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疫苗Q&A
儿童疫苗Q&A
本会综合了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曹忠豪、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关日华及卫生署的意见,就儿童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作出解答,让消费者深入了解疫苗相关的注意事项。
1. 除参与「免疫接种计划」外,部分家长会安排婴幼儿在私营医疗机构/集团额外接种疫苗。这是否有必要?是否能有效预防相关疾病?
卫生署在决定将一种疫苗纳入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前,会先审慎考虑多项因素,包括流行病学情况、因疾病而造成的医疗负担、以及疫苗的安全、效能、副作用、成本效益和供应,以及公众对接种有关疫苗的接受程度、是否有其他的预防方法等。
曹医生及关医生建议,家长应谘询家庭医生的专业意见,以了解有关特定疾病对子女的健康影响、接种相关疫苗的潜在益处和风险、以及接种疫苗的相关资讯,并根据医生对个别儿童的健康状况及过往病历等因素所作出的评估,在知情的情况下决定是否为子女安排接种疫苗,以提供个人保护。此外,曹医生指本港卫生署或家庭医生亦可提供最新本地流行病学数据,以协助家长作出决定。事实上,现时「免疫接种计划」已复盖12种对公共卫生有重要影响的疾病(例如麻疹、水痘及乙型肝炎等),接种其他疫苗多为针对具潜在重症风险的疾病(例如轮状病毒或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或减低「情境性风险」(例如旅行前或前往特定地区),提供个人保护。
2. 市场上有哪些「免疫接种计划」以外的疫苗家长可以考虑为子女接种?
- 轮状病毒疫苗:适用于6星期大婴儿的口服疫苗,并须在6至8个月大前完成接种。目前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治疗方法主要是纾缓症状,例如补充流失水分及控制体温。如怀疑出现脱水情况,应尽快求医接受适当治疗。除保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外,接种疫苗亦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方法;
-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适用于2个月大以上婴儿(具体年龄限制视乎疫苗类型及品牌而定),可单独或与其他疫苗一同接种,例如五合一(白喉、破伤风、无细胞型百日咳及灭活小儿麻痹疫苗)或六合一混合疫苗(五合一加上乙型肝炎疫苗)。不过由于本地侵入性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病率一直偏低,「科学委员会」目前没有建议将此疫苗列入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内;
- ACWY及B型脑膜炎双球菌疫苗∶ACWY型脑膜炎双球菌疫苗适用于岁数为6星期(部分为9个月或1岁)或以上的人士,而B型脑膜炎双球菌疫苗适用于岁数为2个月或以上的人士。「科学委员会」于2025年7月底召开会议,检视侵入性脑膜炎双球菌的本地流行病学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建议和海外经验,更新了香港接种脑膜炎双球菌疫苗的建议。基于香港侵入性脑膜炎双球菌的甚低发病率,「科学委员会」并不建议将脑膜炎双球菌疫苗纳入免疫接种计划。另一方面,专家建议有较高暴露风险的外游人士(如计划在12月至6月前往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前往沙地阿拉伯麦加参加朝觐、小朝;或长期逗留海外的人士)和免疫力弱人士接种;及
- 甲型肝炎疫苗∶适用于1岁以上幼儿,如需前往甲型肝炎流行地区的旅游人士,或较常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的人士(如患有凝血因子疾病而需要接受血浆衍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人士)可考虑接种。根据「科学委员会」的建议,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尤其适用于高危人士,包括易受感染群组和较常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的人士。
3. 部分疫苗包含多于1针剂,如儿童没有完成接种所有针剂,对健康有甚么影响?
卫生署指,儿童必须按「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建议的时间表适时完成接种所有剂次,才能确保有足够的免疫保护。未完成接种疫苗的儿童因未具备对相关传染病的免疫力,容易受到感染,例如麻疹、百日咳等,而幼童感染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此外,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可能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途径,间接影响社区的整体免疫力。因此,家长应协助子女完成相关疫苗全部剂次的接种,以达致最佳保护效果。
4. 如儿童在接种第1针疫苗后,尚未接种第2针,负责的医疗机构/集团不幸结业,消费者应怎办?
