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洗衣業實務守則提升服務質素

  • 專欄文章
  • 2015.07.31

消費嫺談—黃鳳嫺

不少家庭都會添置洗衣機,但近年單身一族或是兩口子的小家庭越來越多,加上部分家居面積較小,洗衣機不再是必備家電,光顧洗衣店就成為這類家庭的生活一部分。

使用洗衣服務的人數愈多,投訴也愈多,消費者委員會每年接獲有關洗衣店的投訴亦達到200至300宗,去年就有260宗。投訴的原因林林總總,尤其是最多人光顧的磅洗,取回衣物時發現多了一件或少了一件衣服是常事,衣物洗後變形、損毀亦時有所聞。

香港現時沒有法例規定衣物須附有護理標籤,即使衣物附有標籤,所提供的資料亦繁簡不一,不少消費者跟洗衣店的爭拗都由此而起。究竟衣服損毀的責任誰屬?賠償怎計算?遲遲未能取回衣服又怎解決?

為提升業界的服務質素,消委會與香港洗衣商會共同制訂的《洗衣業營商實務守則》便應運而生。由洗衣商會主動接觸消委會,到《實務守則》於本月出爐,前後共用了兩年的時間研究細節、撰寫內容、諮詢業界及專業團體,最終與業界達成協議,並定下實施守則的不同階段。

雖然消委會在過程中花的時間、人力、精神確實不少,但守則最終能順利推出,對保障消費者亦走前了一大步。

《實務守則》鼓勵業界自律,通過制定服務指標和溝通機制,讓消費者清晰瞭解服務、產品和價格,減少糾紛。此外,《守則》亦涵蓋《商品說明條例》及《競爭條例》的細節,確保業界守法,保障消費者權益。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守則》之下就特別成立了獨立的投訴審查委員會,成員包括非業界的獨立人士,以公平原則處理消費者投訴。

守則剛推出不久,現時評論是否成功仍言之尚早。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業界的動力和決心,消委會相信業界如能全力推動和配合,業界的服務水平必有進步,而消費者的反應便是最佳指標。

展望未來,洗衣業的《實務守則》只是第一步,消委會希望以此作起點,推而廣之,將行業守則的做法,推展至更多不同行業,亦令消費權益更有保障,各行業亦能提升質素和形象,達至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