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胶实际上是什么?
根据欧洲食物安全局2016年的文献,微塑胶是不同形状材料的混合物,当中包括:碎片、纤维、球体、颗粒、小球、薄片或小珠,尺寸范围为0.1至5,000微米(μm)。 微塑胶当中又可分为原始和次生微塑胶:
- 原始微塑胶:当初直接制造成该尺寸的塑胶,例如清洁磨砂用品内的小胶珠;
- 次生微塑胶:较大型的塑胶经历海浪冲刷、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过程后,产生的 塑料碎片。
而在市面上验出有微塑胶的食盐中,塑胶种类就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丙烯(PP)最为常见。
食物中的胶从何来?
无论是甚么种类的微塑胶,它们的大小及外观都与沉积物和浮游生物相似,以致现时的污水处理系统未能完全清除微塑胶,所以海洋生物很容易会「食错胶」,而令微塑胶进入食物链。同时,食物的塑胶包装亦有机会是微塑胶的来源之一。
而上述食盐样本中的微塑胶,可能就是来自受污染的原料或产品的塑胶包装。如果是来自受污染的原料,这可能与原料污染的程度、不同种类塑胶的使用率、回收弃置率、化学结构在不同环境包括热力、紫外线及氧化等的稳定性有关。
微塑胶对我们的影响
重点来了,这些食物中的微塑胶其实会吸附有害化学物质,及释放微塑胶里面本身的添加剂。虽然现时进食微塑胶对人体的影响仍未有定论,但只要想想也知道,长期进食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的影响。
如何能在进食时「走塑」?
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从源头做起。当我们以可持续消费为原则,减少使用塑胶用品、转用可降解塑胶,甚至探讨实行措施如扩大塑胶征费、增加回收率等,去降低塑胶污染对环境和生物所带来的伤害,自然也对我们有益。
还是没有概念微塑胶在食物中究竟有多常见?只要看看【522期《选择》月刊 逾6成食盐检出金属污染物 两成海盐检出微塑胶】,消委会对市面上的食盐所作的测试,就能明白我们绝不能轻视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