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提防陷阱!精明網購不「妄」購》

《提防陷阱!精明網購不「妄」購》

「雙11」、「黑色星期五」……年中有不少網購大日子,當購物狂戰意高昂,準備迎接各大小商戶推出的優惠盡情血拼前,切記看清楚各網購平台的服務細節,以免與期望有落差,花了冤枉錢!

文章內容

各平台除了售賣的貨品有別,其實細心留意,不同平台與消費者交易時的關係亦不一樣。好像時裝購物網站如ASOS和Zalora,就屬採貨商的角色,把採購所得貨品直接售予消費者。Amazon、淘寶等,就充當買賣雙方的中介。有些平台如big big shop和HKTVmall,更是混合體,擔任中介讓供貨商售賣貨品予消費者同時,自己亦會採購產品出售。 

為何要認清這點?因為要釐清各樣責任!購物前,要先了解清楚,倘若出現交易爭議,該向哪一方查詢和交涉。就以ASOA、Zalora為例子,用戶如有任何查詢可聯絡購物平台的客戶服務團隊。

有些網站要求消費者直接聯絡供貨商,不過方式亦有所不同,例如淘寶用戶就需要經淘寶預設的渠道與供貨商聯絡;至於購買HKTVmall部分貨品,如有任何查詢,用戶需透過貨品資料頁面列出的方式,直接與供貨商聯絡。有些網站更標明,當你聯絡不到供貨商,方可向平台的客戶服務部尋求協助。

若網站不是信譽良好的大型網購平店,而是網上小店,要格外小心。例如看其網址,「https」和「http」是大有分別!以「https」為首的網址,屬於較為安全的連結;若然瀏覽器對網頁彈出警告字句,或網頁只以「http」呈現,切勿向該網頁透露個人資料。 

不少網站設有「地區/語言」選擇,以配合全球消費者群。不過,即使選擇消費地區為「香港」,或網站顯示「.hk」字眼,亦不代表該網站由本港商號營運。應仔細瀏覽網站內容,循「關於我們」、「條款及細則」或「聯絡方法」,查考營辦商的具體資料及商譽。過往有網站以港幣標示貨品價格,結帳時卻以其他貨幣結算,消費者被逼支付額外的匯率差價。假如是海外小商號,有問題時或難以跟進或追究,故需自行衡量風險。

有些平台設有2種送貨方式,分別是由購物平台派送及由供貨商直送。同一張訂單內的貨品,有機會以不同方式派送,有關運費亦會分開計算。結帳時,留意貨品會否由不同商戶分開送出,因為每件分開送出的貨品的運費都會被分開計算,令你多支付運費並失去預算。 

另外,部分平台的主要客戶群為本地居民,所以用戶在選擇貨品後,即使未有輸入送貨地址,運費已於購物車頁面顯示,格價時會較方便。相反,部分海外平台則在輸入付款資料及送貨地址後,甚至完成購買程序時才會顯示運費。

同時亦有平台的購物流程更特別,在完成訂單當刻,系統仍不會顯示運費。在確認訂單1至2天後,買家才會收到供貨商列出運送方式和運費的確認電郵。買家需回覆確認接受供貨商提供的運送方式和運費,供貨商才會送出貨品。故需密切留意電郵信箱,避免訂單被作廢。 

「新會員專享半價!」不少購物網站都會藉著優惠吸引消費者成為會員,以建立長期客戶關係。但很多消費者未必留意到,有些公司在邀請登記成為會員的同時,背後有附帶條件,如收取月費,直至該網站透過你的信用卡資料替你自動繳付會費,才驚覺自己「被續會」。所以登記成為會員前,記緊要看清楚條款!

大部分購物平台都會在消費者完成付款後,發出電郵確認訂單。此時,緊記仔細核實電郵上列出的貨品資料,每個購物平台可以有各種原因取消部分貨品的訂單!曾有平台聲稱,因缺貨或不予任何理由,自行取消部分貨品的交易。若買家因要節省運費而同時購買多件貨品,有可能失去預算。 

内地網購平台會列明禁止出口收寄的貨物清單,但清單卻不一定完整。若你選購了禁運貨品,有機會被購物平台取消有關交易。所以買家需不時登入平台,查看已購貨品的運送狀態。

消費者亦要留意,個別速遞公司會對運送的貨品種類設限,如不送遞健康食品及補充劑、紫菜、乾果、罐頭食品、染髮劑、香薰、指甲油、皮革、嬰兒配方奶粉等貨品。

畢竟網購只能靠商戶提供的相片及文字描述,來決定是否「扑槌」。當見到貨物「廬
山真面目」時,或會因不合心意而想退貨。不過,某些平台會在條款中說明,只接受因損壞或描述不符的貨品退貨申請。如選擇無理由退貨,需自行承擔運費。

要特別一提的是,內地對貨物的運送管制較嚴格,假如透過內地網購平台購買屬管制貨品的商品,就算之後想退貨,而賣家又接受退貨申請,買家亦有機會因運送管制而未能送遞貨品。故購買前應先衡量風險。

有些平台退貨非常方便,登入帳戶,按幾個掣,再將貨品拿到便利店就大功告成。但亦有平台不但沒有詳列退貨申請程序,帳戶內甚至沒有任何申請退貨的說明或連結。如在選購貨品時沒有為貨品頁面截圖,就有機會錯失僅有的退貨資訊。故購物時最好「留底」,保留交易紀錄,並及早聯絡客戶服務人員,問清楚退貨程序。

如只需在網上按個掣,再到便利店交低需要退回的貨品,當然方便。不過,有些網購平店的退貨手續,則較為繁複。首先消費者只能透過電郵向購物平台或供貨商申請退貨,再按回覆電郵內的指示完成程序。當中買家可能會遇到客戶服務人員未能適時在退貨限期前回應的情況,耽誤退貨申請。

同時,要自行安排速遞服務亦令不少消費者頭痛,例如選舉哪一間速遞公司退還貨品;在填寫清關資料時,有機會因為欠缺收件方商業登記資料,而不能順利寄出物品。假如需自費寄回貨品,運費隨時與貨品價錢相若,令退款申請得不償失,買家更要承擔運送過程中貨品遺失或損壞的風險。這些都是消費者需要預先考慮的細節。

大家都知道,網購平台大多設有退貨期限,有些平台更將退貨申請期限設在簽收貨品那一刻起計的第7天,逾時無效,帳戶內的退款按鍵亦會隨之消失!所以收貨後務必盡快驗貨,如有問題就要趁早啟動退貨程序。

成功處理退貨手續後,購物平台又會怎樣退回款項?大部分消費者或都希望能以原付款方式退款,不過有平台會提供2種選擇:以原付款方式退款,及以平台內的帳戶結餘退款。亦有平台的政策指明,如顧客在收貨後若干日後才申請退貨,就只能以平台內的帳戶結餘作為退款。

此外,消費者亦記緊核對退款金額。消委會之前曾進行實測,發現有平台發生退款不足的情況。

消委會於9個港人熟悉的網上購物平台,實測購買多種熱門貨品,收貨後再向相關網購平台就其中某些交易要求退貨退款,藉此了解不同平台的貨品運送及退貨的安排和條款,及其客戶服務質素。想知道實測詳情,馬上查看【516期《選擇》月刊 網購退貨要留神 實試發現三大問題】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