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來源及健康意見調查
第一部分﹕寵物來源及健康意見調查
調查方法
本會和漁護署在今年1月至2月致函邀請1,051名在本港持有有效執業證明書的註冊獸醫(下稱「獸醫」)參與問卷調查,結果共收回112名獸醫填寫的問卷,回覆率為10.7%。
問卷涵蓋受訪獸醫在過去12個月於臨床診治新購買狗/貓的經驗,包括寵物購買來源,例如購自實體寵物店(下稱「寵物店」)或網上賣家,以及對這些狗/貓的不同觀察等。同時,收集他們對「寵物釣魚詐騙」的認知,並邀請他們為減少或杜絕相關活動的措施提供意見。
每周平均診治5隻或以下的新購買狗/貓佔較多
在回覆的獸醫中,約87%獸醫表示過去12個月曾為寵物主人診治新購買的狗/貓。其中,69%表示每周平均診治的新購買狗隻數目在5隻或以下,另有51%表示每周平均診治的新購買貓隻數目在5隻或以下。
綜合有關獸醫的回覆,在臨床較常見的5個新購買狗隻品種依次為貴婦犬/玩具貴婦犬(89%)、柴犬(54%)、哥基犬(37%)、松鼠犬(25%)和法國鬥牛犬(24%);而較常見的5個新購買貓隻品種則依次為英國短毛貓(96%)、布偶貓(66%)、緬因貓(54%)、唐貓/混種貓(40%)和異國短毛貓(30%)。相關狗/貓的年齡介乎1個月至12個月不等。(見表一)
逾7成主人在購入狗/貓首2星期內帶牠們看獸醫
寵物主人帶新購買的狗/貓回家後,分別約有47%及51%會在首星期內帶牠們看獸醫;在8至14天內分別有27%及22%;而超過2星期或表示不清楚的則分別有26%及27%。
每10隻新購買狗/貓中平均約5隻從網上購買
根據有回覆的獸醫意見,每10隻接受診治諮詢的新購買狗/貓中,平均分別有3.1隻狗和2.8隻貓購自寵物店;而從網上購買(包括社交媒體平台)則平均分別有4.7隻狗及5隻貓;另外,平均有2.2隻狗及2.2隻貓從其他渠道獲得或來源不明,例如購自本地自家繁殖者或由親友自家繁殖。部分獸醫表示懷疑有些從網上購買或來源不明的狗/貓可能從內地走私進本港,而臨床上曾有寵物主人所持的狗/貓疫苗接種紀錄(針卡)沒有任何獸醫簽署及只有簡體字樣。
網購的狗/貓存在更大健康風險
購買來源不明及網購的狗/貓可能會帶來多種問題,包括未接受適當的健康檢查或疫苗接種,容易帶病或寄生蟲,更可能會將病傳染給其他寵物甚至主人。
在每10隻從寵物店新購買並接受相關獸醫診治諮詢的狗/貓中,平均分別有3.3隻狗和3.9隻貓被發現患有疾病或處於不良狀態;而從網上新購買的狗/貓中,平均分別有5隻狗和5.5隻貓亦發現有相關情況,顯示在網上購買的狗/貓存在較大的健康風險。
以購自網上的狗隻為例,最常見的8種疾病依次為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犬病毒性腸炎、皮膚感染、耳部感染、體外寄生蟲(例如跳蚤或蝨子)、腸道蠕蟲(例如鉤蟲或蛔蟲)及犬瘟熱,有關狗隻患有該等疾病的比率(由52%至86%)均顯著較購自寵物店的狗隻(由29%至78%)為高,當中以患有犬病毒性腸炎、犬瘟熱和體外寄生蟲的差距較大。(見圖1a)
至於從網上購買的貓隻最常見的8種疾病依次為貓瘟、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腹瀉、體外寄生蟲(例如跳蚤或蝨子)、耳部感染、貓泛白血球減少症及腸道蠕蟲(例如鉤蟲或蛔蟲),當中除了上呼吸道感染的比率與寵物店購買的貓隻相同外,其餘7種疾病都以網購貓隻的比率(由56%至89%)較購自寵物店的貓隻(由31%至78%)為高,其中以貓泛白血球減少症的患病比率差距最顯著。(見圖1b)
