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私營兒童疫苗計劃選擇多
點揀更安心?

私營兒童疫苗計劃選擇多
點揀更安心?

兒童因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較容易受病毒感染,屬於高風險群組。接種疫苗是預防相關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港政府透過「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稱「免疫接種計劃」),為合資格初生至小六兒童提供免費疫苗接種服務。另一方面,市面上亦有不少私營醫療機構/集團提供疫苗接種服務,除時間安排較具彈性,亦可因應不同需要選擇疫苗組合。因此,部分家長會選擇帶同子女到私營醫療機構/集團額外接種其他疫苗,期望為兒童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由於市面上的兒童疫苗計劃五花八門,涵蓋的疾病亦各有不同,家長在選擇時宜先徵詢醫生的意見,仔細比較各計劃的內容細則,確保子女獲得適切保護。

兒童疫苗Q&A

本會綜合了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及衞生署的意見,就兒童疫苗接種的常見問題作出解答,讓消費者深入了解疫苗相關的注意事項。

衞生署在決定將一種疫苗納入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前,會先審慎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流行病學情況、因疾病而造成的醫療負擔、以及疫苗的安全、效能、副作用、成本效益和供應,以及公眾對接種有關疫苗的接受程度、是否有其他的預防方法等。


曹醫生及關醫生建議,家長應諮詢家庭醫生的專業意見,以了解有關特定疾病對子女的健康影響、接種相關疫苗的潛在益處和風險、以及接種疫苗的相關資訊,並根據醫生對個別兒童的健康狀況及過往病歷等因素所作出的評估,在知情的情況下決定是否為子女安排接種疫苗,以提供個人保護。此外,曹醫生指本港衞生署或家庭醫生亦可提供最新本地流行病學數據,以協助家長作出決定。事實上,現時「免疫接種計劃」已覆蓋12種對公共衞生有重要影響的疾病(例如麻疹、水痘及乙型肝炎等),接種其他疫苗多為針對具潛在重症風險的疾病(例如輪狀病毒或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或減低「情境性風險」(例如旅行前或前往特定地區),提供個人保護。

  • 輪狀病毒疫苗:適用於6星期大嬰兒的口服疫苗,並須在6至8個月大前完成接種。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輪狀病毒感染,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例如補充流失水分及控制體溫。如懷疑出現脫水情況,應盡快求醫接受適當治療。除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外,接種疫苗亦是有效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方法;
  •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適用於2個月大以上嬰兒(具體年齡限制視乎疫苗類型及品牌而定),可單獨或與其他疫苗一同接種,例如五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疫苗)或六合一混合疫苗(五合一加上乙型肝炎疫苗)。不過由於本地侵入性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發病率一直偏低,「科學委員會」目前沒有建議將此疫苗列入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
  • ACWY及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ACWY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適用於歲數為6星期(部分為9個月或1歲)或以上的人士,而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適用於歲數為2個月或以上的人士。「科學委員會」於2025年7月底召開會議,檢視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的本地流行病學情況、世界衞生組織的最新建議和海外經驗,更新了香港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的建議。基於香港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的甚低發病率,「科學委員會」並不建議將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納入免疫接種計劃。另一方面,專家建議有較高暴露風險的外遊人士(如計劃在12月至6月前往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前往沙地阿拉伯麥加參加朝覲、小朝;或長期逗留海外的人士)和免疫力弱人士接種;及
  • 甲型肝炎疫苗︰適用於1歲以上幼兒,如需前往甲型肝炎流行地區的旅遊人士,或較常發生嚴重不良後果的人士(如患有凝血因子疾病而需要接受血漿衍生凝血因子替代治療的人士)可考慮接種。根據「科學委員會」的建議,甲型肝炎疫苗接種尤其適用於高危人士,包括易受感染群組和較常發生嚴重不良後果的人士。

3部分疫苗包含多於1針劑,如兒童沒有完成接種所有針劑,對健康有甚麼影響?

衞生署指,兒童必須按「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建議的時間表適時完成接種所有劑次,才能確保有足夠的免疫保護。未完成接種疫苗的兒童因未具備對相關傳染病的免疫力,容易受到感染,例如麻疹、百日咳等,而幼童感染這些疾病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此外,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可能成為傳染病傳播的途徑,間接影響社區的整體免疫力。因此,家長應協助子女完成相關疫苗全部劑次的接種,以達致最佳保護效果。

4如兒童在接種第1針疫苗後,尚未接種第2針,負責的醫療機構/集團不幸結業,消費者應怎辦?

