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学车全攻略!
11间驾驶院校 课时、收费、补钟、杂费一览

学车全攻略!
11间驾驶院校 课时、收费、补钟、杂费一览

疫后本地、跨境以至海外自驾游盛行,带动报读驾驶课程的需求上升。另外,部分驾驶课程亦已纳入持续进修基金资助范畴,为有志进修的成年人提供持续进修和培训资助。市面上的驾驶学校纷纷推出林林总总的学车套餐,惟课时、收费、安排均不尽相同,难免令有意学车者眼花缭乱,更会造成预算上的落差。为协助消费者对本港驾驶课程的市场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本文将比较不同院校所提供的课程时数、收费结构及补钟安排,以及在导师编排、改期政策及场地设施等各方面的差异;同时模拟不同情景,计算要达到运输署建议训练时数所需的支出,供消费者参考。

总结

综合是次调查,市面上驾驶学校提供的初学者课程在课时、价格及服务安排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消费者在挑选时未必能作出清晰比较。

 

就课时而言,是次调查的学校所提供的套餐课程均需补钟方能满足运输署建议的30小时实习时数。因此,本会呼吁院校推出符合运输署课时建议之套餐课程,让学员可因应自身的学习状况弹性选择。此外,部分课程同时包含理论课及驾驶实习课,未必能反映实际学车时间。建议驾驶学校在课程宣传中加入驾驶实习之时数,贴近学员实际学习需要。

 

收费方面,院校的课程宣传价格往往未有包括租车费、运输署收费及其他杂项。消费者最终所支付的价格会因补钟及以上收费而导致与院校宣传之价格存在一定落差。此外,套餐价格亦会因车种、路试地区及车辆传动系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惟部分驾驶学校未有在网站上清楚列明相关差异,加上价格浮动频繁,令消费者易失预算。因此,业界可考虑建立标准化的收费披露机制,以消费者的总开支作宣传,协助学员清晰掌握整体开支。

 

教学质素管理亦是驾驶院校需关注的重要环节。驾驶院校可考虑建立导师的内部评核机制与学员反馈系统,并容许学员更换导师,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总括而言,消费者在选择驾驶训练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内容及价格细节,并参考驾驶学校的口碑与评价,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

 

(本文部分资料由运输署和在职家庭及学生资助事务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