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年金慳稅兼添未來保障
不同入息階層都可受惠

年金慳稅兼添未來保障 
不同入息階層都可受惠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於2023年發表的文章,推算65歲及以上長者的比例,將由2021年的20.5%上升至2046年的36.0%。面對人口持續高齡化,市民提早規劃退休生活是重要的課題。年金產品可助消費者為未來儲蓄,退休後將積蓄轉化為定期的入息,使退休後亦能有穩定的收入。加上市面上部分年金產品的保費能作稅務入息扣減,一方面可享稅務優惠,另一方面亦可及早為未來打算,是不少消費者的理想選擇。 

年金計劃調查結果

逾4成計劃提供4種保費繳費模式  
惟1個計劃只接受年繳 

是次調查的21個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下文統稱「年金計劃」)中,有9個:「中銀集團人壽保險」(#3及#4)、「中國人壽保險(海外)」(#5)、「中國太平人壽保險(香港)」(#7)、「安達人壽保險香港」(#9)、「香港人壽保險」(#14)、「宏利人壽保險(國際)」(#17)、「保誠保險」(#18)及「萬通保險國際」(#21),提供4種保費繳付模式,分別為年繳、半年繳、季繳或月繳;另有5個:「友邦保險(國際)」(#1)、「安盛保險(百慕達)」(#2)、「周大福人壽保險」(#8)、「富衛人壽保險(百慕達)」(#10)及「香港永明金融」(#19)提供年繳、半年繳或月繳的選項。除了「忠意人壽(香港)」(#11)只接受年繳外,其餘計劃〔「中銀集團人壽保險」(#3)透過手機銀行投保、「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香港)」(#6)、「恒生保險」(#12及#13)、「滙豐人壽保險(國際)」(#15及#16)和「立橋人壽保險」(#20)〕,均可以年繳或月繳方式供款。 

 

不同繳費模式的優缺點 

以年繳模式供款的投保人,每次需要支付的金額會相應較多,對於收入來源或資金流波動較大的人士而言,或會較容易造成財務壓力;此外,投保人亦可能需要承擔較大的變現風險。當投保人以較大的金額按年繳付保費後,萬一需要動用大筆金錢作應急用途,則較難調動資金,靈活度相對較低。然而,對於工作和收入較為穩定的人士,又或是較為善忘的投保人而言,以年繳模式供款的其中一個好處是較方便簡明,每年只需要進行一次繳費,減少繁瑣。反之,若以月繳模式供款,每次繳付的金額會較低,或更切合收入較為不固定的人士。 

 

參考是次調查結果,若投保同一計劃,大部分以年繳模式的內部回報率會略高於以其他繳付模式的內部回報率;惟投保人宜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及支付能力,選擇合適的保費繳付模式,為日後退休可享穩定保障之餘,同時亦保持現時良好的財務靈活性。 

全部21個計劃均接受以美元投保
4個計劃同時提供3種保單貨幣 

投保不同貨幣計劃的優缺點 

若消費者打算退休後留港生活,投保港元年金計劃的主要好處在於毋須擔心匯率波動或會帶來的損失。此外,以本地貨幣作為日後的定期入息,亦方便用於日常開支。然而,隨着大灣區的交通服務及相關配套愈趨成熟,近年有不少人選擇在內地安老。如有相關打算,選擇投保並以人民幣收取年金入息,則可省卻兌換程序;惟礙於人民幣與港元的匯率並非掛勾,若消費者的退休計劃有所改變,最終選擇以港元收取年金入息,則可能需要承受較大的貨幣風險。至於美元計劃方面,由於美元與港元之間存在聯繫匯率,消費者需要承擔的匯率風險相對較低。另外,美元在國際社會上的流通性高,打算於外地退休的人士,可考慮投保美元計劃。消費者需要留意,部分保險公司的非港元年金計劃所預設的年金入息貨幣為投保貨幣,但同時亦提供兌換成港幣再支付予消費者的選項;若消費者希望以港元收取相關入息,建議事先向保險公司查詢及溝通,以免產生誤會或爭拗。 

保費繳付期由5年至10年不等  
同一計劃 繳付期愈長  
內部回報率或較低 

根據保監局<<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指引>>,年金計劃的保費繳付期最短為5年,而是次調查的21個計劃均提供相關選項。除了#1、#3、#12和#15外,其餘計劃亦同時有6年(#14)、9年(#8)或10年(#2、#4至#7、#9至#11、#13、#16至#21)供款期的選項。 

 

