方式,以及服務使用者的身體狀況、活動能力或病歷等詳情。大部分服務提供機構都要求消費者於提供服務1個工作天至2星期前預約,若今天預約翌日服務,則有可能需收取額外費用。

服務形式與收費模式

機構一般都會提供單次陪診或護送服務,並全部設最少服務時數,由1.5小時至4小時不等,其後服務時數普遍以每15分鐘、30分鐘或1小時為計算單位。現時主要有三種收費模式,分別是成功預約後預繳全數費用、服務完結後收費、儲值形式收費。當中最特別的是儲值形式收費,消費者在預約時帳戶內須有指定的儲值額以支付費用,若最終服務收費超出儲值額,就要在指定日期內支付餘額。

除基本服務費外,消費者亦可能需負擔額外費用。部分機構將服務時段劃分辦公及非辦公,並於非辦公時段收取較高費用,或只於辦公時段提供服務。另外,消費者須承擔服務員在提供服務期間的交通費,一般以實報實銷的形式計算。如需要到偏遠地區或離島提供服務,消費者或需另付交通津貼或附加費。

更改或取消服務產生額外收費

有時在預約服務後,或會因計劃有變而要更改或取消服務。大部分機構都容許消費者在提供服務前24小時至3個工作天前提出更改,若少於24小時通知,部分會收取額外服務費或沒收已繳之服務費。

若要取消服務,不少機構都只接受提供服務的24小時至3個工作天前作出通知,有部分則可於服務前4小時通知或按個別情況處理。不過在少於24小時通知的情況下,即使成功取消服務,部分機構都會收取行政費或半小時的服務費;若已預繳全數服務費,機構有機會不作退款,部分容許消費者於時限內重新預約服務,部分則視乎取消服務原因作退款決定,或會扣除部分服務費。

陪診服務注意事項

為免無法預約或被沒收服務費,在使用陪診服務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及早預約

大家應早作安排,以免因時間緊迫而要支付附加費或較高的服務費。另外,如被看顧者需要特別照顧,應在預約時清楚說明其需要及注意事項,以便服務機構及早安排。

  1. 收費計算方法

不同機構收費方法不一,有部分會以小時為收費單位並設最低消費時數,如要延長服務會以每15分鐘、每半小時或每1小時為單位收費。

  1. 交通津貼

部分機構會因應服務地點,要求消費者支付相關車資或附加費。在預約服務前,可先查詢機構如何劃分偏遠地區及相關收費。

  1. 預繳費用

在預繳服務費前,可先了解更改預約日期或取消服務的處理方法,以免因更改或取消被沒收已繳付的款項。

  1. 資歷

消費者在選擇服務前,應先了解服務員持有的證書類別及頒發機構,更可要求查閱相關證書。

  1. 勞工保險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不論合約期或工作時數長短、全職或兼職、僱主必須為其僱員購買勞工保險,以承擔僱主的責任。因此,消費者最好事先了解服務員是否受僱於提供服務的機構,以及有否購買勞工保險。

使用陪診服務,無非求安心及多一份保障。立即閱讀【500期 長者陪診及護送服務收費差異大 可相差逾兩倍】,了解更多選擇服務前的注意事項。

按長者需要選服務

為給長者更好的照顧,除了選用陪診服務外,不少人亦會考慮上門護理服務。不過服務種類繁多,消費者在選擇服務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長者的需要,如需要較專業的服務,務必要尋找相關的專業人士。

  • 註冊護士或登記護士:藥物注射或腹膜透析(洗肚服務)等
  • 保健員:傷口護理、處理尿袋或便袋、鼻胃管餵食等
  • 護理員或起居照顧員:照顧簡單起居生活,例如餵食、洗澡或更換尿片等個人護理服務
  • 物理治療師:病後復康需要,提供專業訓練和評估

elderly care service

為病患者設針對性護理

普遍而言,不少機構都會為中風、骨折、認知障礙症、冠心病或糖尿病等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協助他們適應家居環境及監察康復進度。

  • 中風

機構會為患者提供失禁護理、拉筋及側身運動,同時會提升患者的自我照顧技巧及生活功能,有些更會提供提升說話能力、吞嚥及言語治療等訓練。

  • 骨折

協助臥床長者或病者進行轉身及坐起、預防傷口感染等護理。照顧者亦會提供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的護理,務求將骨折位置的功能損失減至最低,避免傷者出現併發症。

  • 認知障礙症

機構會提供記憶力、專注力及認知訓練,以及預防跌倒、失禁及便秘的護理。此外,亦會提供評估家居環境及改裝建議,以及情緒和行為問題處理的指導。

  • 冠心病

針對冠心病提供飲食建議。

  • 柏金遜症

為被照顧者提供洗澡、扶抱,以及平衡力運動、預防跌倒、提升自我照顧的技巧等。

  • 糖尿病

服務範圍包括協助打針、煮食、運動,並會監察血糖指數及指導飲食等。

服務範圍和時間要清楚

不同機構的服務地區及時間均有不同,大部分只會於某些地區提供服務。消費者除了要按照需要選擇機構外,亦要因應機構的服務範圍作出決擇。

服務時間也是選擇服務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現時各個機構的服務時間可分為以下3種:24小時服務、周一至周五服務、早上7時至晚上7時服務,需要在晚上或全日使用上門護理服務的長者或病患者記得留意!

看清服務收費內容

現時上門護理服務機構的收費模式普遍分為預先繳費和逐次收費。少部分機構會要求預先繳費,消費者需要預先計劃整月所需服務並先繳費;而其餘大部分機構接受逐次收費,當中有些更設有套餐服務,每小時的平均收費通常較逐次收費為低,有效期由1.5個月至半年不等。大家在付費前,除了要比較價錢外,亦要留意有效期及套餐內容是否切合實際需要,以免因價錢較低而購買過量服務。

除了基本服務收費外,機構亦會因應工作地區或日子徵收額外費用。如服務使用者居住於偏遠地區或會徵收附加費,而在特別日子或時間例如農曆新年、星期日及公衆假期或非辦公時間,更有機會要支付雙倍服務費!

為家中長者健康着想,除了安排上門護理服務外,身體檢查服務亦是必不可少!馬上觀看影片:【樂在耆中】長者身體檢查服務EP2 - 體檢收費差異大 了解更多長者服務。

申請前的準備

申請上門服務時,被照顧者或其家屬需提供簡單個人資料、病歷紀錄及地址證明,如有醫生轉介信亦應盡量提供。部分機構會在提供服務前先進行家訪,再按長者或患者的身體狀況判斷其所需再決定服務內容,做法較為理想。不過如機構未有進行家訪,申請者就需要向機構職員清晰描述長者或病者的情況,以免影響康復進度。

註冊護士 vs 登記護士

同是護士,登記護士(Enrolled Nurse)與註冊護士(Registered Nurse)兩者有何分別?註冊護士要學習的知識較多,基礎訓練課程的時間相對較長,為期最少3年,而登記護士的基礎訓練課程則為期最少2年。此外,登記護士在執行一般護理工作時,可能需要在註冊護士的指導和督導下方可進行。

其實社署亦有提供類似的家居照顧服務,如有需要或想了解更多內容及申請資格,不妨瀏覽以下網址:

  1.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普通個案及體弱個案)
  2. 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不論上門護理或陪診服務,選擇時都要仔細選擇及注意細節。馬上看看【508期 慎選上門護理服務 每小時收費相差逾4倍】,讓你及家人對服務有更充足的了解。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