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是藥是糖?過量食喉糖有健康風險!

是藥是糖?過量食喉糖有健康風險!

不少人都試過因為喉嚨痛而說話困難,吃喝吞嚥皆感痛楚。市面上有林林總總的喉糖,聲稱能紓緩喉嚨痛徵狀,還可殺菌。究竟喉糖含有甚麼成分?如何分辨含有西藥或中藥成分的「喉糖」與一般「喉糖」食品?如服用過量對身體有何影響?多吃會攝取多少糖份?

 

本會邀請中西醫和藥劑師等醫藥專家講述喉嚨痛的成因,並拆解喉糖的成分和服用喉糖不可不知的要點。

歸類為食品的樣本

就含有中藥成分的喉糖食品而言,除了列出營養標籤資料,還會按預先包裝食品的標籤要求,列出成分,部分樣本標示含有一些在《中醫藥條例》附表2或《中國藥典》第一部列載的物品,例如枇杷、川貝(又稱川貝母)、桔梗、薄荷、甘草、蜜糖等。

 

作為一般食品,樣本就其對健康產生的效果或與醫藥相關的聲稱或描述一般較簡單,不過「使立消」草本舒潤喉糖枇杷味(#28)聲稱其配方是「源自中國藥典」、「中國藥典配方改良而成」,亦有一些樣本聲稱「舒緩喉嚨不適」或類似字眼。與屬於註冊藥物的樣本不同,食品樣本通常不會詳列各成分的含量、服用量及服用方法。

 

部分樣本含有的成分,例如甘草、羅漢果、青果(即是橄欖)、胖大海、桑葉、桔紅、桔梗、紫蘇、蜂蜜、薄荷等等,列載於中國衞生部門發出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上;枇杷葉列載於「新食品原料名單」,而川貝則見於「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內。因此,可以視作一般食品,而不必作為中成藥般註冊。

 

衞生署表示,根據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如何界定產品為中成藥」指引,如含藥材成分的內服產品符合下述三項,則不被視為中成藥:

 

  1. 以一般食物形式或方式使用的產品(例 如應為口服,通常沒有建議服用量);
  2. 不宣稱有任何治療或保健用途;及
  3. 有關藥材為一般認同可用作食品。
     

梁晶博士指出,若單以藥材飲片的角度來看,枇杷葉、川貝、薄荷、桔梗、桔紅、甘草、蜂蜜等常見藥材,均在喉痹病人的處方中常配伍使用,有一定理氣化痰、潤肺利咽的作用。在註冊中醫師辨證施治的基礎下服用,這些藥材都是安全的,即使兒童和孕婦亦可按醫師的指示服用。然而,由於喉糖產品的成分經過提取,很難簡單評估產品的療效和安全性。

 

一般喉痹患者以咽部紅腫痛,或微紅咽癢不適為主要症狀,只要含着涼果或糖果,咽部因唾液增加,潤澤了充血或肌膜乾燥萎縮的咽喉,徵狀已經減緩。若加上薄荷腦等具清涼作用的成分,患者往往倍感舒暢。惟此乃治標之法,糖果嚼完後徵狀仍會復見。

標示含有「天然植物」或「草本提取物」的樣本

另有幾款樣本的成分名單標示含有「herbs mixture」、「herbs powder」、「天然植物精華」、「草本粉末」或「草本提取物」,包括「Ricola」(#16和#17)、「龍角散」(#18和#41)、「京都念慈菴」枇杷潤喉糖超涼薄荷味(圓罐裝)(#27)、「京都念慈菴」枇杷潤喉糖金桔檸檬味(圓罐裝)(#33)和龍角散草本潤喉糖(薄荷味)(獨立包裝)(#34)等,但沒有明確指出為何種植物,如果消費者對該等植物有過敏反應亦無法及早知悉而避免服用。

半數喉糖食品樣本含有蜂蜜 不宜給1歲以下嬰兒食用

約一半喉糖食品樣本標示含有蜂蜜或蜜糖。以蜜糖或糖作為喉糖的基質,可起緩和劑(demulcent)作用,紓緩喉部,減低刺激感。崔俊明藥劑師表示,有研究顯示,2歲及以上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兒童,在睡前服用2.5-10毫升蜂蜜,可以降低夜間咳嗽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並改善睡眠。蜂蜜與一般非處方劑量的咳嗽抑制劑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和抗組胺藥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一樣有效。

 

然而,由於蜂蜜有機會被肉毒桿菌孢子污染,給嬰兒口服會帶來風險,家長必須小心,而對於年齡較大的兒童或成人的風險則較低。樣本「康維他」麥蘆卡蜂蜜潤喉糖薄荷味(#39)亦標示「2歲以下小童不宜食用」,而「家得路」活性麥蘆卡UMF 15+蜂蜜潤喉糖(#31)則以英語標示「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under 2 years old」等警告字句。此外,口服蜂蜜還有機會引起噁心、嘔吐和胃痛等,也可引起過敏反應。

每天嗒食6粒 糖攝入量接近上限一半

預先包裝食品不像藥品般需要註明服用量,只有少數樣本有標示服用量。不過,它們需按規定列出營養標籤資料,其中消費者須注意喉糖的糖含量。是次檢視的樣本中,不少列明含有糖分,例如蔗糖、糖漿、蜜糖等,部分樣本標示的糖含量更高達七成以上,樣本「Little Remedies」天然蜂蜜潤喉棒棒糖(#26)、「得果定」Cool潤喉硬糖(薄荷味)(#40)和「龍角散」Ryukakusan Cough Drops 120MAX Stick(#41)每粒含超過3克糖,如果每天早午晚各食2粒,一天食6粒,便會攝入超過18克糖,差不多是世衞建議的成人攝入限量(50克糖)的三分之一了;其中#41每粒含3.8克糖,食6粒所攝入的糖含量已接近一天限量的一半。