網購的狗/貓較多欠缺適當疫苗接種紀錄
有回覆調查的獸醫表示網購的狗/貓亦有較大機會出現其他問題,當中以缺乏適當的疫苗接種紀錄最為明顯,其次是身體狀況較差(例如體重過輕、營養不良、毛質差或打結、指甲過長)、年齡及品種與主人描述不符等,網購的狗/貓發現有相關問題的比率均較購自寵物店的狗/貓為高,例如有92%購自網上的狗隻有缺乏適當疫苗接種紀錄的情況,購自寵物店的狗隻則有33%;而購自網上及寵物店的貓隻有相同問題則分別有93%及36%。(見圖2a及2b)
大部分獸醫認同網售的寵物多來自不良賣家
有近91%獸醫同意/非常同意近年在網上購買寵物的趨勢有所增加。另外,分別有近93%及88%獸醫同意/非常同意在網上售賣的寵物中,有相當比例分別來自不良賣家及環境惡劣的繁殖場/自家繁殖者;而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則分別只有約4%及3%。此外,有84%的獸醫同意/非常同意在網上售賣的寵物中,有相當比例相信是走私到本港,並大多同意/非常同意(92%)從網上不道德賣家購買寵物會為相關寵物帶來健康和福利風險;另有84%獸醫同意/非常同意會帶來公共健康風險,例如引入狂犬病。(見圖3)
較多建議在首星期內帶新購買的狗/貓作健康檢查
大部分獸醫認為不論購買來源,寵物主人在購買狗/貓後都應盡早帶牠們到獸醫診所作詳細檢查,其中有80%獸醫建議在獲取狗/貓當天至7天內作詳細檢查。不過,亦有約20%獸醫認為需要視乎狗/貓的狀況,例如沒有明顯病徵或健康情況良好,寵物主人未必需要即時帶牠們看獸醫。另外,有部分獸醫認為由於部分狗/貓疾病有潛伏期,而且新買的寵物需要時間適應新環境,除非發現牠們的健康狀況有異,否則可以在購買後7至14天或以上,才帶牠們到獸醫診所作健康檢查。
網購寵物的主要原因
在有回覆的獸醫當中,33%表示知悉本港存在「寵物釣魚詐騙」,當中部分獸醫表示主要從相關臨床診治個案、社交媒體平台上的資訊及相關新聞報道而得知,小部分則表示從顧客或同事的經驗分享得知。
雖然「寵物釣魚詐騙」的風險很高,但近年網購寵物卻有所上升。大部分獸醫認為主要原因是網上售賣的寵物價格較寵物店便宜(92%),其次是準寵物主人對網購寵物的風險缺乏警覺性(80%),及在網上購買寵物較為便利(74%)。(見圖4)
雙管齊下加強教育及打擊非法活動
對於哪些措施有助減少「寵物釣魚詐騙」,大部分獸醫認為除了加強打擊非法走私寵物活動(87%)外,加強對準寵物主人的教育(82%)亦同樣重要。其他較多獸醫認為可以考慮的措施包括對寵物交易實施更嚴格監管(76%)、改善寵物來源的追蹤和紀錄(72%)及增加獸醫與有關當局之間的合作(67%),例如制訂通報機制。其他意見包括確保消費者從信譽良好的寵物店或繁殖者購買寵物,及加重非法販賣寵物的罰則等。(見圖5)
雖然有部分獸醫認為由私營獸醫舉報懷疑非法販賣或走私個案有助打擊走私寵物活動,然而亦有部分獸醫擔心此舉可能有違保密原則及寵物主人對獸醫的信任,或會窒礙寵物主人帶患病的寵物求醫。因此,部分獸醫認為由當局制定有效措施最為重要,例如鼓勵市民或受害人舉報懷疑走私活動,並向參與非法走私寵物活動人士加重刑罰,以及購買走私寵物的人士亦應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