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
2間臨期貨品店的概況
「FlashGreen」和「GreenPrice」所售賣的貨品種類繁多,除了預先包裝食品外,還包括日用品及個人護理產品。其中「GreenPrice」表示,其售賣的貨品主要來自批發商、超市及製造商。而根據「FlashGreen」的官方網頁,其產品主要由品牌商及供應商提供。
臨期貨品沒有統一定義
根據實地觀察所得,除了臨期食品外,該2間商號亦有銷售已過「此日期前最佳」期限的貨品。
關於臨期食品的界定,「GreenPrice」表示各供應商對「臨期」的定義或標準不盡相同。貨品的銷售期限一般會根據存貨量和產品類別作出調整,若某款商品接獲多宗顧客投訴並懷疑其品質有問題,該商品會即時下架。此外,過了最佳食用日期3個月的貨品亦會被主動下架,以避免有機會出售了品質變異的貨品;而部分容易產生油膉味的產品則會被提前下架,以確保食品品質。
此外,該商號表示採用電子價格標籤系統,標籤上會清楚列明貨品是否已過期。在貨品到期當日,系統會即時更新標籤顯示。定價方面則主要根據市場價格、收貨成本、供求情況、存貨量、食用日期及產地等因素定期調整。
至於「FlashGreen」的網頁資料顯示,不同類別的貨品的臨期標準略有差異,一般距離到期日尚有2周至3個月不等,具體日期則會在商品標籤上清楚列明。
顧客較易接受零食類貨品
「GreenPrice」表示,根據過往的經驗,零食類產品較易獲得消費者接受,而嬰兒類產品則相對較難被接受。此外,由於採用「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模式,商戶能有效管理剩餘貨品數量,一般只有少於1%的貨品在到期前仍未出售,而這些剩餘的貨品會捐贈予慈善機構,避免浪費。
如何確保臨期食品的品質與安全?
就如何確保相關臨期食品在運送、貯存及銷售過程中符合食品安全及品質標準,「GreenPrice」表示其貨品主要由供應商運送,當貨品送達後會定期進行抽樣檢驗,以確保品質達到標準。此外,對於已過最佳食用日期的貨品,則會與供應商確認是否可繼續售賣超過3個月,並要求供應商提供樣品予採購部進行品質檢驗,而貨品送達後,亦會抽樣檢驗。如有消費者就食品安全提出投訴,則會即時將相關貨品下架並安排全數退款予顧客,同時與供應商跟進問題。
而「FlashGreen」在其網頁表示,團隊會定期檢查商品狀態,以確保包裝完整及貯存條件符合標準。至於退貨安排方面,則有提供「7天無條件退貨」,消費者可於購買貨品後7天內,攜同包裝完整的貨品及收據,前往原購買門市辦理退款或換貨。
實地記錄臨期食品資料
本會分別在「FlashGreen」及「GreenPrice」分店抽選了108項及111項乾貨類預先包裝食品進行紀錄,並將樣本分為6大類,當中以「糖果、餅乾或零食」所佔數目較多。(見表二)
在「FlashGreen」分店所檢視的108項貨品中,有14項(13%)已過包裝上標示的最佳食用日期。以到訪當日計算,該等貨品的過期時間由最少4天至最多約5個月不等。而在「GreenPrice」分店所檢視的111項貨品中,則有36項(32.4%)已過包裝上標示的最佳食用日期,過期時間介乎4天至接近3個月。
價格標籤有標示貨品食用日期資訊
除了價格資料外,2間商號均在貨架的價格標籤中額外提供貨品食用日期的資訊。其中,「GreenPrice」所示日期未有說明其性質,但有在旁邊附加說明,指出該貨品屬於「未到期」或「已過期」類別(見圖1A);而「FlashGreen」則在所示日期前標明為「最佳食用日期」(見圖1B)。
部分貨品標示日期與包裝所示不同
本會職員在核對價格標籤所示的食用日期與貨品包裝上的食用日期時,發現部分貨品存在標示不一致的情況。在「FlashGreen」分店檢視的108項貨品中,有32項(29.6%)的價格標籤所示的日期與包裝上的食用日期不符,其中4項的標示日期晚於包裝所示日期,另有28項則早於包裝所示日期。
同樣地,在「GreenPrice」分店檢視的111項貨品中,有13項(11.7%)出現類似情況,其中2項的標示日期晚於包裝上標示的食用日期,另有11項則早於包裝所示日期。(見圖2及圖3)
圖2:價格標籤所示的到期日早於貨品包裝所示食用日期的例子。左圖在價格標籤顯示的到期日為2025年8月16日,而右圖在貨品包裝上所示日期則為2026年4月22日。
圖3:價格標籤所示的到期日晚於貨品包裝所示食用日期的例子。左圖在價格標籤顯示的到期日為2025年7月17日,而右圖在貨品包裝上所示的日期則為2025年6月17日。
「GreenPrice」就以上觀察回覆本會,指其貨架電子價錢牌上的日期為該公司與代理商溝通後,建議顧客在這日期後3個月內使用的資訊,並不代表產品包裝上標示的最佳食用日期。惟本會職員觀察當日未見店內有任何標示或提示,說明所示日期的性質或作以上用途。
臨期食品售價相對便宜
除了標示售價外,2間臨期貨品店亦同時提供「刪除價」(「GreenPrice」表示為貨品原價)或「市場參考價」,以突顯其貨品售價相對低廉。
根據有限樣本的初步分析,若以這2間商號標示的「刪除價」或「市場參考價」計算貨品折扣率,從「FlashGreen」分店抽選的108項貨品的售價較其「市場參考價」便宜16.7%至89%;而「GreenPrice」分店的111項貨品則便宜30.8%至89.1%,兩者均以「已過期」貨品的折扣率較大。
