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構建負責任借貸 改革法規和培養正確理財態度雙軌並行

構建負責任借貸  改革法規和培養正確理財態度雙軌並行

置業按揭傳統上是香港人借貸的主因,但近年個人貸款亦明顯上升。根據金管局上月底公布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以家庭為單位,其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創19年新高,今年第2季達75.5%,相較10年前只有約50%,可謂增幅驚人;而個人貸款的增長,亦由去年下半年的3.9%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7%,反映本地借貸市場正急速發展。

編者的話

根據本會上月底發表的《保障消費權益—— 改革放債法規和營商手法》研究報告,不少個人借貸是放債人交易,但如此龐大的放債市場,卻欠缺特定監管機構擔當統領督導角色,導致監管不足,也令市場失去前瞻性,難以識別和防禦系統性的風險。此外,目前規管市場的《放債人條例》已相當過時,《條例》於1980年訂立,原意是打擊高利貸。時至今天,市場上湧現大量小型放債人,無視借款人還款能力,以寛鬆的標準批出小型貸款,款額由數千元至數萬元,但收取的利率極高,令市場亂象叢生。


消費者借貸的原因很多,例如生意、家庭、學業、工作等等出現問題。但放債市場的透明度低,消費者普遍對市場缺乏認知,加上規管不足,作為消費者的借款人一旦碰上不良放債人,不只未能解決燃眉之急,更可能因高昂的利息,令債務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後果堪虞。


事實上,一些難以向銀行借貸的人士,一旦急須資金周轉,往往只能通過二、三線規模較小的放債人公司,以細額方式借貸。在本會接觸的個案中,就有借貸人向多達120個放債人公司借款,個案不但揭示市場缺乏監管,行業的商營操守也不嚴謹,未有妥善審核借貸人的還款能力。反觀不少海外市場已有法例規管放債市場。此外,個案也反映了借貸人的理財態度,一些借貸人會在無力償還貸款的情況下繼續借貸,認為萬一未能還款,可以申請破產來解決問題,但忽視了過度借貸和破產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更令本會憂慮的是,這種無節制借貸的心態正越趨年輕化,而年輕人借貸的首兩大原因就是購買心頭好及支付娛樂開支。這與大量借貸廣告鼓吹消費主義,以「先買先享受」鼓勵不理性消費,不無關係。再加上標榜「易借易還」、「毋須信貸報告」、「零利率」的營銷技倆,直接誘使年輕人借貸渡日。


放債人在社會上有其重要角色和職能,要使借貸人有合理的保障和借貸市場長遠穩健發展,改革過時法規刻不容緩。在倡議改革法規的同時,教育工作同樣迫在眉捷,要年輕人抗衡物質誘惑殊不容易,本會認為加強教育,令年輕人深入認識借貸的風險同樣重要;從小培養正確的理財態度和建立理性消費模式,會對社會的發展起正面作用。


這也是本會20年來堅持主辦「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的目的,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掘消費議題,從多角度審視不同消費者的處境,學會獨立思考、擴闊視野之餘,更透過觀察和分析他人的消費行為反思自己的消費價值觀,再將學到的人文學科和科學知識融入生活應用。


本會將繼續與持份者協作,透過公眾教育,向下一代灌輸正確的理財和理性消費的觀念, 在消費之前先「停一停、想一想」,充分考慮是否有真正需要才作購買決定;亦期望家長以身作則,讓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正確行為,減少因追求享樂而借貸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