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有「来」自然亦有「往」。香港人一向热爱旅游,根据香港入境处的数字,2024年香港居民出境人数突破1,047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45%,当中,北上人次约为8,191万,占整体约77%。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香园围口岸三项重要跨境基础建设项目近年先后落成,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持续融合发展,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亦得以实现。加上两地政府近年实施了多项互惠互利的措施,包括于2023年推出、深受港人欢迎的「港车北上」计划,以及即将于11月推出的「粤车南下」安排,不单便利两地市民往返,更将开拓两地居民旅游及消费的新模式和机遇,发挥粤港综合优势。
出外旅游、吃喝玩乐,固然开心,然而,消费者在购物或使用服务时,或会遇到货不对办、被滥收费用等问题。若在返回原居地后才发现这些境外消费问题,申索固然困难;即使在当地已发现及跟进,往往亦由于行程赶急、言语不通等情况,难以即时追讨赔偿,加上法制不同亦增加了难度,整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或会令整个旅程蒙上阴影,甚至乎令消费者对该旅游地产生负面印象。本会作为消费权益的守护者,一直以来积极与内地及境外消费者保障组织(消保组织)合作,先后与36个消保组织(包括内地30个省市、澳门、南韩、日本、新加坡、泰国及马来西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书,以及建立两地跨境讯息及投诉个案互通机制(下称「互通机制」)。此举有效打破地域与语言的障碍,让消费者可在旅程结束后,向居住地的消保组织投诉,由当地职员「同声同气」协助投诉人排解纠纷,令投诉处理更便捷及更有效率。由2017年至今,本会的互通机制已处理逾940宗跨境消费纠纷,整体调停成功率约为63%,当中以内地的投诉个案为主。
随着网购日益普及,大家足不出户便可搜购全球各式各样的产品及服务,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日常。与此同时,所衍生的消费纠纷亦见持续上升,性质亦愈趋多样与复杂。多年来,本会与其他消保组织所建立的互通机制行之有效,能妥善地处理相关跨境消费纠纷,提供有效的支援,让所属地区的居民购物可获得更佳保障。
转眼间便踏入11月,「双十一」、「黑色星期五」这些年度的重头购物节亦即将到来。商户们将推出五花八门节庆优惠,媒体亦会整合各种网购攻略,出尽法宝激起消费者购物的意欲。然而,网购始终「隔了个屏幕」,实物或与网上所展示的「有出入」,遇上消费纠纷时,即使已建立了上述的互通机制,也难以确保每宗投诉个案都能成功调解。因此,本会建议消费者从根本着手,尽量减低争议发生的风险。除了光顾商誉良好的商户外,消费者亦要在购物前仔细阅读售后条款如送货、退货等,购物后要妥善保存相关交易纪录,以备发生争议时仍有所凭据。本会一向关注跨境网购平台的营运情况,亦会适时发布相关资讯,例如于今年7月联同广东省消委员及澳门消委会发出消费警示,加强消费者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意识。未来,本会将会加强与内地与境外消保组织的合作,探讨优化跨境消费的安排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