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需要寻求协助?
卫生署母婴健康院为初生至5岁的儿童提供1套促进健康及预防疾病的「幼儿健康及发展综合计划」,家长可从中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预先指导。而其中刊登在卫生署家庭健康服务网页有关「儿童发展」系列的资料或单张,就让家长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作初步推算。家长可透过日常与孩子的沟通,及谘询幼稚园老师有关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以推断子女的语言发展。
同时,医护人员亦会于孩子指定的年龄,与家长进行面谈及观察孩子在各方面发展的表现,及早识别怀疑有发展问题的儿童。家长亦可主动与健康院预约作特别跟进安排。此外,假如学前导师怀疑学童有发展问题,亦可直接转介儿童到所属地区的母婴健康院作初步评估,健康院则会视乎结果,转介有关小孩至医管局的专科作进一步跟进。
认识治疗服务流程
第1步:查看服务对象
本会对提供此类服务的机构进行调查,发现25间机构均提供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服务,但当中只有约半数机构提供中风后长者吞咽障碍治疗服务。如果是家中长者需要寻求协助,消费者可先行筛选未有提供长者服务的机构。
第2步:了解治疗师资历
下一步,消费者应留意提供服务的言语治疗师是否属「卫生署认可言语治疗师名册会员」(香港言语治疗师公会会员)。该公会负责管理本港认可言语治疗师的名册,并根据严谨的评估标准,确保其注册会员适合执业,且获卫生署认可医疗专业注册计划的认证。消费者可记住以下由卫生署授权使用的「认可标志」,该会会员亦可在名片上使用「卫生署认可言语治疗师名册会员」的名衔。
目前本港有409位合资格且已登记为公会会员的言语治疗师,消费者可登入https://www.hkist.org.hk/static/HKIST_List_of_Registrants.pdf找到符合资格的言语治疗师(包括于非公立医院言语治疗师)。
特别一提,本会最初向市面上54间提供言语治疗服务的机构发出调查问卷,但有近一半机构都不愿提供服务详情,在其网站亦未能找到相关详尽资讯。此外,部分治疗师或持有海外注册资格。然而,机构内未必所有言语治疗师都具备相关资格。消费者在比较服务时,宜进一步向机构查询核实。
第3步:比较服务内容
评估方法
一般来说,展开言语治疗服务前,治疗师通常先在首次会面对患者作评估,然后才决定其后的治疗计划。而每间机构的评估方法各异,当中可分为标准化及非标准化测试:
标准化 | 利用已通过标准化过程的评估工具进行测试,结果有常模可参照以比较受试儿童的能力,以作出可靠的诊断结果。常见工具有:
详情可以参考:https://www.dhcas.gov.hk/tc/。
|
非标准化 | 专业临床观察和测试儿童在各不同语言范畴的表现,以了解其语言能力及跟进研究。 |
部分机构只采用标准化评估,部分则会同时采用标准化及非标准化评估,某些甚至会加入其他评估范畴,如口部肌能、说话流畅度及声线、家长及照顾者访谈等,或是针对有吞咽困难的长者,提供临床吞咽检查、口腔机能、进食情况等评估。消费者宜先了解清楚具体的评估方法,以判断是否适合患者的需要,避免耽误诊疗的时间。
治疗详情
因应评估结果,治疗师会制定一连串的治疗和训练。部分机构除了提供针对患者的治疗外,更会提供家长或照顾者的家居训练指导,或容许家长观课及参与训练,希望能更有效地将训练延续至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应考虑是否需要此类安排。
第4步:检视收费
不同机构的服务收费差异甚大,以首次评估的收费为例,价钱可低至$1000以下,或高达数千元。而在同一机构内,收费亦会因应言语治疗师的资历、使用服务的日子(平日或周末)、评估所需时间等而有所不同。消费者应细心衡量所需服务,并因应预算,挑选合适机构。
另外,由于一般治疗过程不是一两次会面就能完成,所以有不少机构特设套餐服务,收费一般较逐次计相宜,例如每6堂可享95折、每12堂可享9折等。但由于套餐收费有机会须全数预缴,消费者要留意套餐有否设有效期(如12星期至1年),或是假如在治疗期间中止服务机构会否退款等。
第5步:查询须否由医生转介
虽然大部分机构都毋须医生转介,但部分由医院提供的服务或检查(如为有吞咽困难的长者而设的内窥镜吞咽检查(FEES)),则须经医生转介及经言语治疗师预先进行临床吞咽评估,并要入院进行这些检查,故消费者需特别注意。
教育局的支援
特别一提,教育局一直为资助特殊学校开设言语治疗师职位。由2019学年起,局方亦分阶段在公营普通学校开设校本言语治疗师职位,让学校为有语障的学生提供校本言语治疗服务。至于尚未开设校本言语治疗师职位的公营普通学校,则会继续获提供额外津贴,让有需要的学生能使用相关服务。家长如怀疑就读于公营学校的子女有语障,可联络学校教师转介其子女接受由校本言语治疗师提供的评估和跟进服务。
想了解更多,请参阅【538期《选择》月刊 言语治疗服务师资和收费差异大 评估和治疗方法勿含糊】。
想知更多
- 2025.01.15
-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