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網購寵物患病率高? 慎防寵物釣魚詐騙!

網購寵物患病率高? 慎防寵物釣魚詐騙!

愈來愈多家庭飼養寵物,並視牠們為家中一份子,寵愛程度與子女無異。在本港,除了持牌寵物店售賣貓狗外,近年不少社交媒體平台出現疑似出售聲稱自家繁殖貓狗的帖文,並經常以貓狗的相片或影片吸引買家。然而,這些貓狗的來源成疑,甚至可能涉及非法販賣或「寵物釣魚詐騙」(petfishing),損害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和動物福利。


有見及此,本會聯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進行相關研究,希望引起公眾關注,並提醒消費者網購寵物的風險。

持份者意見或回應

本會就以上調查結果,包括從13個社交平台帳號收集的資料交予漁護署跟進及徵詢意見。漁護署就幾方面提供資訊:

 

  • 賣家的牌照或許可證:根據動物售賣商(狗隻售賣商)和繁育狗隻牌照的牌照條件及單次許可證條件,持牌人/持證人必須將牌照號碼/許可證編號刊登在用以銷售狗隻的任何廣告、網站或其他形式的宣傳品上,並在個別狗隻的廣告或宣傳品上,刊登有關狗隻的晶片號碼。社交平台上的帳戶名稱未必展示賣家的身份,而且賣家未必有根據法例規定領取牌照或許可證。市民應留意賣家是否持有認可的相關牌照,並可致電漁護署熱線2150 7077查詢牌照或許可證是否有效。
  • 繁育狗隻:牌照條件規定所有經繁育狗隻牌照持有人所出售或要約出售的繁育狗隻後代必須滿10周大並附有漁護署加簽的《狗隻繁育者聲明書》黃色副本(「黃紙」),市民切勿相信自稱持有繁殖狗隻牌照卻不能出示「黃紙」的賣家。
  • 接種疫苗:狗隻接種合適的疫苗能夠有效減低感染嚴重疾病的風險。如果不確定狗隻的疫苗接種歷史,建議諮詢註冊獸醫的專業意見,與獸醫討論適合狗隻的疫苗接種計劃,以及在接種後觀察狗隻的健康狀況。

 

漁護署會持續透過規管和宣傳教育工作,多管齊下打擊非法售賣貓狗個案和「寵物釣魚詐騙」,從而保障公眾衞生和動物福利。此外,就本會提供的社交平台帳號資料,漁護署表示已即時展開調查,證據足夠便會提出檢控。

漁護署相關規管和宣傳教育工作

漁護署採取不同措施打擊非法售賣貓狗個案和「寵物釣魚詐騙」,當中包括:

 

  1. 針對動物售賣:漁護署根據《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售賣及繁育)規例》(規例),透過發牌制度,管制實體商店或網上動物售賣商和狗隻繁育處所的業務,並作出定期和突擊巡查,以確保持牌人遵守相關牌照條件及營業守則。由2022年1月至今年3月,該署成功對未領有有效牌照或許可證而售賣動物提出檢控的個案數字,及對持牌人違反發牌條款提出檢控的個案數字均詳列在表四。

網購寵物患病率高? 慎防寵物釣魚詐騙!

 

  1. 針對社交平台售賣貓狗的活動:漁護署設有專責調查小組,負責恆常監察網上有關動物售賣及繁育活動的廣告,以及處理相關投訴。調查小組會主動調查懷疑個案,並採取合適的執法策略,包括部署「放蛇」行動。
  2. 針對走私貓狗活動:漁護署與香港海關和香港警務處保持緊密聯繫,交換情報,積極打擊走私活動。漁護署檢疫偵緝犬亦會在機場、空郵中心、各進出口管制站進行偵緝行動以防止相關走私活動。漁護署於各入境口岸大堂顯示屏和交通工具播放宣傳教育片段,向市民宣傳切勿參與動物走私活動的信息。此外,本地執法機關會與內地和海外執法機關加強情報交流及合作,對走私活動進行針對性的調查和聯合行動,全力遏止相關活動。
  3. 宣傳教育市民:漁護署已於一些熱門的動物買賣平台、寵物網店和社交媒體宣傳網購寵物前須留意的事項,並已推出專題網頁(www.pets.gov.hk/petfishing)和於公共交通工具及巴士站等刊登廣告,提醒市民網購貓狗時須注意的風險和可行的替代方案,尤其是以下幾點:

 

  • 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寵物(不論是透過網店或社交平台),由於無法直接檢查寵物或其處所的真實狀況,需承受較高風險。
  • 由於難以追查背後神秘賣家的身份,消費者即使被騙亦難以追究。
  • 網上出售的寵物很可能來自環境惡劣的非法繁殖場,缺乏基本的衞生設施和適當的醫療照顧,動物長期被困在狹小骯髒的籠中,生理及心理上均受到不必要的痛苦,除了損害動物福利外,消費者亦有機會購獲患病寵物。
  • 由於無牌賣家可能會安排從境外偷運寵物到港,故從網上購買寵物亦有機會助長走私活動。
  • 市民必須先獲該署簽發的輸入許可證才可從外地攜帶貓狗來港,違例者可被判罰款$50,000和監禁一年。
  • 市民可考慮以領養代替購買,透過漁護署伙伴動物福利機構領養被遺棄或被放棄飼養的動物,包括狗、貓、兔子、龍貓或爬蟲類動物等。

香港海關的相關規管及意見

根據香港法例第60章,附屬法例E《進出口(登記)規例》的規定,凡將物品輸入或輸出/轉口的人士,除豁免報關物品外,必須在物品進口或出口後14天內向海關關長呈交一份準確而完整的進/出口報關單,並須繳付報關費。進口或出口私人物品(包括透過互聯網或其他方式從海外直接購買或向海外出售的物品)亦須遵照以上的進/出口報關規定,除非該等物品屬於《進出口(登記)規例》下指明的豁免物品。任何人士如未有遞交所需報關單或在報關單上故意虛報填錯任何細節,均有可能被檢控。


另外,凡進口動物、禽鳥及爬蟲類動物,須受香港法例第139章《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條例》及香港法例第421章《狂犬病條例》管制。除非事先獲漁護署發給許可證,否則不得把此等動物及爬蟲類動物帶入香港。根據《狂犬病條例》,任何人非法輸入動物、動物屍體或動物產品,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000及監禁一年。

香港海關、漁護署和警務處一直緊密合作,積極運用風險管理及情報主導的執法策略,適時開展有效的反走私行動,打擊走私活生動物,包括在各主要進出口陸路管制站進行聯合行動。漁護署亦會派出檢疫偵緝犬到各進出口管制站進行偵緝行動。就從內地走私到香港的寵物包括貓或狗執行的行動次數,海關沒有備存相關數字。海關在截獲懷疑非法進出口動物時,會按程序轉交漁護署跟進。香港海關會與本地、內地及海外執法機關加強情報交流及合作,對走私活動進行針對性的調查及聯合行動,全力遏止相關活動。海關提醒市民,任何人未領有有效許可證而將動物輸入香港,即屬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