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临期食品识得拣 惜食又悭家

食物浪费是本港备受关注的环保议题之一。根据环境保护署最新统计,本地堆填区每日接收逾3,000公吨厨余,占整体固体废物量约3成。每日废弃的厨余当中,亦可能包括未开封或接近食用期限的预先包装食品。

 

随着市民对可持续生活的认识不断提升,近年市面上出现专营临期食品的零售店,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即将到期的货品,以吸引注重环保与节约的消费者。同时,大型超级市场亦会以清货形式,大幅减价促销即将到期的食品,以减少浪费。究竟「临期食品」如何界定?消费者在选购此类货品时,又应注意哪些事项?

调查结果

「FlashGreen」和「GreenPrice」所售卖的货品种类繁多,除了预先包装食品外,还包括日用品及个人护理产品。其中「GreenPrice」表示,其售卖的货品主要来自批发商、超市及制造商。而根据「FlashGreen」的官方网页,其产品主要由品牌商及供应商提供。

临期货品没有统一定义

根据实地观察所得,除了临期食品外,该2间商号亦有销售已过「此日期前最佳」期限的货品。

 

关于临期食品的界定,「GreenPrice」表示各供应商对「临期」的定义或标准不尽相同。货品的销售期限一般会根据存货量和产品类别作出调整,若某款商品接获多宗顾客投诉并怀疑其品质有问题,该商品会即时下架。此外,过了最佳食用日期3个月的货品亦会被主动下架,以避免有机会出售了品质变异的货品;而部分容易产生油膉味的产品则会被提前下架,以确保食品品质。

 

此外,该商号表示采用电子价格标签系统,标签上会清楚列明货品是否已过期。在货品到期当日,系统会即时更新标签显示。定价方面则主要根据市场价格、收货成本、供求情况、存货量、食用日期及产地等因素定期调整。

 

至于「FlashGreen」的网页资料显示,不同类别的货品的临期标准略有差异,一般距离到期日尚有2周至3个月不等,具体日期则会在商品标签上清楚列明。

顾客较易接受零食类货品

「GreenPrice」表示,根据过往的经验,零食类产品较易获得消费者接受,而婴儿类产品则相对较难被接受。此外,由于采用「动态定价」(dynamic pricing)模式,商户能有效管理剩余货品数量,一般只有少于1%的货品在到期前仍未出售,而这些剩余的货品会捐赠予慈善机构,避免浪费。

如何确保临期食品的品质与安全?

就如何确保相关临期食品在运送、贮存及销售过程中符合食品安全及品质标准,「GreenPrice」表示其货品主要由供应商运送,当货品送达后会定期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品质达到标准。此外,对于已过最佳食用日期的货品,则会与供应商确认是否可继续售卖超过3个月,并要求供应商提供样品予采购部进行品质检验,而货品送达后,亦会抽样检验。如有消费者就食品安全提出投诉,则会即时将相关货品下架并安排全数退款予顾客,同时与供应商跟进问题。

 

而「FlashGreen」在其网页表示,团队会定期检查商品状态,以确保包装完整及贮存条件符合标准。至于退货安排方面,则有提供「7天无条件退货」,消费者可于购买货品后7天内,携同包装完整的货品及收据,前往原购买门市办理退款或换货。

实地记录临期食品资料

本会分别在「FlashGreen」及「GreenPrice」分店抽选了108项及111项干货类预先包装食品进行纪录,并将样本分为6大类,当中以「糖果、饼干或零食」所占数目较多。(见表二)

 

在「FlashGreen」分店所检视的108项货品中,有14项(13%)已过包装上标示的最佳食用日期。以到访当日计算,该等货品的过期时间由最少4天至最多约5个月不等。而在「GreenPrice」分店所检视的111项货品中,则有36项(32.4%)已过包装上标示的最佳食用日期,过期时间介乎4天至接近3个月。

