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及消费提示
总结
任何消费均有发生争议的风险,跨境消费也不例外。一旦出现纠纷,语言差异、法律制度不同以及投诉程序复杂等因素,往往使消费者在跨境追讨时困难重重,甚至令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放弃维护自身权益。而跨境消费纠纷互通机制的设立可以减少消费者跨境维权的困难,增加成功解决纠纷的机会,为跨境消费提供有效保障,上述三个个案正是成功例子。
随着全球电子商贸市场及旅游业持续蓬勃发展,跨境消费愈趋普及,跨境协作亦愈趋重要,以应付日渐增加的消费纠纷。本会展望未来继续为跨境消费者提供更多支援,保障消费权益。
消费提示
- 消费者在跨境网购前应参考网店或平台的口碑和评价,留意货品有没有提供跨境保用服务,同时应查看网店或平台有否提供完整的地址及联络方式,以作联络甚至追讨之用。交易后亦应保留所有交易凭据,包括收据、订单截图、付款记录及与商户的对话纪录。
- 外游购物前应细阅货品陈述,包括规格、功能等,并应即场检查货品,如发现任何瑕疵或品质问题,应立即提出。如属订造或预购货品并有特别要求,例如用料、尺寸或颜色等,应确保已在单据或合约上明确列明,并妥善保留收据及相关证明,以备万一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 若跨境消费不幸发生争议,消费者可先尝试与商户直接协商,并保留完整的沟通纪录。如协商不果,可尝试向居住地的消保组织求助。如居住地的消保组织(例如香港消委会)及商户所在地的消保组织(例如泰国消委会)已签署合作协议,将可按机制转介个案,以调停方式尝试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