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及消費提示
總結
任何消費均有發生爭議的風險,跨境消費也不例外。一旦出現糾紛,語言差異、法律制度不同以及投訴程序複雜等因素,往往使消費者在跨境追討時困難重重,甚至令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放棄維護自身權益。而跨境消費糾紛互通機制的設立可以減少消費者跨境維權的困難,增加成功解決糾紛的機會,為跨境消費提供有效保障,上述三個個案正是成功例子。
隨着全球電子商貿市場及旅遊業持續蓬勃發展,跨境消費愈趨普及,跨境協作亦愈趨重要,以應付日漸增加的消費糾紛。本會展望未來繼續為跨境消費者提供更多支援,保障消費權益。
消費提示
- 消費者在跨境網購前應參考網店或平台的口碑和評價,留意貨品有沒有提供跨境保用服務,同時應查看網店或平台有否提供完整的地址及聯絡方式,以作聯絡甚至追討之用。交易後亦應保留所有交易憑據,包括收據、訂單截圖、付款記錄及與商戶的對話紀錄。
- 外遊購物前應細閱貨品陳述,包括規格、功能等,並應即場檢查貨品,如發現任何瑕疵或品質問題,應立即提出。如屬訂造或預購貨品並有特別要求,例如用料、尺寸或顏色等,應確保已在單據或合約上明確列明,並妥善保留收據及相關證明,以備萬一發生糾紛時有據可依。
- 若跨境消費不幸發生爭議,消費者可先嘗試與商戶直接協商,並保留完整的溝通紀錄。如協商不果,可嘗試向居住地的消保組織求助。如居住地的消保組織(例如香港消委會)及商戶所在地的消保組織(例如泰國消委會)已簽署合作協議,將可按機制轉介個案,以調停方式嘗試解決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