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年金悭税兼添未来保障
不同入息阶层都可受惠

年金悭税兼添未来保障 
不同入息阶层都可受惠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于2023年发表的文章,推算65岁及以上长者的比例,将由2021年的20.5%上升至2046年的36.0%。面对人口持续高龄化,市民提早规划退休生活是重要的课题。年金产品可助消费者为未来储蓄,退休后将积蓄转化为定期的入息,使退休后亦能有稳定的收入。加上市面上部分年金产品的保费能作税务入息扣减,一方面可享税务优惠,另一方面亦可及早为未来打算,是不少消费者的理想选择。 

年金计划调查结果

逾4成计划提供4种保费缴费模式  
惟1个计划只接受年缴 

是次调查的21个合资格延期年金保单(下文统称「年金计划」)中,有9个:「中银集团人寿保险」(#3及#4)、「中国人寿保险(海外)」(#5)、「中国太平人寿保险(香港)」(#7)、「安达人寿保险香港」(#9)、「香港人寿保险」(#14)、「宏利人寿保险(国际)」(#17)、「保诚保险」(#18)及「万通保险国际」(#21),提供4种保费缴付模式,分别为年缴、半年缴、季缴或月缴;另有5个:「友邦保险(国际)」(#1)、「安盛保险(百慕达)」(#2)、「周大福人寿保险」(#8)、「富卫人寿保险(百慕达)」(#10)及「香港永明金融」(#19)提供年缴、半年缴或月缴的选项。除了「忠意人寿(香港)」(#11)只接受年缴外,其余计划〔「中银集团人寿保险」(#3)透过手机银行投保、「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香港)」(#6)、「恒生保险」(#12及#13)、「汇丰人寿保险(国际)」(#15及#16)和「立桥人寿保险」(#20)〕,均可以年缴或月缴方式供款。 

 

不同缴费模式的优缺点 

以年缴模式供款的投保人,每次需要支付的金额会相应较多,对于收入来源或资金流波动较大的人士而言,或会较容易造成财务压力;此外,投保人亦可能需要承担较大的变现风险。当投保人以较大的金额按年缴付保费后,万一需要动用大笔金钱作应急用途,则较难调动资金,灵活度相对较低。然而,对于工作和收入较为稳定的人士,又或是较为善忘的投保人而言,以年缴模式供款的其中一个好处是较方便简明,每年只需要进行一次缴费,减少繁琐。反之,若以月缴模式供款,每次缴付的金额会较低,或更切合收入较为不固定的人士。 

 

参考是次调查结果,若投保同一计划,大部分以年缴模式的内部回报率会略高于以其他缴付模式的内部回报率;惟投保人宜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及支付能力,选择合适的保费缴付模式,为日后退休可享稳定保障之余,同时亦保持现时良好的财务灵活性。 

全部21个计划均接受以美元投保
4个计划同时提供3种保单货币 

投保不同货币计划的优缺点 

若消费者打算退休后留港生活,投保港元年金计划的主要好处在于毋须担心汇率波动或会带来的损失。此外,以本地货币作为日后的定期入息,亦方便用于日常开支。然而,随着大湾区的交通服务及相关配套愈趋成熟,近年有不少人选择在内地安老。如有相关打算,选择投保并以人民币收取年金入息,则可省却兑换程序;惟碍于人民币与港元的汇率并非挂勾,若消费者的退休计划有所改变,最终选择以港元收取年金入息,则可能需要承受较大的货币风险。至于美元计划方面,由于美元与港元之间存在联系汇率,消费者需要承担的汇率风险相对较低。另外,美元在国际社会上的流通性高,打算于外地退休的人士,可考虑投保美元计划。消费者需要留意,部分保险公司的非港元年金计划所预设的年金入息货币为投保货币,但同时亦提供兑换成港币再支付予消费者的选项;若消费者希望以港元收取相关入息,建议事先向保险公司查询及沟通,以免产生误会或争拗。 

保费缴付期由5年至10年不等  
同一计划 缴付期愈长  
内部回报率或较低 

根据保监局<<合资格延期年金保单指引>>,年金计划的保费缴付期最短为5年,而是次调查的21个计划均提供相关选项。除了#1、#3、#12和#15外,其余计划亦同时有6年(#14)、9年(#8)或10年(#2、#4至#7、#9至#11、#13、#16至#21)供款期的选项。 

 