就同一計劃而言,若將保費攤分,以較長的年期供款,每年需要繳付的保費會相對較少;然而,內部回報率或有機會比以較短年期繳付的為低。以「中國人壽保險(海外)」(#5)為例,假設投保人為45歲非吸煙男性,如選擇5年保費繳付期,每年最低的保費為$36,000,而相關的保證內部回報率為0.54%至0.69%;如選擇將保費攤分成10年繳付,每年需要支付的保費可減少一半,但保證內部回報率亦會下調至0.27%至0.43%。又以「恒生保險」(#13)為例,同樣假設投保人為45歲非吸煙男性,並選擇年金將於60歲開始派發的美元計劃,5年保費繳付期相應的年繳保證內部回報率為2.40%,而10年保費繳付期相應的年繳保證內部回報率為2.22%,相差0.18個百分點。 

 

除了考慮保證內部回報率外,投保人亦宜審視自身狀況,以決定繳付期的長短。舉例來說,如投保人對繳付期內的財務狀況確定性較高,則可考慮較短繳付期的計劃;反之,部分投保人或選擇以長時間攤分保費,來減輕每期保費的經濟負擔。 

年金領取期差異大  
由10年至受保人99歲甚至終身 

視乎年金計劃的產品設計,部分計劃的入息期為固定年期,部分計劃則提供年金入息至受保人的指定年齡。就固定年金入息期的計劃而言,8個計劃(#2、#7、#10、#16、#18至#21)同時提供10年或20年的年金領取期的選項,而#13及#17可提供的固定年金期最長,為30年。 

 

在年金入息期設定至受保人指定年齡的計劃中,最低可提供年金入息至受保人99歲(#15),對比本會於2021年時調查所得的85歲有所上升,或反映消費者亦洞悉長壽可能帶來的潛在財務風險,故市場需求傾向於提供年金入息至年紀較高的計劃。若體魄健康的消費者認為年金入息期至99歲仍不足以滿足其需求,是次調查中亦有計劃可分別提供年金入息至受保人100歲至120歲。 

 

除此之外,#4及#21的部分選項並沒有訂明年金入息期於何時終結,而是每月向受保人支付年金入息至其身故為止。這類計劃或較適合投保時相對年輕的人士,因為他們距離退休或自然死亡的時間一般較長,所面臨的變數亦會較多,故在投保時往往未能具體掌握其退休需要。 

2個計劃可更改入息開始期 
2個計劃的保證年金入息會遞增 

調查的21個計劃中,#1及#11容許投保人更改年金領取期開始的年齡,為投保人提供更大彈性,可以更靈活地配合退休或財務規劃所帶來的改變。另外,#9及#13的每月年金保證入息會遞增,能更有效地為退休人士應對通脹或醫療開支等上升的壓力。這些計劃的設計特點均有利於消費者,值得仿效,惟屬是次調查中的少數。本會期望更多市場參與者能推出設有類似特點的計劃,使消費者能有更多選擇。 

部分毋須另繳保費的附加保障 

在投保年金計劃前,除了考慮計劃的內部回報率、以哪種方式繳付保費較切合個人需要等因素外,計劃有否提供一些毋須另繳保費的附加保障亦值得消費者留意。是次調查的21個計劃中,全部均設有身故賠償;另外,有11個計劃(#1、#2、#7、#9至#11、#13、#15至#18)設有「失業延繳保費」或「保費假期」保障。一般而言,保險公司會向投保人提供30/31日的保費逾期寬限;若投保人在供款期內一時忘記繳付保費,保單亦不會因俗稱「斷供」而導致即時失效。而「失業延繳保費」保障則可以將原有的寬限期延長至最多365天,使非自願性失業的人士可暫時免繳保費,緩解經濟負擔。消費者可根據個人工作性質及穩定性,衡量該項保障的適用程度。舉例來說,若從事面臨周期性失業(cyclical unemployment)風險較高的職業(如旅遊、酒店或零售業)的人士,該項保障的適用程度或相對較高。而#9、#11及#17所提供的「保費假期」保障彈性相應較大,如投保人因其他財務需要,希望暫時停止為年金計劃供款,「保費假期」保障便可起緩衝作用,為投保人提供財務靈活性,亦可繼續維持其年金計劃的有效性;惟投保人須先向保險公司申請及獲批。 

 

除此之外,亦有3個計劃(#2、#5及#21)提供「意外保費豁免」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為是次調查中,不同年金計劃所提供的部分附加保障。在符合保監局認可的基本條件下,各公司的產品設計或仍存有差異;個別計劃亦可能設有其他毋須額外收費的附加保障,因此,消費者宜細閱產品銷售說明小冊子及文件。此外,若消費者在投保年金計劃時,有額外付費購買其他附加保障,相關保費則不符合用作稅務扣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