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學車全攻略!
11間駕駛院校 課時、收費、補鐘、雜費一覽

學車全攻略!
11間駕駛院校 課時、收費、補鐘、雜費一覽

疫後本地、跨境以至海外自駕遊盛行,帶動報讀駕駛課程的需求上升。另外,部分駕駛課程亦已納入持續進修基金資助範疇,為有志進修的成年人提供持續進修和培訓資助。市面上的駕駛學校紛紛推出林林總總的學車套餐,惟課時、收費、安排均不盡相同,難免令有意學車者眼花繚亂,更會造成預算上的落差。為協助消費者對本港駕駛課程的市場情況有較全面的了解,本文將比較不同院校所提供的課程時數、收費結構及補鐘安排,以及在導師編排、改期政策及場地設施等各方面的差異;同時模擬不同情景,計算要達到運輸署建議訓練時數所需的支出,供消費者參考。

總結

綜合是次調查,市面上駕駛學校提供的初學者課程在課時、價格及服務安排等均存在一定差異,消費者在挑選時未必能作出清晰比較。

 

就課時而言,是次調查的學校所提供的套餐課程均需補鐘方能滿足運輸署建議的30小時實習時數。因此,本會呼籲院校推出符合運輸署課時建議之套餐課程,讓學員可因應自身的學習狀況彈性選擇。此外,部分課程同時包含理論課及駕駛實習課,未必能反映實際學車時間。建議駕駛學校在課程宣傳中加入駕駛實習之時數,貼近學員實際學習需要。

 

收費方面,院校的課程宣傳價格往往未有包括租車費、運輸署收費及其他雜項。消費者最終所支付的價格會因補鐘及以上收費而導致與院校宣傳之價格存在一定落差。此外,套餐價格亦會因車種、路試地區及車輛傳動系統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惟部分駕駛學校未有在網站上清楚列明相關差異,加上價格浮動頻繁,令消費者易失預算。因此,業界可考慮建立標準化的收費披露機制,以消費者的總開支作宣傳,協助學員清晰掌握整體開支。

 

教學質素管理亦是駕駛院校需關注的重要環節。駕駛院校可考慮建立導師的內部評核機制與學員反饋系統,並容許學員更換導師,以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總括而言,消費者在選擇駕駛訓練課程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內容及價格細節,並參考駕駛學校的口碑與評價,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課程。

 

(本文部分資料由運輸署和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