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虐老」並不是單指身體虐待,還包括精神虐待、財產侵佔等。近年,有關長者墮入詐騙陷阱的新聞比比皆是,不少長者被騙走大筆錢財甚至「棺材本」,涉及最高金額的案件高達2.5億元。去年,即使本港傳統罪案數字有所下跌,惟詐騙案的數字(44,480宗)仍見上升,佔整體罪案46.9%,較2023年升11.7%,當中接近62%為網上騙案(27, 485宗)。針對長者的詐騙罪行在英美、亞洲等多個地區亦十分猖獗,美國聯邦調查局剛發表的2024年度網絡犯罪報告便指出,在接獲的86萬宗個案中,受害人以60歲以上長者居多(14.7萬多宗),總損失達 48.85 億美元。有人可能會問,坊間已有那麼多「先例」了,為何老友記仍會「上當」?這或可從「身」「心」兩方面解說:長者身體及認知能力無可避免地出現退化,影響其判斷力及記憶力,令其較難以防範詐騙;心態上,大部分老人家不僅不願意成為家人的負擔,更希望自己仍可為屋企出心出力,因此當有騙徒假扮成親人「求救」時,很容易會因「救人」心切,難以進行理性分析而被騙;騙徒亦看準部分長者較追求折扣優惠的消費模式,或獨居長者較為寂寞的弱點,假裝噓寒問暖、贈送小禮物等以建立信任,從中發掘機會行騙,令長者蒙失。
多年來,本會一直致力保障年長消費者的權益,並以創新的手法進行消費者教育。香港正逐步邁向「無現金社會」,電子支付已成為消費大趨勢,不論男女老幼,均愈來愈多使用電子支付方式。有見長者及具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一般對信用卡的認知較淺,但不法之徒卻不時利用信用卡作為行騙工具,本會早前便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推出全新以信用卡為題的虛擬實境(VR)角色體驗遊戲,參加者可透過生動的畫面、逼真的場景、簡單有趣的小遊戲及過百個互動選項,以第一身互動體驗,學習使用信用卡和識別詐騙技巧,建立正確的信用卡消費觀念和提升防騙意識。
以「做個精明卡主」和「小心信用卡詐騙」為兩大主題的VR角色體驗遊戲,亦設有電腦版本。市民可透過4個場景包括「信用卡新手包」(https://vr-edu.org/creditcard/1a/)、「用卡有道」(https://vr-edu.org/creditcard/1b/)、「提防釣魚連結」(https://vr-edu.org/creditcard/2a/)和「提防電話騙案」(https://vr-edu.org/creditcard/2b/),提升防騙意識。我們計劃將這個VR角色體驗遊戲融入「智齡消費教育大使計劃」的培訓,教導智齡人士識別各種常見信用卡騙案手法及掌握應對策略;並將夥拍不同社福機構,安排智齡消費教育大使於社區主持相關消費權益講座,協助提升長者的自我保護能力。
特區政府成立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早前提出循5個範疇推行30項措施,銳意為本港經濟注入活力,同時讓長者共享發展成果。本會年初亦成立「銀髮經濟諮詢小組」,積極推展保障年長消費者權益的工作,包括於《選擇》月刊就長者「衣食住行」發表相關文章,同時透過網站「智齡生活」專頁加強發放與長者息息相關的資訊,幫助老友記及照顧者作出知情選擇。今年「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的年度主題亦訂為「保障銀髮世代的消費權益」,鼓勵傳媒作深入探討,多管齊下加強保障長者的權益。此外,我們將於今年第四季推出一站式長者消費者資訊平台,作為「智齡生活」專頁的加強版,採納迎合長者需要的界面設計,提供更豐富及多元化的資訊,為老友記締造一個安心消費環境,讓他們的生活過得更豐盛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