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儿童近视控制眼镜、OK镜、眼药水… 解构原理及关注事项

儿童近视控制眼镜、OK镜、眼药水… 解构原理及关注事项

本港儿童近视问题日益严重,据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资料显示,本港6岁至8岁儿童患有近视的比率有显著增长,于2015年至2021年期间上升逾1成,当中6岁小孩的近视比例更增加了1倍,情况令人关注。由于近视度数普遍会随年龄趋恶化,直至约20岁,眼球结构发展成熟后才会渐趋稳定,若儿童愈早患有近视,往后出现深近视,甚或相关严重眼科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问题的机会亦愈大。近年坊间有多款声称能稳定度数、减慢近视加深的产品。有别于传统眼镜,这些产品的原理、价格及效果各有差异。有见及此,本会谘询了眼科专家的意见,详细解述该等产品的原理、功效及使用时所需的注意事项等,以供消费者参考。

光学近视控制方法

 

近视控制眼镜外型虽然与传统眼镜相似,镜片却内有干坤。当光线照射在镜片上,肉眼可见近视控制眼镜的镜片倒影上有各种花纹,包括圆环状及蜂巢形。此类镜片由「近视矫正区」及「近视控制区」两部分组成,当中「近视矫正区」度数会根据使用者的近视度数而配制,而「近视控制区」则加入了离焦度数,改变周边光线折射。近视控制眼镜一般适配人士为近视少于1,000度,散光不超过400度的儿童。虽然近视控制眼镜的外表与一般眼镜差异不大,但因其镜片的独特设计,售价比传统眼镜较高昂。镜片连一般镜框价钱由约$3,000 起,视乎牌子而定。若消费者选购须特别处理的镜片如蓝光过滤、变色镜等,或特定品牌及材质的镜框,价格会更高。现时本港市面上有不同款式及品牌的近视控制眼镜,它们各有专利设计,包括以下其中两款: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 (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简称DIMS镜),上图为于光线照射下DIMS镜的镜片倒影。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 (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简称DIMS镜),上图为于光线照射下DIMS镜的镜片倒影。

 

DIMS镜,又称「蜂巢镜」,是一块由有特定近视度数的「中心光学区」及数百个有固定离焦度数,以蜂窝状排列、围绕中心区延伸至镜片周边的「近视离焦(myopic defocus)」微型镜所组成的镜片。

高非球微透镜 (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 Target,简称HALT 镜),上图为于光线照射下HALT镜的镜片倒影。

高非球微透镜 (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 Target,简称HALT 镜),上图为于光线照射下HALT镜的镜片倒影。

 

HALT镜的镜片上有1,021块有离焦度数的微型镜片,以环状方式排列成11个环。镜片的中心部分及微型镜片以外的其余部分均按佩戴者近视度数配制。

其他设计的近视控制眼镜

点扩散技术镜片(Diffusion Optics Technology,简称DOT镜)

DOT镜是一块光学扩散镜片,镜片中央部分为按佩戴者近视度数而配制的视力矫正区,其余部分则像被「磨砂」处理过一般,有数千个微细扩散点。其原理是通过降低视网膜的对比度(retinal contrast)来控制儿童近视加深。现时DOT镜并未在本港市面流通,但WSPOS仍将其与DIMS镜及HALT镜一并归类为似乎有效(what appears to work)控制近视的其中一种光学控制方法。

光学近视控制方法

 

戴眼镜迷思

1.           戴传统眼镜会加深近视?

戴传统光学眼镜与眼轴增长之间因果难辨,目前在学术界中仍争议不断。现时普遍认为,近视加深包括一系列因素,当中以遗传及用眼习惯影响更大。近视引致的视线模糊为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影响需经常上课的学童,因此家长或可考虑是否选配本文提及的近视控制产品取代传统眼镜。如有顾虑,可谘询注册视光师或眼科医生的意见。

 

2.           佩戴度数较浅的眼镜能帮助减慢近视加深?

不足度矫正(under-correction of myopia)是指近视患者佩戴度数低于正确度数的眼镜。有部分人误以为选配较浅度数的镜片有助减慢近视加深。然而,文献普遍显示不足度矫正并不能带来任何临床效益(clinical benefit)。世界卫生组织(WHO,简称世卫)于2016年发表的会议报告中更指出,有证据显示不足度矫正会令近视恶化得更快。因此,世卫并不提倡不足度矫正。换言之,家长应为子女准备正确度数的眼镜。

注意事项

必须长时间佩戴

参与临床成效研究的儿童每天佩戴近视控制眼镜的时间平均达12小时至15小时或以上。因此,为达致理想的近视控制效果,学童须每日佩戴近视控制眼镜至少12小时。

 

