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蚝油、虾膏、虾酱、鱼露 「味」力何来?
成分、贮存一文睇清

蚝油、虾膏、虾酱、鱼露 「味」力何来?
成分、贮存一文睇清

烹调时添加调味料,可以提升食物的味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料除了以黄豆酿造的酱油、豆瓣酱和面豉酱,以及用鸡只制成的鸡粉外,还有一类被称为水产调味料的产品,顾名思义是采用海鲜或其他水产制成。市面有不同种类的水产调味料,包括蚝油、虾膏、虾酱和鱼露等。烹调时只需酌量添加,便能提升菜式的鲜味。究竟这些调味料的鲜味从何而来?大家对它们又有多少认识?

鱼露

鱼露是透明又不混浊的液体调味料,呈琥珀色,富含多种氨基酸,味道咸香带鱼的风味,部分人更会觉得它浓烈刺鼻。鱼露既可在烹调时作为调味料使用,亦可以直接用作佐料,在福建、潮汕、越南、泰国及其他东南亚的地方菜中,占重要的角色。

 

根据米芝莲网站的资料,香港可以买到由泰国、越南等地区生产的鱼露。泰国鱼露的咸鲜味一般比较浓,适合配搭味浓香辣的泰国菜;越南鱼露的咸味一般相对较淡,鲜味较突出,适合用来配搭味道较清新的潮州菜(如鱼蛋汤粉、牛丸汤)及越南菜(如扎肉金边粉)等。

 

鱼露

 

 

据说鱼露最早源自潮汕,现在主要生产地包括泰国、越南及中国等。根据《水产发酵调味品加工技术》的资料,大部分地区均采用价格较低的鱼类为主要原料,有时亦会加入贝类或小虾类。不同地区所采用的鱼种亦有所不同,例如内地多用小沙丁鱼及鯷鱼,泰国采用鯷鱼、鲭鱼和鲮鱼,而越南则采用鯷鱼、鲭鱼和鲇鱼。由于原料鱼种及生产工艺各有不同,因此成品的味道亦不尽相同。

除了以鱼制作的鱼露,坊间亦有售卖适合素食者的素鱼露。它主要是从大豆及海藻提取汁液,再加入食盐、砂糖、含蘑菇的蔬菜调味料等;属于藻类水产调味料,能提升菜肴的风味。

生产工艺

根据食品法典委员会的《鱼露标准》,鱼露的传统制法是把鱼和食盐混合,进行盐渍并密封于食物缸内发酵不少于6个月,之后的萃取过程会加入卤水或其他成分,以帮助进一步发酵,最后萃取剩余的蛋白质和其他鱼鲜香味相关的物质。

 

根据《水产发酵调味品加工技术》的资料,盐渍的主要功用包括抑制腐败菌的繁殖、破坏鱼的组织结构以促进酶作用,并与当中天然存在的谷氨酸结合成谷氨酸钠(即味精)等。发酵时会借助日照升温加快成熟,发酵完毕后再过滤,在滤汁中加入白糖等作调味,最后装瓶和进行杀菌消毒。由于传统生产工艺需时数月至3年不等,含盐量亦较高,因此现时不少生产商会结合传统及现代方法,例如以加入酶和曲霉并控制保温等方法加速发酵,以缩短生产周期,此举亦能减少用盐量。

 

根据米芝莲网站的资料,泰国鱼露的产量最高,而越南富国岛生产的鱼露则较出名。一般的越南纯鱼露称为Nuoc Mam,而头遍萃取的越南纯鱼露则称为Nuoc Mam Nhi,适合用作烹调或制成蘸汁;而加入其他调味料如白醋、辣椒、蒜头等的调味鱼露称为Nuoc Cham,则适合直接用作蘸汁。越南鱼露的品质以度数(°N)区分,度数由20°N至60°N不等,通常会在产品包装上标示。鱼露度数愈高,代表氨基酸含量愈高及愈鲜味。用于烹调菜肴的鱼露宜选用度数较低的,因为在烹调加热时,无论选用的度数是高或低,热力均会破坏氨基酸,减低鲜味,因此使用度数较低的鱼露就不会浪费太多鱼露中产生鲜味的氨基酸;度数高的头遍鱼露是蘸汁的好选择,因其蛋白质含量较高,鲜味较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