价格标签有标示货品食用日期资讯

除了价格资料外,2间商号均在货架的价格标签中额外提供货品食用日期的资讯。其中,「GreenPrice」所示日期未有说明其性质,但有在旁边附加说明,指出该货品属于「未到期」或「已过期」类别(见图1A);而「FlashGreen」则在所示日期前标明为「最佳食用日期」(见图1B)。

价格标签有标示货品食用日期资讯

部分货品标示日期与包装所示不同

本会职员在核对价格标签所示的食用日期与货品包装上的食用日期时,发现部分货品存在标示不一致的情况。在「FlashGreen」分店检视的108项货品中,有32项(29.6%)的价格标签所示的日期与包装上的食用日期不符,其中4项的标示日期晚于包装所示日期,另有28项则早于包装所示日期。

 

同样地,在「GreenPrice」分店检视的111项货品中,有13项(11.7%)出现类似情况,其中2项的标示日期晚于包装上标示的食用日期,另有11项则早于包装所示日期。(见图2及图3)

图2:价格标签所示的到期日早于货品包装所示食用日期的例子。左图在价格标签显示的到期日为2025年8月16日,而右图在货品包装上所示日期则为2026年4月22日。

图2:价格标签所示的到期日早于货品包装所示食用日期的例子。左图在价格标签显示的到期日为2025年8月16日,而右图在货品包装上所示日期则为2026年4月22日。

图3:价格标签所示的到期日晚于货品包装所示食用日期的例子。左图在价格标签显示的到期日为2025年7月17日,而右图在货品包装上所示的日期则为2025年6月17日。

图3:价格标签所示的到期日晚于货品包装所示食用日期的例子。左图在价格标签显示的到期日为2025年7月17日,而右图在货品包装上所示的日期则为2025年6月17日。

 

「GreenPrice」就以上观察回复本会,指其货架电子价钱牌上的日期为该公司与代理商沟通后,建议顾客在这日期后3个月内使用的资讯,并不代表产品包装上标示的最佳食用日期。惟本会职员观察当日未见店内有任何标示或提示,说明所示日期的性质或作以上用途。       

临期食品售价相对便宜

除了标示售价外,2间临期货品店亦同时提供「删除价」(「GreenPrice」表示为货品原价)或「市场参考价」,以突显其货品售价相对低廉。

 

根据有限样本的初步分析,若以这2间商号标示的「删除价」或「市场参考价」计算货品折扣率,从「FlashGreen」分店抽选的108项货品的售价较其「市场参考价」便宜16.7%至89%;而「GreenPrice」分店的111项货品则便宜30.8%至89.1%,两者均以「已过期」货品的折扣率较大。

至于大型连锁超市,包括「AEON」、「百佳」和「惠康」,一般会设置「特价区」或「清货区」,以处理包括即将到期食品在内的货品。然而,这些超市通常不会明确标示相关货品为临期货品,也未有在货架上额外标示相关货品的食用期限作提示。(见图4)

图4:大型超市一般在店内设置清货区,将包括临期食品在内的货品置于货架上让顾客选购,惟没有额外提示有关货品的食用期限。

图4:大型超市一般在店内设置清货区,将包括临期食品在内的货品置于货架上让顾客选购,惟没有额外提示有关货品的食用期限。

部分清货商品可便宜4至7成

在「AEON」分店检视的87项干货类清货货品中,有84项(96.6%)的最佳食用日期在3个月内到期,其余3项则在3个月后到期。为比较清货货品与一般货品的价格差异,本会职员即时在店内寻找相同但并非以清货形式出售的货品,最后成功比对其中22项,发现其售价较非清货货品便宜5%至64.8%。

 

「百佳」分店的118项货品中,有102项(86.4%)在3个月内到期,16项则在3个月后到期。本会职员在店内找到39项相同货品(非清货形式),发现清货货品的售价便宜40.5%至70%,折扣幅度相对显著。

 

至于「惠康」分店,在检视的87项货品中,有52项(59.8%)在3个月内到期,另有34项在3个月后到期。与店内找到之24项相应货品比较,清货货品较非清货货品便宜26.8%至71.1%。

 