镜框选择相对较少

近视控制眼镜的镜片较一般镜片大,因此镜框选择上会比传统眼镜少,须配合较「高身」的镜框。除此之外,近视控制眼镜与传统眼镜的保养方式相似,使用者需要定期用眼镜布擦拭镜片,切忌用粗糙物料如纸巾、衣物等,以免刮花镜片。另外,虽然近视控制镜片不能作超薄处理,但仍可选择在镜片上加蓝光过滤或变色镜处理。

传统眼镜可按佩戴者喜好选择各式镜框(左或右),但近视控制眼镜只适配较「高身」的镜框(右)。

传统眼镜可按佩戴者喜好选择各式镜框(左或右),但近视控制眼镜只适配较「高身」的镜框(右)。

 

稍限制周边视线

有文献指出,佩戴近视控制眼镜或会短暂影响儿童的视觉敏锐度(visual acuity)及视觉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由于所有近视控制眼镜都有加入不同排列及度数的离焦镜片,相比起传统眼镜,这类眼镜必然会稍微影响周边视线。不过,香港眼科视光师学会会长陈文彬博士提出,在实际佩戴上,两款近视控制眼镜对视线影响的差异不大。他又补充,一般若儿童之前并没有佩戴眼镜的经验,首次佩戴便是近视控制眼镜,他们均适应良好;但若儿童曾佩戴传统眼镜,其后转戴近视控制眼镜,对比之下,儿童初期或会感到有点不习惯。但根据他的经验,所有近视控制眼镜佩戴者均能逐渐适应,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然而,陈博士指出,使用者的实际感受或会因镜片设计而有所不同,视光师在进行详细的综合眼科视光检查后,会按个别情况推荐合适的近视控制眼镜。

 

近视控制隐形眼镜是一款供日间佩戴的软性隐形眼镜,镜片主要由近视控制区及近视矫正区两部分交替组成,又称「同心环」结构。而不同品牌的同心环于设计上或略有差异,目前市面上普遍分为多焦(multifocal)及双焦(bifocal)设计。多焦设计指的是离焦度数会渐进式地由镜片中央递增至镜片外围;双焦设计则是指镜片含中央度数(即特定近视度数)及离焦度数两种。陈博士指出,因各牌子的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只有一种弧度选择,视光师会优先按佩戴者的角膜弧度等因素,推荐最适配的款式。现时市面上的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均为日抛式,建议约8岁或以上、近视度数少于1,000度,及有能力处理隐形眼镜的儿童才考虑选配。与一般隐形眼镜相比,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价钱较高,售价普遍为$450至$700一盒(含30只)。

原理

与近视控制眼镜相似,近视控制隐形眼镜于同心环上加入离焦度数,以改善周边远视离焦情况。

注意事项

长时间佩戴或会造成不适

为确保近视控制效果,使用者须每天佩戴近视控制隐形眼镜至少10小时。然而,因隐形眼镜会复盖眼球表面,佩戴过长时间可能令眼角膜缺氧、缺水,造成眼睛干涩及疲劳。因此,有部分视光师会建议使用者有需要时安排1至2天「休息日」,但要达致最佳近视控制效果,使用者应每星期至少佩戴6天。此外,若佩戴者眼睛疲倦、泪液分泌不足,甚至患有干眼症,便未必适合长时间佩戴近视控制隐形眼镜。

 

环境会影响佩戴舒适度

近视控制隐形眼镜与一般隐形眼镜一样,佩戴时的舒适度会受到环境影响。假如佩戴者长时间身处于较干燥的环境,如冷气房间内或飞机上,低湿度的环境会加速黏膜的水分蒸发,容易造成眼睛干涩问题。若外在环境温度较高,如烧烤或吃火锅时,隐形眼镜亦容易变得过干而黏在角膜上,若处理不当,便可能导致角膜受伤。使用者亦须留意,在进行水上活动及睡前要先摘下隐形眼镜。

 

注意卫生  免受细菌感染

佩戴者除戴隐形眼镜前应先彻底洗净双手,若清洁不当或会出现细菌感染而导致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家长应悉心指导及监督,密切注意儿童使用近视控制隐形眼镜时的卫生习惯。

 

留意每次购买分量

近视控制并非一朝一夕间的事,因此与一般的隐形眼镜不同,未必所有店铺都可供消费者单购1至2盒近视控制隐形眼镜,部分店铺或要求家长需以一个疗程为单位,即每次购买半年分量(约12盒)。如消费者希望选购单盒,应先向店铺查询及了解详情。

 