就同一计划而言,若将保费摊分,以较长的年期供款,每年需要缴付的保费会相对较少;然而,内部回报率或有机会比以较短年期缴付的为低。以「中国人寿保险(海外)」(#5)为例,假设投保人为45岁非吸烟男性,如选择5年保费缴付期,每年最低的保费为$36,000,而相关的保证内部回报率为0.54%至0.69%;如选择将保费摊分成10年缴付,每年需要支付的保费可减少一半,但保证内部回报率亦会下调至0.27%至0.43%。又以「恒生保险」(#13)为例,同样假设投保人为45岁非吸烟男性,并选择年金将于60岁开始派发的美元计划,5年保费缴付期相应的年缴保证内部回报率为2.40%,而10年保费缴付期相应的年缴保证内部回报率为2.22%,相差0.18个百分点。 

 

除了考虑保证内部回报率外,投保人亦宜审视自身状况,以决定缴付期的长短。举例来说,如投保人对缴付期内的财务状况确定性较高,则可考虑较短缴付期的计划;反之,部分投保人或选择以长时间摊分保费,来减轻每期保费的经济负担。 

年金领取期差异大  
由10年至受保人99岁甚至终身 

视乎年金计划的产品设计,部分计划的入息期为固定年期,部分计划则提供年金入息至受保人的指定年龄。就固定年金入息期的计划而言,8个计划(#2、#7、#10、#16、#18至#21)同时提供10年或20年的年金领取期的选项,而#13及#17可提供的固定年金期最长,为30年。 

 

在年金入息期设定至受保人指定年龄的计划中,最低可提供年金入息至受保人99岁(#15),对比本会于2021年时调查所得的85岁有所上升,或反映消费者亦洞悉长寿可能带来的潜在财务风险,故市场需求倾向于提供年金入息至年纪较高的计划。若体魄健康的消费者认为年金入息期至99岁仍不足以满足其需求,是次调查中亦有计划可分别提供年金入息至受保人100岁至120岁。 

 

除此之外,#4及#21的部分选项并没有订明年金入息期于何时终结,而是每月向受保人支付年金入息至其身故为止。这类计划或较适合投保时相对年轻的人士,因为他们距离退休或自然死亡的时间一般较长,所面临的变数亦会较多,故在投保时往往未能具体掌握其退休需要。 

2个计划可更改入息开始期 
2个计划的保证年金入息会递增 

调查的21个计划中,#1及#11容许投保人更改年金领取期开始的年龄,为投保人提供更大弹性,可以更灵活地配合退休或财务规划所带来的改变。另外,#9及#13的每月年金保证入息会递增,能更有效地为退休人士应对通胀或医疗开支等上升的压力。这些计划的设计特点均有利于消费者,值得仿效,惟属是次调查中的少数。本会期望更多市场参与者能推出设有类似特点的计划,使消费者能有更多选择。 

部分毋须另缴保费的附加保障 

在投保年金计划前,除了考虑计划的内部回报率、以哪种方式缴付保费较切合个人需要等因素外,计划有否提供一些毋须另缴保费的附加保障亦值得消费者留意。是次调查的21个计划中,全部均设有身故赔偿;另外,有11个计划(#1、#2、#7、#9至#11、#13、#15至#18)设有「失业延缴保费」或「保费假期」保障。一般而言,保险公司会向投保人提供30/31日的保费逾期宽限;若投保人在供款期内一时忘记缴付保费,保单亦不会因俗称「断供」而导致即时失效。而「失业延缴保费」保障则可以将原有的宽限期延长至最多365天,使非自愿性失业的人士可暂时免缴保费,缓解经济负担。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工作性质及稳定性,衡量该项保障的适用程度。举例来说,若从事面临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风险较高的职业(如旅游、酒店或零售业)的人士,该项保障的适用程度或相对较高。而#9、#11及#17所提供的「保费假期」保障弹性相应较大,如投保人因其他财务需要,希望暂时停止为年金计划供款,「保费假期」保障便可起缓冲作用,为投保人提供财务灵活性,亦可继续维持其年金计划的有效性;惟投保人须先向保险公司申请及获批。 

 

除此之外,亦有3个计划(#2、#5及#21)提供「意外保费豁免」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前述为是次调查中,不同年金计划所提供的部分附加保障。在符合保监局认可的基本条件下,各公司的产品设计或仍存有差异;个别计划亦可能设有其他毋须额外收费的附加保障,因此,消费者宜细阅产品销售说明小册子及文件。此外,若消费者在投保年金计划时,有额外付费购买其他附加保障,相关保费则不符合用作税务扣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