 

此外,調查發現有樣本的營養標籤與成分表所列的資料不吻合,例如「龍角散Ryukakusan」Throat Cdy Citrus(#18)的營養標籤標示糖含量為0,但其成分表的首二位所列成分卻是sugar(糖)和syrup(糖漿),反映其標籤的準確性成疑。本會曾與有關零售商聯絡,該公司表示樣本#18和#41所標示的糖含量皆有錯誤,正確的糖含量應該為#18每粒3.12克、#41每粒3.15克。而自稱是該品牌的港澳代理商則表示,樣本#18和#41並非其代理的產品,屬來歷不明。本會已將樣本#18和#41的營養標籤問題轉介予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梁晶博士指出,糖在中醫理論內主要易生痰濕,如病人咽部不舒伴痰多,則不應再進食過多的糖,以免聚濕生痰。

有部分樣本使用糖醇或甜味劑提供甜味,坊間一般稱為代糖。

 

糖醇(sugar alcohols)又稱多羥醇(polyhydric alcohols),例子有異麥芽酮糖醇(isomalt)、木糖醇(xylitol)和山梨糖醇(sorbitol)。糖醇每克的卡路里比蔗糖少,常作為代糖使用。如果在食物中加入高濃度的糖醇,糖醇會在口中產生涼快的感覺,常見於無糖硬糖或香口膠中。

 

異麥芽酮糖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公告》2008年第20號列出的十種新資源食品之一,可用於各類食品中,但不包括嬰幼兒食品,食用量每天最多100克。

 

由於糖醇不會被人體完全吸收,並且會被大腸中的細菌發酵,因而在腸道中產生氣體,食用後出現腹脹和放屁的情況。據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簡稱IPCS)網站的記載,每天服用20至30克異麥芽酮糖醇,便有可能出現通便的效果(laxative effect)。部分含有糖醇的樣本有標示相關字句提醒消費者注意,不要過量食用。

 

no sugar

含有糖醇的樣本中,「Fisherman's Friend」Mint Mint Flavour Lozenges(#13)、「Fisherman's Friend」Sweet Lime Menthol Flavour Lozenges(#14)和「美國生達」無糖川貝枇杷糖(#15)有標示含量,其中#13標示每100克含有高達97克山梨糖醇,食用此樣本可能出現通便的效果。而註冊藥物方面,據廠商提供的資料,#3、#4、#5和#10都含有一些糖醇。

 

laxative effect

含有糖醇的樣本標示提醒字句,指過量食用可能引致通便效果。

 

 

此外,部分樣本標示含有法例准用的甜味劑,包括三氯半乳蔗糖(sucralose)、天冬酰胺(aspartame)和醋磺內酯鉀(acesulfame potassium)等,相關樣本包括「Fisherman's Friend」Mint Mint Flavour Lozenges(#13)、「Fisherman's Friend」Sweet Lime Menthol Flavour Lozenges(#14)、「美國生達」無糖川貝枇杷糖(#15)、「Ricola」Blackcurrant Swiss Herb Lozenges Sugar Free(#16)、「Ricola」Lemon Mint Swiss Herb Lozenges Sugar Free(#17)和「Lakerol」Lemon Fruity Drops Honey Liquid Center(#22)。其中須注意含有天冬酰胺的產品,不適合苯丙酮尿症患者服用。

 

藥物樣本方面,廠商表示「特快靈」消炎殺菌喉糖不含糖份(潤喉檬蜜)(#3)、「使立消」化痰止咳配方(#5)和「使立消」無糖檸檬味(#10)含有糖精(saccharin)。

鹿角菜膠抗病毒

樣本「必妥碘」喉糖檸檬蜜糖味(#12)標示含有鹿角菜膠(carrageenan),又稱角叉菜膠。食物安全中心表示,鹿角菜膠是一種食物添加劑,可作為乳化劑、膠凝劑、穩定劑和增稠劑。糧農組織/世界衞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已為鹿角菜膠進行安全性評估,認為鹿角菜膠的毒性屬低。食品法典委員會容許在符合優良製造規範GMP的原則下,生產含有鹿角菜膠的喉糖。雖然#12作為一般食物售賣,但其代理商除了向本會提交關於鹿角菜膠能保護傷口從而紓緩喉部不適的資料外,還交來關於鹿角菜膠抗病毒效果的文獻資料。崔俊明藥劑師在參閱過該公司提交的資料後表示,對於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相信鹿角菜膠無論在體外或人體試驗都顯示出一定的抗病毒效果;不過,該等人體研究主要是以鹿角菜膠作為噴鼻劑(nasal spray)成分所達到的效果,而作為喉糖成分的研究則數量較少,該公司只提供了1個研究。崔俊明指出,該研究是實驗室研究,而不是人體臨床研究,結論是鹿角菜膠喉糖在體外研究中有效降低病毒載量,然而,這種抗病毒功效能否轉化為臨床效果,例如減輕症狀和加快痊癒尚不清楚。

tabl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