以上例子显示,清货货品在价格上通常较为划算,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或能从中挑选到合心意的货品。惟须留意当中或有小部分货品的状态未如理想(例如包装有瑕疵或不完整),因此建议消费者选购货品时应仔细阅读包装上的标签资料,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以确保货品质素符合期望。(见图5)

图5:在有关超市分店清货区检视货品时,除临期食品外,亦曾发现包装有瑕疵或有渗漏迹象的货品,消费者应小心选择。

图5:在有关超市分店清货区检视货品时,除临期食品外,亦曾发现包装有瑕疵或有渗漏迹象的货品,消费者应小心选择。

临期货品的定义

就本会在相关分店所记录的临期货品资料及查询,「百佳」表示其临期食品的定义会因食品类型而异。以干货类食品(例如罐头、饼干、调味品等)为例,一般在距离到期日30天内,便会被界定为临期食品;而急冻食品、乳制品及新鲜食品等,则会根据产品特性及安全风险作出调整。此外,所有已过「此日期前最佳」或「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期限的产品均须下架。而临期食品的售价会按距离到期日的天数、食品类别及市场情况作弹性调整。

 

「惠康」则未有提供临期食品的具体定义,只表示设有制度管理相关货品,而各分店会根据产品类别适时减价。此外,所有已过最佳食用日期的货品均会下架。至于临期食品的定价,则会综合考虑剩余有效期、货量及包装瑕疵等因素,务求在保障品质的同时减少浪费。

销售比例及顾客接受程度

「百佳」表示,临期食品的销售比例会因食品类别及季节因素而有差异,但一般以干货类产品所占比例较低,而鲜活食品及乳制品因保质期较短,临期食品的比例会相对较高。另外,由于消费者购买偏好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一概而论。

 

「惠康」亦表示由于货品不断流转,未能提供临期食品的销售数字。一般而言,消费者对清货减价的临期食品接受程度颇高;对药品及婴幼儿食品类临期货品则较为谨慎。

如何确保临期食品符合安全?

「百佳」表示所有食品供应商均须通过资格审查并提交合法证明,包括制造厂牌照及食品安全认证,并就产品标示的有效期提供保证,以确保食品于有效期内品质及安全均受保障。在临期食品管理方面,则会加强抽查和监控,确保货品于上架及销售期间状况良好。如发现货品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超市会即时将货品下架。此外,若因临期食品引起食物安全争议,则会暂停销售相关产品,并主动与消费者沟通,必要时会安排退款或退换。

 

「惠康」仅表示重视食品安全及卫生,未有具体说明其保障货品品质安全的措施。如消费者购买的货品有品质问题,可于购买日起计7天内携同有关货品、收据正本及印花(如有)到购买分店换货或退款;指定货品(如婴幼儿配方奶粉、酒精饮品等)则不设退货或退款。

未能售出临期货品的后续处理

「百佳」表示,部分未能售出的临期食品会捐赠予慈善机构,制成饭餐派发予有需要人士。至于适合回收的非食用厨余则会循环再用,例如用作本地堆肥、动物饲料或送往政府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等设施处理,以减少废物弃置。此外,亦会视乎实际情况将部分货品退回给供应商。

 

「惠康」则表示,未能售出的临期食品会根据食用日期及食品类别作不同处理,包括捐赠予本地慈善机构。

减少浪费食物的措施

就减少食物浪费措施方面,「百佳」表示已于店内设立专区贩售临期食品,方便顾客辨识及选购,以鼓励减少浪费。此外,亦透过准确预测需求、加强库存管理,以及于傍晚时段推出限期食品折扣优惠,鼓励顾客选购临近到期的货品。

 

「惠康」则表示各分店均设有清货减价货架,主要销售干货类临期食品;新鲜食品、冷冻及急冻食品则保留在原有位置,以确保适当的贮存温度。在日常营运方面,员工会依照「先入先出」原则陈列货品,并透过自动补货系统,按货品销售情况补货,避免库存积压,并积极与本地慈善团体合作,定期捐赠临期货品予有需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