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黃牛」天價演唱會門票再惹關注
修訂法例並落實實名制雙管齊下 免消費者淪為「魚肉」

「黃牛」天價演唱會門票再惹關注 
修訂法例並落實實名制雙管齊下 免消費者淪為「魚肉」

即將在紅館舉行演唱會的人氣男團未上演先哄動,網上俗稱「黃牛票」的二手或代購門票經已全城滿天飛。據傳媒報道,「黃牛黨」每張門票索價,由普通門票的較原價高數倍的價錢,到第一行「握手位」的數十萬元不等,當中更不排除有假「黃牛」、真騙財,即使消費者願意以天價購票,根據過往同類型事件,消費者亦隨時錢票兩失。

編者的話

主辦機構和政府均面對瘋炒情況,如臨大敵,因而首次在紅館試行實名制、每人限購2張門票外,城市售票網在門票開售當天亦採取特別安排,防止黃牛在開售前提早登入或以俗稱「搶飛機械人」的電腦程式搶門票,雖然相關措施早在4年前本會致函政府時已經提出,政府亦曾於2018年在香港文化中心實施,由於今次涉及的門票數目更多,管理風險無疑增加。綜觀而言,如何根治長久以來「黃牛票」為消費者帶來的困擾,是業界和政府絕對需要正視的消保議題。

消委會一直高度關注經網上代購,以至「黃牛黨」或其他門票轉售平台的「炒飛」問題。本會理解忠實粉絲們在一票難求的情況下,往往不惜透過各種渠道,以「高價」買下心頭好。然而一些二手門票平台,甚至不法分子正正覷準消費者此一心理,乘機抬高門票價格,甚至大肆炒賣,消費者需以高價購票之餘,客戶服務又形同虛設,更妄論消費保障。另一方面,根據現時本港法例,對「黃牛」門票的規管只限須領牌的公眾娛樂場所,不適用於獲豁免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的康文署或民政署管理場地,故在紅館或其他政府康體設施舉辦的表演活動不在規管之列,成為了法例中的灰色地帶。

其實「黃牛票」問題並非香港獨有,本會早在2017年前參與由澳洲消費者組織發起,紐西蘭及英國等消保組織參與的一項有關門票轉售活動的大型調查項目。調查結果揭示二手門票不但涉及高昂票價和隱藏收費,令消費者混淆一、二手市場門票,當中更充斥假門票等亂象,令消費者蒙受巨大損失。

選擇月刊亦於翌年檢視多個專門出售二手門票的平台,實試比較其買賣流程及客戶服務,發現當中存在5大銷售問題。包括,門票價格被大幅炒高、營造熾熱搶購氣氛以催促消費者倉卒購票、出售門票資訊不詳、客戶服務形同虛設,以至保障消費者的法例未必適用。

就日益嚴重的門票炒賣問題,本會曾於2018年去信民政事務局,促請政府正視,檢討並修訂有關法例,以消除法例中的灰色地帶、支持康文署引入實名制購票的先導計劃、建議提高實名制下公眾售票比率,以至規管二手門票平台,提高其售票資料的透明度等,均有助打擊「黃牛」,保障消費者權益。

儘管政府當年回覆會檢視推行實名制先導計劃的可行性及研究修訂有關法例,但並未提供時間表。觀乎高價炒賣門票事件又再重演,本會深切期望政府能排除萬難,盡早與業界攜手落實各項打擊「黃牛」的措施,以免消費者繼續成為「黃牛黨」刀俎下任由宰割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