曹医生及关医生建议:
a. 妥善保存疫苗接种纪录及收据,包括疫苗类型、品牌、批次、已接种的剂次及接种日期等资料,以便确认需要补种的剂次;
此外,曹医生亦建议:
b. 尽快联络其他医疗机构/集团(例如母婴健康院、私家诊所或医院)安排补种,紧记携带疫苗接种纪录。如相关机构/集团可提供接种的疫苗品牌与已接种的不同,消费者应先谘询医生,不同品牌是否可交替使用(大部分疫苗可混用品牌,惟轮状病毒疫苗必须接种相同品牌);及
c. 部分疫苗(例如轮状病毒)有严格的接种年龄限制,如无法补种疫苗,便应加强日常防护。
5. 有私营医疗机构/集团的条款列明,当疫苗供应短缺时,有机会以同等质量的疫苗取代,而接种时间或会稍作调整。消费者应如何应对?
曹医生建议:
- 注意疫苗类型的差异(例如结合疫苗与多醣体疫苗不可直接互换)。所有疫苗必须获得香港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批准注册,方可在香港销售或分销。所有替代疫苗应获得同等级别的监管机构认证,例如本港卫生署、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或欧洲药物管理局(EMA)等;
曹医生及关医生建议:
- 确保机构/集团供应的替代疫苗是可预防同一种疾病,并向医护人员了解混合接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延迟接种的风险和接种疫苗的间隔时间要求;及
关医生亦建议:
- 如有疑问,应谘询疫苗提供机构/集团的负责医生,以获得进一步的说明。
6. 医生一般会因哪些原因不建议儿童注射疫苗?
曹医生指,医生为儿童评估是否适合接种疫苗时,会综合考虑健康状况、免疫状态及过敏史等因素。以下是常见不建议立即接种疫苗的情况及可能需调整接种计划的原因:
不建议立即接种疫苗的情况包括∶儿童在过往接种同种疫苗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休克或喉咙水肿等;免疫系统出现严重缺陷,例如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症、正接受化疗或未治疗的HIV感染;以及患有特定神经系统疾病者,例如接种含百日咳疫苗后7天内出现不明原因的脑病变。在上述情况下,儿童都不应接种后续剂次或应避免再接种相关疫苗。
需要延迟接种的情况包括∶儿童身体不适,例如发烧、严重咳嗽、呕吐或腹泻;近期曾使用免疫抑制剂;正在接受输血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早产婴儿或体重过轻的儿童。以上情况应待病情稳定、症状消退并经医生评估后方可接种疫苗。
7. 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哪些健康状况需要特别注意?家长应如何处理?
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常见的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及/或食欲下降,一般会在1至2天内消退。此外,亦可能出现低于摄氏38.5度的发烧、轻微皮疹、嗜睡或烦躁不安等情况。这些都属于较轻微的反应,家长毋须过分恐慌。如有需要,可服用医疗机构/集团给予的退烧药或止痛药(儿童应避免服用阿士匹灵),以缓解不适症状,或谘询医生的意见。即使没有出现任何不适,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亦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多喝水,以保持良好健康的状况。
要注意的是,当儿童出现一些较异常的反应,家长便需提高警觉。如出现持续超过1天的高烧(高于摄氏39度)、婴儿持续尖叫多于3小时、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包括接种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脸部肿胀、呼吸困难、全身皮疹、抽搐、意识模糊、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等症状),便应立即求医,评估是否疫苗反应或出于其他病因。
在本港经营私营医疗机构并提供疫苗注射服务,需要取得甚么牌照才可合法营运?卫生署如何监管私营医疗机构?
《私营医疗机构条例》(第633章)(下称《条例》)以处所为本,规管注册医生及/或注册牙医执业的私营医疗机构,即医院、日间医疗中心、诊所和卫生服务机构。营办人必须领有牌照或豁免书,方可营办有关私营医疗机构处所,而私营医疗机构的持牌人须时刻遵守《条例》、牌照条件和卫生署署长发出的相关实务守则。
政府正按照私营医疗机构类型及其风险程度,分阶段落实《条例》的规管制度。其中,医院和日间医疗中心的相关条文已经生效;卫生署将于2025年10月13日开始接受诊所牌照和小型执业诊所豁免书的申请,进一步规管私营医疗机构。
疫苗属处方药物,必须由注册医生处方。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私营医疗机构应由医生监督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