3間大型超市的相關安排
至於大型連鎖超市,包括「AEON」、「百佳」和「惠康」,一般會設置「特價區」或「清貨區」,以處理包括即將到期食品在內的貨品。然而,這些超市通常不會明確標示相關貨品為臨期貨品,也未有在貨架上額外標示相關貨品的食用期限作提示。(見圖4)
圖4:大型超市一般在店內設置清貨區,將包括臨期食品在內的貨品置於貨架上讓顧客選購,惟沒有額外提示有關貨品的食用期限。
部分清貨商品可便宜4至7成
在「AEON」分店檢視的87項乾貨類清貨貨品中,有84項(96.6%)的最佳食用日期在3個月內到期,其餘3項則在3個月後到期。為比較清貨貨品與一般貨品的價格差異,本會職員即時在店內尋找相同但並非以清貨形式出售的貨品,最後成功比對其中22項,發現其售價較非清貨貨品便宜5%至64.8%。
「百佳」分店的118項貨品中,有102項(86.4%)在3個月內到期,16項則在3個月後到期。本會職員在店內找到39項相同貨品(非清貨形式),發現清貨貨品的售價便宜40.5%至70%,折扣幅度相對顯著。
至於「惠康」分店,在檢視的87項貨品中,有52項(59.8%)在3個月內到期,另有34項在3個月後到期。與店內找到之24項相應貨品比較,清貨貨品較非清貨貨品便宜26.8%至71.1%。
以上例子顯示,清貨貨品在價格上通常較為划算,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或能從中挑選到合心意的貨品。惟須留意當中或有小部分貨品的狀態未如理想(例如包裝有瑕疵或不完整),因此建議消費者選購貨品時應仔細閱讀包裝上的標籤資料,並檢查包裝是否完好,以確保貨品質素符合期望。(見圖5)
圖5:在有關超市分店清貨區檢視貨品時,除臨期食品外,亦曾發現包裝有瑕疵或有滲漏跡象的貨品,消費者應小心選擇。
臨期貨品的定義
就本會在相關分店所記錄的臨期貨品資料及查詢,「百佳」表示其臨期食品的定義會因食品類型而異。以乾貨類食品(例如罐頭、餅乾、調味品等)為例,一般在距離到期日30天內,便會被界定為臨期食品;而急凍食品、乳製品及新鮮食品等,則會根據產品特性及安全風險作出調整。此外,所有已過「此日期前最佳」或「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期限的產品均須下架。而臨期食品的售價會按距離到期日的天數、食品類別及市場情況作彈性調整。
「惠康」則未有提供臨期食品的具體定義,只表示設有制度管理相關貨品,而各分店會根據產品類別適時減價。此外,所有已過最佳食用日期的貨品均會下架。至於臨期食品的定價,則會綜合考慮剩餘有效期、貨量及包裝瑕疵等因素,務求在保障品質的同時減少浪費。
銷售比例及顧客接受程度
「百佳」表示,臨期食品的銷售比例會因食品類別及季節因素而有差異,但一般以乾貨類產品所佔比例較低,而鮮活食品及乳製品因保質期較短,臨期食品的比例會相對較高。另外,由於消費者購買偏好受多種因素影響,難以一概而論。
「惠康」亦表示由於貨品不斷流轉,未能提供臨期食品的銷售數字。一般而言,消費者對清貨減價的臨期食品接受程度頗高;對藥品及嬰幼兒食品類臨期貨品則較為謹慎。
如何確保臨期食品符合安全?
「百佳」表示所有食品供應商均須通過資格審查並提交合法證明,包括製造廠牌照及食品安全認證,並就產品標示的有效期提供保證,以確保食品於有效期內品質及安全均受保障。在臨期食品管理方面,則會加強抽查和監控,確保貨品於上架及銷售期間狀況良好。如發現貨品出現質量或安全問題,超市會即時將貨品下架。此外,若因臨期食品引起食物安全爭議,則會暫停銷售相關產品,並主動與消費者溝通,必要時會安排退款或退換。
「惠康」僅表示重視食品安全及衞生,未有具體說明其保障貨品品質安全的措施。如消費者購買的貨品有品質問題,可於購買日起計7天內攜同有關貨品、收據正本及印花(如有)到購買分店換貨或退款;指定貨品(如嬰幼兒配方奶粉、酒精飲品等)則不設退貨或退款。
未能售出臨期貨品的後續處理
「百佳」表示,部分未能售出的臨期食品會捐贈予慈善機構,製成飯餐派發予有需要人士。至於適合回收的非食用廚餘則會循環再用,例如用作本地堆肥、動物飼料或送往政府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等設施處理,以減少廢物棄置。此外,亦會視乎實際情況將部分貨品退回給供應商。
「惠康」則表示,未能售出的臨期食品會根據食用日期及食品類別作不同處理,包括捐贈予本地慈善機構。
減少浪費食物的措施
就減少食物浪費措施方面,「百佳」表示已於店內設立專區販售臨期食品,方便顧客辨識及選購,以鼓勵減少浪費。此外,亦透過準確預測需求、加強庫存管理,以及於傍晚時段推出限期食品折扣優惠,鼓勵顧客選購臨近到期的貨品。
「惠康」則表示各分店均設有清貨減價貨架,主要銷售乾貨類臨期食品;新鮮食品、冷凍及急凍食品則保留在原有位置,以確保適當的貯存溫度。在日常營運方面,員工會依照「先入先出」原則陳列貨品,並透過自動補貨系統,按貨品銷售情況補貨,避免庫存積壓,並積極與本地慈善團體合作,定期捐贈臨期貨品予有需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