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耳垢錯誤清理更麻煩
6種工具比高下?

耳垢錯誤清理更麻煩
6種工具比高下?

耳垢和耳油很「污糟」?很想快些將它清除?不少人愛用棉花棒,覺得既方便又可保持個人衞生,更享受它帶來搔搔癢癢的感覺。但其實耳垢有清潔、保護和滋潤外耳道的作用,而近年更有因使用棉花棒而引致耳道嚴重發炎的醫療病例。那麼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較安全的清理方法?近年新興附有拍攝鏡頭及照明燈的內視鏡式耳挖、電動吸耳垢機等「採耳神器」又是否理想選擇?本會從耳垢成因及類型出發,為你分析不同清理方法和工具所需注意的地方。

認識「耳垢嵌塞」

部分人士可能因為耳道較細小、狹窄、形狀較迂迴、耳毛較多,令耳垢較難被自然排走,最後有機會造成耳垢堆積和嵌塞(earwax buildup and impactions),而當耳垢積累可能會阻塞部分甚至整個耳道。

「耳垢嵌塞」的症狀包括:耳痛(otalgia)、耳鳴(tinnitus)、感到耳內脹滿、痕癢、咳嗽及聽力下降,甚或會有暈眩和影響身體平衡的感覺。如果情況嚴重,更有機會造成耳道感染,出現嚴重疼痛、流出分泌物,耳道甚至會傳出異味。

「耳垢嵌塞」較常見於長者以及有認知障礙的人士,而部分健康的成人和兒童都可能出現相關情況。如果問題長時間被忽略,或未有作適當治理,可能加劇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若果問題發生在兒童身上,或可能影響他們的聽力,窒礙其學習進度。

認識「耳垢嵌塞」

海外研究指出,「耳垢嵌塞」最常見的成因是使用棉花棒(cotton-tipped swabs)以及助聽器。使用棉花棒有機會將耳垢推進耳道較深入位置,久而久之,耳垢可能積累並造成阻塞;另一方面,使用助聽器、耳塞或入耳式耳機則可能會刺激了耳道的分泌,或因為配戴相關儀器而影響人體正常排走耳垢的機制,故此使用這些裝置的人士亦較易出現耳道阻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