角膜矫形镜,又称「OK镜」,是一款高透氧度的硬性隐形眼镜,能短暂地矫正近视。使用者只需于每晚睡前戴上,睡醒后摘下,便能整天都拥有清晰视野。除了近视儿童外,成年人若不想于白天时佩戴眼镜,亦可选择验配「OK镜」。现时「OK镜」适用于近视度数低于550度的人士(实际适配度数取决于使用者角膜弧度及厚度等因素),建议8岁或以上、有能力处理隐形眼镜的儿童才考虑选配。「OK镜」属可重复使用的隐形眼镜,一般大约可用1年。但由于「OK镜」须专门订制,因此价格偏高,每年净镜片售价至少1万元,而配镜前必须进行详细眼睛检查及评估,总费用相对高昂。

「OK镜」(左)、一般日抛式隐形眼镜(中)、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右)。「OK镜」镜片较其余两款硬及偏小,而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外观则与一般日抛式隐形眼镜无异。

「OK镜」(左)、一般日抛式隐形眼镜(中)、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右)。「OK镜」镜片较其余两款硬及偏小,而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外观则与一般日抛式隐形眼镜无异。

原理

验配「OK镜」时,视光师会使用荧光染色技术评估镜片的适配度及松紧。如图示,佩戴「OK镜」后,眼角膜中央会变平、周边曲率变大,形成图中类似同心环的效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验配「OK镜」时,视光师会使用荧光染色技术评估镜片的适配度及松紧。如图示,佩戴「OK镜」后,眼角膜中央会变平、周边曲率变大,形成图中类似同心环的效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OK镜」同时具备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加深的功能。其原理是透过物理方式,于睡眠时对眼角膜施加少许压力,短暂性地改变角膜形状,藉此改变光线折射,令影像变得清晰。至于其控制近视加深的原理亦与改善周边远视离焦现象有关,因佩戴「OK镜」后,眼角膜除了中央变平,周边的曲率亦会变大,形成类似同心环的效果,影响光线折射,改善周边远视离焦的情况。

 

由于眼角膜富有弹性,使用者一般佩戴一个晚上,翌日便有一整天的清晰视野,因此近视度数轻微者白天可毋须佩戴眼镜。至于近视度数较深者,亦可选择以「OK镜」作部分度数矫视(partial reduction orthokeratology),并于白天佩戴较低度数的眼镜。

 

注意事项

处理不当或会出现并发症

有文献指出,长期佩戴「OK镜」或会导致干眼症(dry eye)、角膜刮伤(corneal abrasion)、晶状体偏移(lens decentration)等不良反应。一份于2024年发表的研究在分析45篇与「OK镜」相关的学术文章后,发现成人及儿童佩戴「OK镜」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比佩戴一般隐形眼镜高出逾3倍。由于「OK镜」属年抛式隐形眼镜,相比每日即弃的隐形眼镜有更多清洁及护理的步骤,而佩戴者正确地护理镜片对预防出现不良反应最为关键。因此,本会建议使用者必须每天都遵从护理指引,将镜片妥善清洗及存放,以减低因细菌感染而导致角膜炎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此外,当使用者一旦于佩戴「OK镜」时感到不适,例如出现疼痛、畏光等,便须停用并即时求诊。

 

需要较频繁的追踪检查

因「OK镜」在使用上有较多的注意事项,相比其他近视控制产品,「OK镜」佩戴者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追踪检查。一般而言,追踪检查的频率为层递式,视光师或眼科医生会安排使用者于初次佩戴后的翌日、1星期、2星期、1个月及3个月后复检,待佩戴情况稳定后便改为每3个月复检1次。追踪检查项目包括检验角膜健康,及检视使用者的除戴方式有否不当等。为确保角膜健康,佩戴者应定期准时复检。

 

作息不稳或影响效果

「OK镜」特别适合有比较多水上活动或剧烈运动而不便佩戴有框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人士。但因其效果只属暂时性,使用者需要每晚佩戴之余,「OK镜」的矫视效果亦会于日间随时间减退。假如使用者前一晚睡眠时间不足,翌日的清晰视野或只能维持相对较短的时间,到傍晚或晚上,视野便会逐渐模糊,此时或需另外佩戴传统有框眼镜或隐形眼镜才可确保视野清晰。因此,「OK镜」使用者必须注意作息,确保睡眠充足;陈博士补充,「OK镜」佩戴者每晚应至少有6小时的睡眠,但具体时间会因佩戴者的实际度数而不同。其次,当持续使用「OK镜」多年后停用,使用者的角膜会慢慢反弹回原状,其近视度数亦会逐步于约1个月内回复至原本的度数。陈博士提醒,停用「OK镜」后,回复期间因近视度数不稳定,使用者如需确保视野清晰,视光师会推荐他们预先准备旧度数眼镜或不同度数的隐形眼镜,直至近视度数完全回复稳定。