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位:贪方便,最紧要够快!
都市人生活节奏急速,一切讲求速度,连借钱都要「快人一等」。如果你看到借贷广告大大只字写着「特快批核」、「免财务审批」、「免入息证明」也不禁动心起来,证明你就是「贪方便」的人了!
随着科技发展,现时很多贷款都可以于网上或社交媒体平台快速申请,更称无须入息证明及审查信贷纪录便可即时过数。若你以为够快就是最好,其实已踩入借贷陷阱。在轻松便捷的借贷背后,还款利息分分钟非常高昂和不合理。
常常出现的借钱广告会容易将资讯植入于大脑之中,令你以为卖得广告,这些财务公司就一定信得过。其实广告强调「方便,无须批核」,是为了转移视线,刻意隐藏背后条款,令你借钱后背起沉重负担,拖长还款期等等严重后果。
有些不良中介更会假扮银行职员或财务顾问,诱使你透过他们向财务公司借钱,更以「不成功、不收费」做卖点,即使最终没有获批出贷款,结果仍然会收取高昂手续费或顾问费!作为借款人,要仔细考虑是否透过中介申请借贷,你亦可先查阅放债人登记册。想了解关于借钱中介、财仔、财务顾问的关系,可以参阅消费者委员会的短片:【借钱中介・财仔・财务顾问公司大不同】
第2位:贪着数,唔想执输!
借贷广告经常以「零利息」、「零手续费」等吸睛字眼作招徕,若你被这类广告吸引,亦即代表你是「贪着数」一族了。不过在所谓免费的背后,代价分分钟比你想像中更贵!
不少广告都会以过份轻松的方式作演绎,试图淡化借款人在获取短期高息贷款的后果,令不少人以为借钱很着数,结果为借而借,甚至愈借愈多,最后无能力偿还。其实这些广告令人容易「中招」,若不想坠入这种借钱陷阱,就要时刻记着「便宜莫贪」了。
息口计法大不同 借钱先要睇清楚
如果真的有需要借钱,在比较利息时,应考虑月平息、年利率,还是超低息呢?现时的财务公司广告则多用「月平息」,银行贷款广告多用「年利率」,两者都有不同作用。月平息能显示每月需付的固定利息,方便计算每月的总还款额。不过单看月平息并不足够,因为当中并没有包括其他费用如手续费、服务费等,就算将「月平息 x 期数」也会和实际年利率有差距。
为了令消费者更易理解借贷成本,金管局规定认可机构(如银行)以实际年利率展示出贷款的利息及所有其他费用。作为借款人,你有权要求贷款机构提供实际年利率数字,这样才能够一清二楚。
至于「超低息」是一种主观而且相对的说法,并不一定有保证。现实上这些利率陷阱又会如何出现?立即了解更多例子:保障消费权益——改革放债法规和营商手法
第3位:贪高兴,先甜后苦有咩好怕!
近年的借贷市场很多时会以年轻人为目标对象,以贷款广告鼓吹「先使未来钱」,将「消费至上」、「先买后还」包装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并鼓励年轻人透过借贷达成梦想,例如购买潮流产品、旅行、享受高消费服务等。若你都认为开心大过天,就要小心因为「贪高兴」,误进借钱的圈套了!
现时网上非银行放债人愈来愈多,令年轻人更轻易借到钱,导致先使未来钱的现象更普遍。加上网购及电子钱包大行其道,令借贷手续变得更快捷方便,令「过度借贷」与「过度消费」的问题互相激化。而且大学不时会摆放信用卡申请摊位,以进取的推广攻势及超值迎新优惠「吸客」,令年轻人拥有多张信用卡变得更平常。
从消委会的访问个案和针对年轻在职人士的研究调查显示,超过 60%的受访者曾经入不敷支、有三分之一人士更曾经负债。缺乏理财经验的年轻人很容易受不住诱惑,不知不觉间卡数越积越多,到还款日只能偿还Min Pay (最低还款额),使利息连卡数愈滚愈大,最终因无力还清债务而跌入财务公司的借钱圈套,从此令自己惹上「一身债」!
不想刚毕业刚工作就背住一大笔债,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节制的重要,消费前先停一停、谂一谂,因为「先使未来钱」,下一句是「越借越可怜」!想知网购如何逐渐改变你的消费模式,立即看看消费者委员会的短片:【胆小勿看!真实香港网购故事】
简单三招!KO借钱电话
除了无处不在的借钱广告外,你是否都收过借钱电话呢?
当你收到借钱电话时一定要提高警觉,查明来电者身份,不要轻易泄漏个人资料令对方有机可乘!想知如何实行以上拆解骗案的招式,可以从消委会的短片中了解更多:
《借钱来电 一招搞掂!》开记招先嚟接电话!?
过度负债除了是借贷人的问题,放债人都需付上一定责任。因此,消委会建议政府成立专责行业监管机构,以加强放债人的牌照审批及提高申请门槛等。另外亦应加入规定,确保广告不应具误导性内容、以过份轻松的方式作演绎等。同时建议监管机构加强执法及处理投诉、改善市场透明度,以促进放债人保持良好的营商手法,加强对借贷人的保障。此外,消委会亦建议政府带领业界与非政府组织推出一个及时且务实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教育资讯债务管理意见。
想知日常的借贷广告如何误导大众,就要看看消委会的短片:【易借,真系易还?】,为你识破借贷广告真面目。
想知更多贴士,即到: 无必要又还唔起,梗系唔好借!
或者follow 忠告兄弟 Warning Bros Facebook 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