曹醫生及關醫生建議:

 

 a. 妥善保存疫苗接種紀錄及收據,包括疫苗類型、品牌、批次、已接種的劑次及接種日期等資料,以便確認需要補種的劑次;

 

此外,曹醫生亦建議:

 

b. 盡快聯絡其他醫療機構/集團(例如母嬰健康院、私家診所或醫院)安排補種,緊記攜帶疫苗接種紀錄。如相關機構/集團可提供接種的疫苗品牌與已接種的不同,消費者應先諮詢醫生,不同品牌是否可交替使用(大部分疫苗可混用品牌,惟輪狀病毒疫苗必須接種相同品牌);及

 

c. 部分疫苗(例如輪狀病毒)有嚴格的接種年齡限制,如無法補種疫苗,便應加強日常防護。

5有私營醫療機構/集團的條款列明,當疫苗供應短缺時,有機會以同等質量的疫苗取代,而接種時間或會稍作調整。消費者應如何應對?

曹醫生建議:

 

  • 注意疫苗類型的差異(例如結合疫苗與多醣體疫苗不可直接互換)。所有疫苗必須獲得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批准註冊,方可在香港銷售或分銷。所有替代疫苗應獲得同等級別的監管機構認證,例如本港衞生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或歐洲藥物管理局(EMA)等;

 

曹醫生及關醫生建議:

 

  • 確保機構/集團供應的替代疫苗是可預防同一種疾病,並向醫護人員了解混合接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延遲接種的風險和接種疫苗的間隔時間要求;及

 

關醫生亦建議:

 

  • 如有疑問,應諮詢疫苗提供機構/集團的負責醫生,以獲得進一步的說明。

6醫生一般會因哪些原因不建議兒童注射疫苗?

曹醫生指,醫生為兒童評估是否適合接種疫苗時,會綜合考慮健康狀況、免疫狀態及過敏史等因素。以下是常見不建議立即接種疫苗的情況及可能需調整接種計劃的原因:


不建議立即接種疫苗的情況包括︰兒童在過往接種同種疫苗曾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例如過敏性休克或喉嚨水腫等;免疫系統出現嚴重缺陷,例如患有原發性免疫缺陷症、正接受化療或未治療的HIV感染;以及患有特定神經系統疾病者,例如接種含百日咳疫苗後7天內出現不明原因的腦病變。在上述情況下,兒童都不應接種後續劑次或應避免再接種相關疫苗。


需要延遲接種的情況包括︰兒童身體不適,例如發燒、嚴重咳嗽、嘔吐或腹瀉;近期曾使用免疫抑制劑;正在接受輸血或免疫球蛋白治療;早產嬰兒或體重過輕的兒童。以上情況應待病情穩定、症狀消退並經醫生評估後方可接種疫苗。

7兒童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哪些健康狀況需要特別注意?家長應如何處理?

兒童在接種疫苗後,常見的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疼痛及/或食慾下降,一般會在1至2天內消退。此外,亦可能出現低於攝氏38.5度的發燒、輕微皮疹、嗜睡或煩躁不安等情況。這些都屬於較輕微的反應,家長毋須過分恐慌。如有需要,可服用醫療機構/集團給予的退燒藥或止痛藥(兒童應避免服用阿士匹靈),以緩解不適症狀,或諮詢醫生的意見。即使沒有出現任何不適,接種疫苗後24小時內亦應避免劇烈運動,並多喝水,以保持良好健康的狀況。

要注意的是,當兒童出現一些較異常的反應,家長便需提高警覺。如出現持續超過1天的高燒(高於攝氏39度)、嬰兒持續尖叫多於3小時、或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包括接種後數分鐘至1小時內出現臉部腫脹、呼吸困難、全身皮疹、抽搐、意識模糊、四肢無力,甚至休克等症狀),便應立即求醫,評估是否疫苗反應或出於其他病因。

在本港經營私營醫療機構並提供疫苗注射服務,需要取得甚麼牌照才可合法營運?衞生署如何監管私營醫療機構?

《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第633章)(下稱《條例》)以處所為本,規管註冊醫生及/或註冊牙醫執業的私營醫療機構,即醫院、日間醫療中心、診所和衞生服務機構。營辦人必須領有牌照或豁免書,方可營辦有關私營醫療機構處所,而私營醫療機構的持牌人須時刻遵守《條例》、牌照條件和衞生署署長發出的相關實務守則。

 

政府正按照私營醫療機構類型及其風險程度,分階段落實《條例》的規管制度。其中,醫院和日間醫療中心的相關條文已經生效;衞生署將於2025年10月13日開始接受診所牌照和小型執業診所豁免書的申請,進一步規管私營醫療機構。

 

疫苗屬處方藥物,必須由註冊醫生處方。提供疫苗接種服務的私營醫療機構應由醫生監督下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