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旅保索償不似預期?
條款要睇真!

旅保索償不似預期?
條款要睇真!

香港人一向熱愛旅遊,無論是周末的快閃,還是長假的深度遊,旅遊都是不少人假日的指定活動。不過,旅途總有機會遇上意想不到的狀況,例如極端天氣影響行程、航班延誤、行李遺失,甚至發生意外或有突發病症需要治療等,除打亂原定計劃外,更有機會造成額外開支。因此,不少人會選擇購買旅遊保險以增加保障;然而,保險索償結果卻可能不似預期。

本會屢有接獲關於旅遊保險索償爭議的投訴,例如自駕遊遇上大風雪受困於公路但不屬保障範圍、航班取消但因購票日期影響索賠資格,以及回港航班行李延誤但不獲補償等。業界如能加強條款透明度,並清晰列明保障範圍及不保事項,將有助消費者更清楚掌握重要資訊,既保障消費者權益,亦有助減少爭議,建立消費者信心和改善業界形象。

總結及消費提示

3宗個案均涉及旅遊保險索償爭議,反映在不同情況下消費者和保險公司對保障範圍的理解存在分歧。市場上旅遊保險產品種類繁多,保障範圍及細節各有差異,消費者未必能全面掌握,尤其在自駕遊或涉及多國長途行程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誤解。本會亦發現,不少旅遊保險對於行李延誤的保障僅涵蓋抵達香港以外的目的地,類似的條款限制或會影響保障範圍。業界可考慮改善銷售版面設計,凸顯重要資訊,包括保障範圍、不保事項等,使消費者更容易明白及掌握相關資訊,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爭議,進一步強化消費者與保險公司之間的信任。

  • 每份旅遊保險的保障範圍都不盡相同。在購買旅遊保險前,消費者應仔細比較不同保險計劃的保障範圍及不保事項。如對行程中特定活動是否受保存疑,例如高危或極限運動,應在投保前向保險公司查詢。投保後應保留所有保單資料及與旅程相關的消費紀錄,例如預訂紀錄、機票、收據等,以備需要索償時可作為憑據。
  • 旅遊保險未必可以涵蓋自駕遇阻的情況,消費者如計劃自駕遊,可因應自身需要考慮加購其他保險,例如碰撞損害豁免險(Collision Damage Waiver, CDW)、第三者責任險等,甚至是專為自駕遊而設,能提供緊急道路救援保障的保險計劃。
  • 旅遊保險的保單條款一般設有詞彙釋義(Definition of Words),以定義保單中的字詞,例如「預訂旅程」(booked holidays)可能指旅程開始前已購買但仍未使用,並會於受保期間使用或進行的住宿、交通、體育活動等;「旅程」(journey)是指受保期間由香港始發的旅程等。詞彙釋義影響保單條款的解讀,亦影響消費者是否能成功索償,消費者應在投保前細閱內容。
  • 消費者如不幸在保險事宜上遇到消費爭議,除了可以聯絡本會外,亦可因應爭議內容聯絡保險業監管局(IA)和保險投訴局(ICB)。保險業監管局負責監管保險公司及持牌中介人,其網站列有兩者的登記冊,以供市民查閱。如懷疑上述兩者有違職業操守,例如涉及不良銷售手法、誤導陳述等,可以聯絡保險業監管局。如消費者對保險索償有爭議,則可聯絡保險投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