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簡介
調查簡介
本會參考了載列於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網頁上符合稅務扣減資格,並且接受新申請的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Qualifying Deferred Annuity Policy,QDAP)名單,於今年6月至7月期間,致函及發送問卷予18間保險公司,涵蓋合共21個保單計劃。全部保險公司均已提供完整書面回覆,本會將搜集所得資料整合並詳列於表一,供消費者參考及比較。
年金Q&A
甚麼是年金?年金保單有哪些種類?
年金屬於長期保險的一種,主要為投保人應對長壽而帶來的潛在財務風險;換言之,年輕時所作的儲蓄及投資,未必足以應付餘生的長期開支。年金保單可按其入息派發的時間,分為「即期年金」(immediate annuity)和「延期年金」(deferred annuity)。「即期年金」是指投保人以一筆過方式繳付保費後,隨即便開始定期領取年金入息;而「延期年金」則是指投保人以預繳或分期供款的形式向保險公司繳交保費,即「保費繳付期」或「供款期」。另再視乎年金保單的產品設計及投保人的選擇,部分計劃可在供款期完結後便開始派發年金入息;亦有部分計劃可待投保人年屆某歲數或在指定年期過後,方開始支付年金入息,即「年金領取期」或「入息期」。由於供款期與入息期之間存在一段時間差距,故稱為「延期年金」;同時,亦因為此特性,令延期年金較適合正處於工作階段或有收入人士,協助他們儲蓄現時的收入,讓其在退休後能獲得穩定的入息,減輕屆時的經濟壓力。
何謂「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
為鼓勵更多市民提早規劃退休生活及作自願性儲蓄,自2019年起,納稅人可就「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的保費申請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稅務扣減。「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是獲保監局認證,符合保費繳付年期、年金領取期及最早可領取年金入息的年齡等各項特定條件的年金計劃。相關計劃的銷售說明書及銷售文件亦須清楚標示「QDAP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標誌(見下圖),以資識別。
「內部回報率」、「保證內部回報率」與「總內部回報率」是甚麼?
內部回報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是用以評估投資項目的其中一種方法,計算時會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較適合用於衡量在不同時間點上牽涉較多現金流進出的投資產品,而延期年金便屬其中一種。投保人於供款期內向保險公司繳付保費(於投保人的角度,屬現金流出);而保險公司則在入息期內向投保人支付年金入息(於投保人的角度,屬現金流入)。內部回報率反映的是在整個投資期裡,現金流入現值總和相等於現金流出現值總和,亦即是投資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為零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由於該折現率並沒有考慮到其他外在因素,例如資金成本及流動性風險等,故稱為「內部」回報率。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的銷售文件內,會提供產品的「保證內部回報率」與「總內部回報率」。「保證內部回報率」的計算一般包括總保費及保證的年金入息、獎賞及/或紅利,而「總內部回報率」除了包括前述的保證回報外,亦將非保證的回報納入計算。有意投保的人士需要留意,非保證回報一般受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理賠率及盈利等因素影響;在極端情況下,相關款項可以是零,故消費者在比較不同的保單時,不宜過度着眼於「總內部回報率」。
可以單憑內部回報率選擇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嗎?
由於內部回報率以百分比的形式表達,相對上較易理解,亦便於消費者比較不同產品的回報。撇除其他因素而言,內部回報率愈高,代表該產品愈值得投資。惟目前市面上供消費者選擇的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為數不少,除了符合保監局認證的各項特定條件外,不同產品亦各有特點,例如所提供的繳費模式、所接受的投保貨幣及其他附加保障等等,消費者宜作多方考慮,選擇切合自身需要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