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学车全攻略!
11间驾驶院校 课时、收费、补钟、杂费一览

学车全攻略!
11间驾驶院校 课时、收费、补钟、杂费一览

疫后本地、跨境以至海外自驾游盛行,带动报读驾驶课程的需求上升。另外,部分驾驶课程亦已纳入持续进修基金资助范畴,为有志进修的成年人提供持续进修和培训资助。市面上的驾驶学校纷纷推出林林总总的学车套餐,惟课时、收费、安排均不尽相同,难免令有意学车者眼花缭乱,更会造成预算上的落差。为协助消费者对本港驾驶课程的市场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本文将比较不同院校所提供的课程时数、收费结构及补钟安排,以及在导师编排、改期政策及场地设施等各方面的差异;同时模拟不同情景,计算要达到运输署建议训练时数所需的支出,供消费者参考。

意见调查及相关投诉

为了解消费者对驾驶院校及课程的意见,本会于9月进行了一项小型意见调查,透过应用程式「油价资讯通」邀请用户填写问卷,以了解本地驾驶者对其学车经历及课程安排的意见,共获324份回复,当中有72名受访者表示在过去7年内曾于本港报读驾驶学校的私家车或轻型货车课程。

 

调查发现,逾3成受访者表示在通过路试前接受超过30小时驾驶训练;普遍意见认为25至40小时较为合适,整体与运输署建议的30小时相符。在费用方面,超过95%受访者表示考取驾驶执照的总开支超过1万元。不少人指出,课程宣传价格未有包括运输署收费及租车费等杂项,令总收费欠缺透明度。选择驾驶学校时,导师教学质素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为价格透明度、训练场地的便利性及是否设有专用场地。有受访者建议应优先考虑导师质素,并参考网上评价,亦应在报名前了解所有收费项目,以免超出预算。

 

另一方面,本会自2022年起,共接获过百宗有关驾驶课程相关的投诉,主要与服务质素及合约内容相关,包括导师态度恶劣、出言侮辱、课程安排缺乏弹性(如改期困难、退款政策不清晰及可上课时段不足等)。此外,亦有投诉人不满实际上课钟数低于已支付之时数,原因包括导师无故提早下课,接送及场地轮候时间亦被计算在内等。事实上,在本会的问卷调查中,亦有受访者分享类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